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与广告英语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烈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5-328,共4页
广告要达到其应有的功效必须讲究音韵修辞 ,而英语的广告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英文广告修辞的探讨不但有利于英语学习者从事好我国广告的翻译 ,而且能为我国产品与国际接轨提供借鉴的蓝本。
关键词 修辞 音韵 广告英语 英语翻译 语音
下载PDF
黛西自我身份的双重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烈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3-115,共3页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自我”观出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扁平人物黛西“自我”身份的研究,揭示了黛西所具有的双重性:她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既是盖茨比梦想的缔造者,又是他梦想的摧毁者。黛西是盖茨比的梦想载体。盖茨比做着美国...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自我”观出发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扁平人物黛西“自我”身份的研究,揭示了黛西所具有的双重性:她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既是盖茨比梦想的缔造者,又是他梦想的摧毁者。黛西是盖茨比的梦想载体。盖茨比做着美国梦,按照美国梦的意识形态所倡导而努力奋斗,白手起家,最终为美国梦所摧毁。黛西身份的双重性是虚假意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性 “自我” 塑造者 摧毁者
下载PDF
张大千艺术思想中的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烈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本文通过对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思想的研究,旨在发掘其艺术思想中的审美现代性。大千先生虽然艺术成就卓越,却灵魂孤独,这是艺术家在经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社会理性与个人主体意识抉择的必然结果。张大千的艺术思想植根于中国传... 本文通过对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思想的研究,旨在发掘其艺术思想中的审美现代性。大千先生虽然艺术成就卓越,却灵魂孤独,这是艺术家在经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社会理性与个人主体意识抉择的必然结果。张大千的艺术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却面临理性与主体的抉择。他为了艺术的精进而竭力保持艺术主体的自由,不惜流落他乡而成就其伟大的艺术作品。他孤独的灵魂反映的是审美现代性中主体意识的加强和对感性生命存在的一种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艺术思想 审美现代性 孤独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文学意象翻译的显与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烈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85-87,共3页
本文运用刘勰的"隐秀"观审视翻译中文学意象的传递,以期保持文学翻译所固有的文学性和民族性,成功实现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的第二次创作。"隐秀"观指出意象有"隐"与"秀",两者统一于文学意象之中... 本文运用刘勰的"隐秀"观审视翻译中文学意象的传递,以期保持文学翻译所固有的文学性和民族性,成功实现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的第二次创作。"隐秀"观指出意象有"隐"与"秀",两者统一于文学意象之中。不同的意象对应不同的表述方式,译者如果在把握原意象的艺术特征基础上,对描述性、象征性和比喻性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在翻译时运用显性或隐性方法进行具体处理,文学意象翻译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隐秀”观 显性 隐性
下载PDF
英语幽默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烈全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幽默是一种交际才华,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根据语用原则,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等语用因素,来达到提高交际效果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幽默运行机制,找出其运行规律,从而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幽默为交际服务。
关键词 英语幽默 运行机制 语用原则
下载PDF
英语幽默语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烈全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11期177-179,共3页
幽默是一种交际才华,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根据语用原则,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等语用因素,来达到提高交际效果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幽默的触发条件、运行机制以及语用功能,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幽默为交际服务。
关键词 英语幽默 触发条件 语用功效
下载PDF
情趣与意象的契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雪夜林边驻脚》之比较
7
作者 余烈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174-176,共3页
通过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雪夜林边驻脚》两诗的情趣和意象,发现两诗都采用了大致相似的意象。但由于诗人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两诗中所传达的情趣却不同。然而,正是由于两诗各自在情趣与意象上的契合,才创造出了各自完美的... 通过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雪夜林边驻脚》两诗的情趣和意象,发现两诗都采用了大致相似的意象。但由于诗人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两诗中所传达的情趣却不同。然而,正是由于两诗各自在情趣与意象上的契合,才创造出了各自完美的诗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情趣 契合 诗境
下载PDF
“移情说”对焦点式语言形式教学的启示
8
作者 余烈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33-136,共4页
"移情说"作为审美认知范式,揭示审美心理经验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其中,审美主客体关系这一范畴,对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和语言形式的关系有启示作用。如果把审美范式中的"移情说"引入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从审美... "移情说"作为审美认知范式,揭示审美心理经验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其中,审美主客体关系这一范畴,对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和语言形式的关系有启示作用。如果把审美范式中的"移情说"引入英语语言教学领域,从审美认知角度探讨"移情说"与焦点式语言形式教学的互动,即"移情"与"注意力分配"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指导焦点式语言形式教学在实践中的操作,真正实现美育教育对智力教育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说” 焦点式语言形式教学 移情 注意力分配
下载PDF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精神的完美与溃败
9
作者 余烈全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2年第1期74-75,共2页
运用德里达有关“礼物”的理论以及礼物与宗教的关系,阐释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宗教的深刻探讨。通过文本细读研究,笔者发现泰门追寻德里达所谓的真正“礼物”是出于宗教迷恋。但是,对“礼物”的宗教追寻及狂热难以超越世俗... 运用德里达有关“礼物”的理论以及礼物与宗教的关系,阐释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宗教的深刻探讨。通过文本细读研究,笔者发现泰门追寻德里达所谓的真正“礼物”是出于宗教迷恋。但是,对“礼物”的宗教追寻及狂热难以超越世俗的交换机制,使泰门从一个显贵转变为一个仇视人类的疯子。“礼物”的“不可能性”打破了泰门自我的完美神秘,精神溃败于世俗交换机制。莎士比亚通过泰门精神的完美与溃败揭示宗教狂热的非理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溃败 精神 雅典 “礼物” 交换机制 文本细读 不可能性
下载PDF
浅论委婉语的语义取向
10
作者 余烈全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55-56,共2页
语言禁忌是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的现象 ,由此出现了委婉语。文章介绍了委婉用语的形式及作用。
关键词 委婉语 语义取向 语言禁忌 修辞 借词 幽默 英语
下载PDF
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有效性的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烈全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金融服务需求 经济欠发达地区 有效性 网点布局 自助设备 金融消费者 合理规划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夜色温柔》中“黑夜”与“白昼”对立的消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青 余烈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1-62,共2页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在语言技巧上成功解构了传统语言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前瞻性,具有解构主义特点。本文将选取"黑夜"与"白昼"这组能够相互消解的二元对立关系,采用解构主义文学批...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在语言技巧上成功解构了传统语言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前瞻性,具有解构主义特点。本文将选取"黑夜"与"白昼"这组能够相互消解的二元对立关系,采用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颠覆看似稳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消解这种平衡,抹掉两级间的深度模式,彰显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突显"美国梦"之解构的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夜 白昼 消解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译介学角度审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青 余烈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翻译研究主要关注文化意象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而本文将从译介学角度审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现象,并寻求其积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 文化意象 失落 错位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非正式制度安排下的逃废银行债权问题——达州个案与一般政策建议
14
作者 余烈全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近年来,为了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打击逃废银行债权行为,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地方的逃废银行债权行为。仅据对达州市调查表明,当前存在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权现象,本文认为,对此如不及时有效遏制,必将扰乱社会经济... 近年来,为了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打击逃废银行债权行为,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地方的逃废银行债权行为。仅据对达州市调查表明,当前存在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权现象,本文认为,对此如不及时有效遏制,必将扰乱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危及金融安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废银行债 达州 金融安全
下载PDF
《夜色温柔》的非线性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烈全 陶青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6-219,共4页
引言美国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费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他的小说向世人展示了充满喧嚣与欢腾的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风貌,其小说语言犹如散文般优雅,更为重要... 引言美国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费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他的小说向世人展示了充满喧嚣与欢腾的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风貌,其小说语言犹如散文般优雅,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手法都颇具超前意识。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及《漂亮冤家》让他一举成名,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叙事 小说叙事 菲茨杰拉德 爵士乐时代 美国梦 解构主义 尼科尔 结尾 线条 读者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精神的完美与溃败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烈全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2,共4页
本文旨在运用德里达有关"礼物"的理论以及礼物与宗教的关系,阐释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宗教的深刻探讨。通过文本细读研究,笔者发现泰门追寻德里达所谓的真正"礼物"是出于宗教迷恋。但是,对"礼物"... 本文旨在运用德里达有关"礼物"的理论以及礼物与宗教的关系,阐释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宗教的深刻探讨。通过文本细读研究,笔者发现泰门追寻德里达所谓的真正"礼物"是出于宗教迷恋。但是,对"礼物"的宗教追寻及狂热难以超越世俗的交换机制,使泰门从一个显贵转变为一个仇视人类的疯子。"礼物"的"不可能性"打破了泰门自我的完美神秘,精神溃败于世俗交换机制。莎士比亚通过泰门精神的完美与溃败揭示宗教狂热的非理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门 “礼物” 宗教迷恋 交换机制
原文传递
帝国权力话语下的失声民族——莫马迪《姓氏》主题解读
17
作者 余烈全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2,共2页
莫马迪的《姓氏》揭示了印第安民族在后殖民话语环境下的生存现状:他们在帝国权力话语下身份被改写、生存空间被挤压、民族文化被消减,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成了一个失声民族;但是印第安民族及其文化将永远铭记在印第安人的心中。
关键词 话语权 莫马迪 《姓氏》 印第安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