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张清单管控风险——人民银行奉新县支行探索化解风险隐患经验做法
1
作者 余洪华 《审计与理财》 2023年第2期45-46,共2页
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为强化内控内管,防范内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确保支行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稳健运行。人民银行奉新县支行从四张清单入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做实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实现监督资源共享,... 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为强化内控内管,防范内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确保支行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稳健运行。人民银行奉新县支行从四张清单入手,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做实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实现监督资源共享,形成一种长效化、常态化监督体系,有效地防范了岗位(廉政)风险,使党中央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银行 内部风险 日常监督 风险隐患 疫情防控 监督体系 长效化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1 位作者 陈艺 徐媛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眼,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58眼,治愈率28.6%;泪道加压冲洗145眼治愈43眼,治愈率为29.6%;102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治愈94眼,治愈率92.2%。其中,年龄在3mo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mo以上的患儿(χ2=10.566,P=0.001);年龄在6mo以内的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mo以上患儿(χ2=6.457,P=0.011)。结论:泪囊区挤压按摩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操作简单、易行,对泪道无损伤是彻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正确按摩治疗效果明显;对挤压按摩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及时行泪道加压冲洗以及鼻泪管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泪囊炎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2 位作者 郑鲜娜 路璐 曾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病例术后疗效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757),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小于鼻腔泪囊吻合术(P<0.001),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而且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球头硅胶管 逆向植入
下载PDF
行气疏肝法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洪华 周至安 +1 位作者 吴雪梅 冯松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76例(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51眼)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1剂/d,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39例(51眼)复方血... 目的探讨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76例(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51眼)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1剂/d,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39例(51眼)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3粒/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个疗程(2个月)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2.7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及视野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行气疏肝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行气疏肝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干眼诊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探讨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5例干眼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结果:65例干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等综合评定来确诊。用角膜保护液辅助人工泪液滴... 目的:探讨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5例干眼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结果:65例干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等综合评定来确诊。用角膜保护液辅助人工泪液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等方法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各项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试验可确诊干眼;以人工泪液为主,角膜保护液为辅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治疗干眼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SCHIRMER试验 人工泪液
下载PDF
针刺联合疏肝行气法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洪华 冯松福 +1 位作者 周至安 吴雪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85例(122眼),观察组44例(62眼)以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汤药1剂/d,针刺每3天1次,15d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85例(122眼),观察组44例(62眼)以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汤药1剂/d,针刺每3天1次,1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41例(60眼)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每次3粒,3次/d,1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1个月)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8.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针刺 疏肝行气 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洪华 郑鲜娜 +1 位作者 邓金印 陈育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出 小切口 劈核 双侧 同轴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
下载PDF
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 被引量:17
8
作者 余洪华 易魁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06-607,共2页
目的:评价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6-01/2007-07发生的3例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经眼部B超明确玻璃体内无明显混浊后,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观察术... 目的:评价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6-01/2007-07发生的3例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经眼部B超明确玻璃体内无明显混浊后,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3例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2,0.6,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1眼摘除眼球。结论:早期诊断,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万古霉素
下载PDF
“复明2号”1089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1132眼白内障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根据白内障患者不同的白内障类型及特殊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小切口同轴双... 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1132眼白内障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根据白内障患者不同的白内障类型及特殊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手术在术后视力及手术操作时间显著优于常规ECCE+IOL手术(P<0.001)。结论:把好术前检查关、手术质量关、术后护理关,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改进技术,严格操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复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先天性无眼球二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洪华 郑鲜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无眼球 病因 妊娠早期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母体感染病毒 预防
下载PDF
别嘌呤醇致过敏性角膜炎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郑鲜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别嘌呤醇 抗痛风药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性角膜炎
下载PDF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陈育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56-55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0眼Ⅲ级以上硬核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各255眼,分别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传统大切口术式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观察2组病例术后视力...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0眼Ⅲ级以上硬核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各255眼,分别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传统大切口术式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观察2组病例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术后1周、术后1月3个时间点小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61%、83%、89%,大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52%、59%、65%,小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大切口组(P<0.005)。术后1月小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为(0.79±0.72)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2.61±2.13)D(P=0.017)。2组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摘出术能快速恢复良好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小,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川 切口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易魁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 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常规前房冲洗组(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前房冲洗组,而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前房出血 眼外科手术 粘弹剂
下载PDF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在白内障手术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68-470,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超声乳化术式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各85眼,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超声乳化术式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各85眼,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操作时间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相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同轴双侧劈核 白内障 眼科手术 超声乳化
下载PDF
改良式前房放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洪华 易魁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房放液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7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14眼出现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患者经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轻压角膜侧切口放出部分房水,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房放液法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7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14眼出现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患者经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轻压角膜侧切口放出部分房水,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结果:经过上述处理后14眼眼压下降为(11.4±5.1)mmHg,角膜透明;视力大于或等于0.7者8眼,0.3~0.5者5眼,0.2者1眼;未出现与改良式前房放液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前房放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高眼压 超声乳化
下载PDF
CD80与CD86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1 位作者 姚建兵 彭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F344大鼠5只及Lou大鼠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F344大鼠5只及Lou大鼠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异体组采用F344大鼠5只为供体,Lou大鼠10只为受体,对照组采用Lou大鼠5只作为供体和Lou大鼠10只作为受体。连续观察12d,进行临床及病理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细胞在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结果:同种异型移植组术后角膜细胞C D80、C D86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 D80、C D86参与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增加从而活化局部T细胞的功能,使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CD86 CD80 实验研究 协同刺激分子 移植术后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角膜细胞 病理学观察 对照组 发病机制 基因移植 连续观察 技术检测 流式细胞 同种异型 观察结果 分子表达 大鼠 步研究 显著性
下载PDF
角膜移植后核因子κB表达动态以及环孢霉素A的干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陆晓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973,共5页
背景:核因子κB在转录水平调控着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的表达,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中心调控作用。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角膜植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以及环孢霉素A的干预作用。设计、时间... 背景:核因子κB在转录水平调控着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的表达,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中心调控作用。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角膜植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以及环孢霉素A的干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40只及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Wistar大鼠20只为受者;同种异体移植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SD大鼠20只为受者;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SD大鼠20只为受者。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移植后所有受者术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隔日1次,每次2000U,共用3次;2.5g/L氯霉素眼液滴眼,2次/d,每次2滴,连续用18d。5g/L托品酰胺眼液滴眼,1次/d,每次2滴,连用1周。环孢霉素A治疗组移植后第1天开始用10g/L环孢霉素A眼液滴眼,3次/d,每次2滴,连续用18d。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后3,7,12,18d测定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并于各时间点观察角膜植片病理学变化,检测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在观察期18d内,同基因组未出现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移植组在各时间点的排斥反应指数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排斥反应指数低于同种异体移植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布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各时间点,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中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低于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P<0.05)。结论:环孢霉素A通过减弱核因子κB核转位和发挥活性,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移植排斥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移植排斥 核因子ΚB 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环孢霉素A
下载PDF
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术后核因子κB表达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陆晓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9期10004-10008,共5页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化不但严重影响视力, 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因此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和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 一直是眼科学的热点和难点。目的: 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以地塞米松...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化不但严重影响视力, 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因此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和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 一直是眼科学的热点和难点。目的: 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以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角膜新生血管抑制剂, 探讨核因子κB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设计: 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材料: 实验于 2005- 01/04 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完成。选用 55 只出生二三个月雄性健康清洁级 Wistar 大鼠。兔抗大鼠核因子κB P65 多克隆抗体, 兔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 1 多克隆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 ①实验干预: 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 =25) 、地塞米松组(n =25) 、正常角膜组(n =5) 。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后,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眼液点右眼, 2 滴 / 次, 3 次 /d, 至术后 18 d。正常角膜组无干预措施。②实验评估: 术后 1, 3, 7, 12, 18 d 对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 取各组角膜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学变化,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 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②角膜组织学变化。③各组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 地塞米松组角膜新生血管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其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05~0.01)。②角膜组织学变化: 地塞米松组角膜缝线诱导后新生血管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角膜各层结构相对完整。③角膜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角膜中核因子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 , 且核因子κB表达强度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及下游基因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 =0.961, 0.922, 0.958, P < 0.01) 。结论: 核因子κB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其可能通过上调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 1 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地塞米松通过减弱核因子κB活性, 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角膜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 从而抑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核因子ΚB 细胞粘附分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张永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1-1292,共2页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器官移植 靶细胞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药
下载PDF
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76-478,共3页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协同刺激分子 B7分子 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