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NLR、SII对阴茎鳞状细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余泽森 刘俊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28)和未转移组(n=7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SII及两者联合对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转移组NLR、SII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低(OR=9.839,95%CI:2.078~46.591)、脉管浸润(OR=8.845,95%CI:1.544~46.250)、NLR(OR=2.838,95%CI:1.335~6.035)、SII(OR=1.003,95%CI:1~1.006)是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NLR、SII及联合指标预测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772、0.851,敏感度分别为0.893、0.643、0.929,特异度分别为0.606、0.845、0.648。结论NLR、SII是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有较好的效能,可为患者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测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勃起功能量表(IIEF-5/EHS)与PDE-5i联合视听性刺激(AVSS)RigiScan检测在评估ED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葛鹏 余泽森 +2 位作者 王军起 陈仁富 刘俊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勃起功能量表(IIEF-5/EHS)与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联合视听性刺激(AVSS)RigiScan检测在评估勃起功能障碍(E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因ED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31名患者,回...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勃起功能量表(IIEF-5/EHS)与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联合视听性刺激(AVSS)RigiScan检测在评估勃起功能障碍(E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因ED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31名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了IIEF-5/EHS和PDE-5i联合AVSS RigiScan检测评估男性勃起功能。根据PDE-5i联合AVSS RigiScan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D组和正常组,对比2组RigiScan相关参数及勃起功能量表评分,并分析勃起功能量表评分对ED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2岁,中位病程时间12个月,正常7例(22.6%,正常组),异常24例(77.4%,ED组)。ED组有效勃起时间(硬度≥60%)、头部平均硬度、根部平均硬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而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位IIEF-5评分9(4,16)分,EHSⅠ、Ⅱ、Ⅲ、Ⅳ级硬度分别为4、8、12、7例。相关性分析表明,EHS评级与有效勃起时间、头部/根部平均硬度存在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IIEF-5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HS分级预测ED,当以硬度≤Ⅲ级作为截断值时,总体诊断准确度最高(灵敏度:91.67%;特异度:71.43%)。结论EHS分级与PDE-5i联合AVSS RigiScan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是快速、有效筛查ED的方法,当以硬度≤Ⅲ级作为截断值时,总体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RIGISCAN 勃起硬度评估 IIEF-5 视听性刺激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放射组学诊断肾脏良恶性囊性病变
3
作者 余天一 严子荣 +4 位作者 李子祥 杨猛 余泽森 陈原杰 李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放射组学列线图诊断良恶性肾囊性病变(CRL)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23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osniak≥Ⅱ级CRL患者169例,获取每名患者临床资料、CT图像,使用Excel的RAND函数以8∶2的比例随...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放射组学列线图诊断良恶性肾囊性病变(CRL)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23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osniak≥Ⅱ级CRL患者169例,获取每名患者临床资料、CT图像,使用Excel的RAND函数以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5例)和验证集(34例),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检验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运用Pyradiomics软件从感兴趣区域(ROI)中提取大量放射组学特征,并运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放射组学特征。结果:最大径(t训练集=-2.797,t验证集=-1.490)在恶性CRL患者中更大、Bosniak分级(χ训练集2=46.526,χ验证集2=13.852)在恶性CRL患者中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提取18个放射组学特征计算Rad-score。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4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98~0.990]、0.855(95%CI:0.643~1.000)。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87(95%CI:0.972~1.000)、0.910(95%CI:0.746~1.000)。联合以上两者的放射组学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85(95%CI:0.968~1.000)、0.931(95%CI:0.831~1.000)。结论:基于CT放射组学列线图在鉴别良恶性CRL具有良好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