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CTGF、TGFβ_1-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1 位作者 蔡胜蓝 李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治疗组在6周时予吡喹酮治疗后10、14、18周杀鼠;masson染色并图像分析进行胶原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TGFβ-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10周时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胶原量进行性增加,肝脏CTGFmRNA表达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模型组TGFβ-1mRNA表达水平和CTGFmRNA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18周时与治疗组已无明显差别(P>0.05);模型组CTGF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与TGF-β1的基因表达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CTGF的生物学作用介导;通过阻断CTGF的传导通路可能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观察及对肝脏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3 位作者 李萍 蔡胜蓝 刘银辉 谭德明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及对肝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使用吡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中药... 目的研究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及对肝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使用吡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中药组仅用复方中药治疗。应用HE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DGF-BB和-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肝脏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胶原定量。结果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组的肝脏病理改善最明显,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及胶原含量的下降均最明显,与吡喹酮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PDGF-BB的表达、-αSMA阳性细胞数和肝脏胶原较对照组(18周)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纤二号治疗不能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但联合吡喹酮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由于联合应用能更好的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和降低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二号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Α-SMA
下载PDF
MXA蛋白抑制HBV复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治健 王战会 +3 位作者 周元平 李晖 林占洲 侯金林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8-30,35,共4页
目的研究MXA蛋白抑制HBV复制的活性。方法将pcDNA3.1-MXA重组质粒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分别按1∶1、2∶1共转染HepG2细胞(MXA组),对照组使用空pcDNA3.1、Salon DNA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共转染,3 d后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A... 目的研究MXA蛋白抑制HBV复制的活性。方法将pcDNA3.1-MXA重组质粒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分别按1∶1、2∶1共转染HepG2细胞(MXA组),对照组使用空pcDNA3.1、Salon DNA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共转染,3 d后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Abbott法检测细胞上清HBeAg和HBsAg分泌量,定量PCR检测上清和胞内HBV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pcDNA3.1-MXA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对照组为pcDNA3.1-MXA重组质粒、PU19空质粒和Salon DNA共转染,3 d后裂解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MXA组有MX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MXA和PU19-1.24 HBV重组质粒按1∶1转染时,MXA组HBeAg下降27%,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分别下降1个log值和0.6个log值;按2∶1比例转染时MXA组HBeAg较对照组下降66%,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1.9个和1.7个log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XA蛋白抑制HBV组与对照组MXA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结论MXA蛋白在HepG2细胞具有抑制HBV复制活性,抑制活性与蛋白的表达量相关;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MXA蛋白自身可能不发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A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脏CTGF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2 位作者 蔡胜蓝 谭德明 李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24,共5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的表...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此时模型组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表达、α-SMA+细胞数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CT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α-SMA+细胞数均呈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脏CTGF、TGF-β_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1 位作者 蔡胜蓝 李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6-38,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感染后6、10、14、18周杀鼠;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CTGF、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10周时形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此时肝内CTGF表达达高峰,且10、14、18周时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模型组TGF-β1蛋白定量和CT-GF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18周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与TGF-β1的表达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CTGF的生物学作用介导,阻断CTGF的传导通路可能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人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稳定表达真核细胞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治健 李多云 +6 位作者 刘宝兰 刘晓军 邓名贵 杨唯枝 郑金鑫 陈重 邓启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筛选及鉴定人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IFNAR1)稳定表达真核细胞。方法:体外扩增IFNAR1基因片段,将双酶切后扩增片段和pc 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IFNAR1,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培养,提取重组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 目的:筛选及鉴定人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IFNAR1)稳定表达真核细胞。方法:体外扩增IFNAR1基因片段,将双酶切后扩增片段和pc DNA3.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IFNAR1,转化BL21感受态细菌培养,提取重组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 DNA3.1-IFNAR1转染肝癌细胞系Hep G2,新霉素筛选挑取阳性克隆细胞,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阳性细胞IFNAR1表达水平。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pc DNA3.1-IFNAR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c DNA3.1-IFNAR1转染Hep G2经新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细胞系,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较好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不同IFNAR1稳定表达水平的Hep G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 IFNAR1基因 重组质粒 稳定表达 真核细胞
下载PDF
K83A变异MxA蛋白抑制HBV复制体外研究
7
作者 余治健 彭劼 +4 位作者 李晖 王战会 周元平 林占洲 侯金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研究K83A变异MxA蛋白抑制HBV复制活性。方法将pcDNA3.1-MxA(wild-type)重组质粒(WT组)、pcDNA3.1-MxA-K83A重组质粒(K83A组)和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2∶1比例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3d后western blo... 目的研究K83A变异MxA蛋白抑制HBV复制活性。方法将pcDNA3.1-MxA(wild-type)重组质粒(WT组)、pcDNA3.1-MxA-K83A重组质粒(K83A组)和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2∶1比例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3d后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Abbott检测各组细胞上清HBsAg和HBeAg表达,定量PCR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MxA、K83A组有较好的Mx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K83A组和MxA组上清HBeAg分别下降73%和71%(P<0.05),上清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2.22lg和2.11lg(P<0.01),细胞内HBV DNA水平下降1.89lg和1.78lg(P<0.01)。结论K83A变异不影响MxA蛋白抑制HBV复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转染 复制
下载PDF
E645R变异MXA蛋白抗HBV复制体外研究
8
作者 余治健 王战会 +3 位作者 周元平 李晖 林占洲 侯金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E645R变异MXA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活性。方法对pcDNA3.1-MXA重组质粒采用定点突变构建E645R变异MXA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XA-E645R。将pcDNA3.1-MXA(MXA组),pcDNA3.1-MXA-E645R(E645R组)和pcD... 目的研究E645R变异MXA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活性。方法对pcDNA3.1-MXA重组质粒采用定点突变构建E645R变异MXA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XA-E645R。将pcDNA3.1-MXA(MXA组),pcDNA3.1-MXA-E645R(E645R组)和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2∶1比例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3d后检测MXA蛋白表达和各组细胞上清HBsAg和HBeAg的量以及上清和细胞内HBVDNA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定点突变成功构建pcDNA3.1-MXA-E645R重组质粒;MXA、E645R转染组有较好的MXA蛋白表达。E645R组与MXA组HBs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3%和20%(P>0.05),E645R组和MXA组HBe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61%和66%(P<0.05)。E645R组与MXA组上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9个和2.2个log值,细胞内HBVDNA水平均下降1.7个log值。结论E645R变异MXA蛋白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E645R变异不影响MXA蛋白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A蛋白 HBV
下载PDF
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脏CTGFmRNA的表达意义
9
作者 余治健 向选东 +3 位作者 蔡胜蓝 谭德明 李萍 丁志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对照组在6...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分别在6、10、14、18周杀鼠,对照组在6周时予吡喹酮治疗后10、14、18周杀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不断进展。模型组10周时小鼠肝脏CTGFmRNA表达和α-SMA^+细胞表达均达高峰,10周、14周、1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定量结果显示CTGFmRNA表达与α-SMA^+细胞表达呈直线相关性。结论CTGFmRNA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可能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参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α-SMA+细胞
下载PDF
2008-2015年深圳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金鑫 王红燕 +6 位作者 徐芹珍 蒲彰雅 李多云 陈重 邓向斌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 d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 d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其中MRSA血流感染检出率为17.4%(21/121)。相比较于MSSA血流感染,MRSA血流感染中年龄≥65岁老年患者更多、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26、0.035和0.001);并且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复数菌感染更多和接受了更多的不恰当初始抗感染治疗(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患者起病后30 d内的死亡率为18.2%(22/12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实体肿瘤(OR,8.932,P=0.004)和感染性休克(OR,56.721,P<0.001)是患者起病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体肿瘤和感染性休克,比MRSA感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深圳南山医院2010年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重 廉婕 +3 位作者 潘伟光 余治健 马桂红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了解某院2010年临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试剂,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12月共分离... 目的了解某院2010年临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试剂,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12月共分离病原菌2 1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03%,革兰阴性菌占67.9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占19.69%和54.59%。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7%、41.54%、44.62%、58.46%;MRCNS对利福平、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27%和36.70%;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此次监测首次在该院发现1株耐利奈唑胺的粪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为44.29%和15.79%。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73%和13.79%,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2.91%)对二者的耐药率分别为31.35%和27.17%。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早检测泛耐药菌,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葡萄球菌属 非发酵菌 耐甲氧西林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震 陈文胜 +2 位作者 余治健 阳晋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及敏感株中分布的差异,初步阐明Ⅰ类整合子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6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2株敏感株中Ⅰ类...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及敏感株中分布的差异,初步阐明Ⅰ类整合子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6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2株敏感株中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并进一步用PCR证实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存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中,32株(47.76%)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敏感株中仅1株(1.61%)为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株的Ⅰ类整合子分布显著高于敏感株(χ2=36.02,P<0.05)。PCR进一步证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盒,而敏感株携带空整合子。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率,Ⅰ类整合子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Ⅰ类整合子 基因盒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全基因测序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伟明 陈重 +8 位作者 蒲彰雅 王红燕 程航 李多云 郑金鑫 邓向斌 刘晓军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奈唑胺(LZD)敏感株和诱导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间基因变异位点差异,了解LZD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ZD对遗传背景清晰的MRSA-MS4母株进行诱导,获得LZD耐药菌株MRSA-MS4-LZ...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奈唑胺(LZD)敏感株和诱导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间基因变异位点差异,了解LZD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ZD对遗传背景清晰的MRSA-MS4母株进行诱导,获得LZD耐药菌株MRSA-MS4-LZD100,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RSA-MS4-LZD100 23S rRNA V区及核糖体蛋白L3/L4基因,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相应的突变位点;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样品DNA进行paired-end(PE)测序,构建Illumina PE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完成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过32代诱导,获得MRSA-MS4-LZD100菌株,其LZD MIC为96μg/mL。PCR测序分析提示其V区多拷贝基因均存在G2447T突变,L3蛋白存在Gly113Val突变;全基因组包含2 744 315 bp碱基对,注释后共有2 509个基因,11个tRNA编码基因,以及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操纵子,获得PubMed全基因序列号(JXMJ00000000);共找出101个SNP和6个Small indel突变,发生于外显子的SNP占16个,SNP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IstB ATP结合区域包含蛋白、凝集因子A及转座子IS1272等,而发生于外显子的Small indel占3个,Small indel突变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假设蛋白、30S核糖体蛋白S1、凝集因子A。结论经LZD诱导获得LZD耐药MRSA-MS4-LZD100菌株,测序分析提示该菌株存在除23S rRNA V区及L3蛋白基因以外的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隐性LZD耐药机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廉婕 麦丽文 +1 位作者 余治健 邓启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IRPA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从404株... 目的:了解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IRPA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从40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分离出100株IRPA,分离率为24.75%。其中90株(90.0%)IRPA来源于下呼吸道痰液标本;IRPA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ICU);IRPA对阿米卡星最敏感率为73.0%(耐药率为27.0%),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3.0%),哌拉西林(敏感率为59.0%),庆大霉素(敏感率为58.0%),头孢他啶(敏感率为57.0%),其余药物的敏感率均<50.0%。仅1株IRPA检测出IMP基因阳性(1.0%),测序为IMP-9型金属酶基因,其余金属酶基因均未检出;oprD2基因缺失的IRPA有65株(65.0%)。结论:我院IRPA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引起,且已有IMP-9型IRPA在我院流行,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下载PDF
粪肠球菌临床株对泰利唑胺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冰 余治健 +6 位作者 徐广健 王进 马孝煜 张朝钦 郑金鑫 邓启文 李多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评价泰利唑胺体外抗粪肠球菌的活性,探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使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 目的评价泰利唑胺体外抗粪肠球菌的活性,探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使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结果共获得289株粪肠球菌,来源科室主要为外科(57.4%),标本来源主要为中段尿(126株,43.6%)。289株粪肠球菌对泰利唑胺敏感率为94.1%,对氨苄西林、呋喃西林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7.9%~99.7%)。MLST结果显示,共分为47个ST型,优势ST分型为ST16和ST179,分别占29.1%(84株)和24.9%(72株),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中,ST16的比例高于ST179(P<0.05)。共检出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17株,其携带optrA基因比例高于敏感株。结论泰利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整体优于利奈唑胺,但对携带optrA基因的粪肠球菌则未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泰利唑胺 体外活性 毒力因子 耐药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卡泊芬净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冰 林志伟 +7 位作者 徐广健 孙翔 陈俊文 涂浩鹏 李多云 余治健 邓启文 郑金鑫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方法选取临床来源生物膜强阳性粪肠球菌1株及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粪肠球菌菌株10株,同时设卡泊芬净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卡泊芬净,浓度为20μmol/L,对照组加生理盐水。采用结晶紫染...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方法选取临床来源生物膜强阳性粪肠球菌1株及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粪肠球菌菌株10株,同时设卡泊芬净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卡泊芬净,浓度为20μmol/L,对照组加生理盐水。采用结晶紫染色法,通过酶标仪检测两组粪肠球菌浮游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卡泊芬净对粪肠球菌临床株的浮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结论卡泊芬净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生物膜 粪肠球菌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eng致病岛基因进化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重 郑金鑫 +7 位作者 杨唯枝 王红燕 姚伟明 邓向斌 李多云 刘晓军 余治健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PPs)在染色体中的位置,MUMmer软件进行共线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同源基因进化规律。应用PAI_finder软件对基因组进行PAIs预测,了解PAIs核心区域(LEE)和核心基因同源进化规律,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大小为5 025 482 bp(GC含量为50.52%),质粒序列大小为207 564 bp(GC含量为49.50%)。共找到17个PPs,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EPEC Deng株基因组与O26∶H11、O111∶H同源性较高;EPEC Deng株PAIs和核心基因均与RDEC-1和O26∶H413/89-1株具有高同源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紧密素(eae)及其受体(tir)多态性丰富,π值均>0.10,Ⅲ型分泌系统(TTSS)分泌蛋白相对稳定。结论此研究明确了EPEC Deng株基因组及PAIs的进化特点,有助于了解了本土分离的EPEC基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致病岛 核心基因 同源性
下载PDF
口服IL-12重组双歧杆菌对柯萨奇B3病毒诱导BLAB/c小鼠心肌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重 刘宝兰 +4 位作者 赖春霞 阳晋 范晓宁 余治健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0-335,359,共7页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重组双歧杆菌(pBBADs-IL-12转化双歧杆菌),观察pBBADs-IL-12转化双歧杆菌是否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小鼠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小鼠IL-12(mIL-12)基因的pBBADs-IL-12表达载体,转化双歧杆菌,...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重组双歧杆菌(pBBADs-IL-12转化双歧杆菌),观察pBBADs-IL-12转化双歧杆菌是否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小鼠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小鼠IL-12(mIL-12)基因的pBBADs-IL-12表达载体,转化双歧杆菌,体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Western免疫印迹验证重组双歧杆菌工程菌在L-阿拉伯糖诱导下mIL-12的表达。选取BLAB/c小鼠30只,腹腔内注射CVB3感染剂量,14 d后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将感染的小鼠随机分成IL-12组、绿荧光蛋白(GFP)组及生理盐水组。IL-12组给予口服pBBADs-IL-12转化双歧杆菌;GFP组给予口服pBBADs-GFP转化双歧杆菌;生理盐水组给予腹腔注射无菌PBS(1次/d)。所有小鼠均在治疗14 d后取心脏标本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检测心肌病毒滴度,荧光定量PCR分析Th1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HE染色显示IL-12组小鼠心肌炎症程度较GFP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IL-12组小鼠心脏炎症病变百分比为(18±5)%,心肌的病毒滴度为(2.89±0.18)pfu/g,显著低于GFP组[分别为(31±6)%和(4.83±0.14)pfu/g]及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2±9)%和(4.80±0.15)p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2组小鼠心脏γ-干扰素[(2.27±0.15)pg/mL]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5±0.17)pg/mL]水平显著高于GFP组[分别为(1.32±0.11)pg/mL和(2.37±0.16)pg/mL]及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38±0.11)pg/mL和(2.37±0.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此次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表达mIL-12的双歧杆菌载体,口服IL-12转化双歧杆菌对CVB3病毒诱导的小鼠心肌炎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白细胞介素-12 柯萨奇B3病毒 心肌炎 肠道病毒属
下载PDF
孕晚期使用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阳晋 李琳琴 +3 位作者 邓启文 黄震 余治健 范晓宁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就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2年)、EMBASE(1980-2012年)、Cochrane图书馆(2...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就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2年)、EMBASE(1980-2012年)、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80-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0-2012年),手工检索2002-2012年相关杂志。两个评价员首先独立地阅读文章标题及摘要,如符合纳入标准则阅读全文,并进行数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不同意见通过讨论解决或由第三方判断。从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有无失访几方面,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18 631篇,经质量评估筛选后,其中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442例孕妇)符合纳入标准,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价。经分析,这5个纳入研究仅1个研究提及随机分配方法,余均未介绍具体的随机及分配方法,也未提到分配隐藏。干预措施实施环节和终点指标测量环节均未提及盲法。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故质量等级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试验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41.2%,RR 0.38,95%CI(0.27,0.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经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均提示该Meta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无论是孕妇还是新生儿,均没有报道与HBIG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经系统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孕晚期使用HBIG能显著降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且未见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乙肝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晖 彭劼 +4 位作者 王战会 周彬 余治健 王程 侯金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RT/RNaseH区段)腺病毒表达系统并初步鉴定其转录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UC19-1.24HBV质粒中扩增RT/RNaseH区段,将该片段与pCMV-Tag2B载体连接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将其在Bj5183细菌中重组,获得的重组...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RT/RNaseH区段)腺病毒表达系统并初步鉴定其转录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UC19-1.24HBV质粒中扩增RT/RNaseH区段,将该片段与pCMV-Tag2B载体连接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将其在Bj5183细菌中重组,获得的重组质粒转染到Ad293细胞中包装,待细胞裂解后收集含病毒的上清并感染Huh7细胞,48h后通过RT-PCR鉴定目的基因转录。结果成功扩增HBVRT区并插入pC-MV-Tag2B载体,成功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并在AD293中包装成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感染Huh7细胞后RT-PCR可以在Huh7细胞中检测到HBVRT区段mRNA转录。结论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RT/RNaseH区段的腺病毒表达系统,该系统能在Huh7细胞中转录,但逆转录蛋白的表达仍待进一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聚合酶 重组腺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