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余焕云 麦光焕 +4 位作者 余新平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吴河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观察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效果。方法 对 6例 ( 9眼 )外旋斜患者 (其中双眼外旋斜和单眼外旋斜各 3例 )行此术式 ,在术前、术中、术后 1周分别行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的主观旋转斜。分析... 目的 观察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效果。方法 对 6例 ( 9眼 )外旋斜患者 (其中双眼外旋斜和单眼外旋斜各 3例 )行此术式 ,在术前、术中、术后 1周分别行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的主观旋转斜。分析旋转斜度与手术量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术前都存在正前方及下方双眼复视症状 ,第一眼位的外旋斜 5~ 15° ,平均 10 5°。术毕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为 0°~内旋斜 5° ,平均内旋斜 3 7°。术后所有患者正前方及向下看复视症状消失 ,术后 1周为外旋 2°~内旋 4° ,平均内旋 1 4°。其中 2例患者术后 7个月复诊 ,一例外旋斜 3° ;另一例为旋转斜 0° ,都未出现明显复视症状。结论 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矫正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手术方式 ,常需要过矫至内旋 5°左右来代偿术后出现的回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 斜视 旋转斜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垂直扫视运动检查在上斜肌麻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焕云 麦光焕 +3 位作者 叶秀兰 余新平 陈静嫦 顾欣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正常人垂直扫视运动峰速的参数;了解该检查的可重复性;研究上斜肌麻痹患者垂直扫视运动的峰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运动EOG法检查22例正常人(青年组12例和中老年组10例)及18例上斜肌麻痹患者的垂直扫视运动峰速,正常人中1...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正常人垂直扫视运动峰速的参数;了解该检查的可重复性;研究上斜肌麻痹患者垂直扫视运动的峰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运动EOG法检查22例正常人(青年组12例和中老年组10例)及18例上斜肌麻痹患者的垂直扫视运动峰速,正常人中10例在1周至1个月内重复本检查。结果正常人4个方位的平均峰速均较对称,各方位向上与向下运动、左右眼各相对应方向、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相对应方向、重复性试验者前后两次检查相对应方向平均峰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斜肌麻痹眼内下方向下运动平均峰速较向上运动平均峰速降低大约20%,而其余方位无明显差异。结论垂直扫视运动检查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作上斜肌麻痹的定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电图 垂直扫视运动 上斜肌麻痹 峰速
下载PDF
V征斜视的眼球旋转状态 被引量:7
3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4 位作者 余焕云 邓大明 林小铭 陈静嫦 吴河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V征斜视的眼球旋转状态。【方法】对住院手术的22例V征斜视患者手术前和术后一周行眼底照相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同时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一周的第一眼位和向上、向下注视时斜视度、眼球运动和下斜肌功能。【结果】17例(17/... 【目的】研究V征斜视的眼球旋转状态。【方法】对住院手术的22例V征斜视患者手术前和术后一周行眼底照相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同时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一周的第一眼位和向上、向下注视时斜视度、眼球运动和下斜肌功能。【结果】17例(17/22)为双眼眼球外旋转,4例(4/22)单眼眼球外旋转,1例(1/22)眼球无旋转;22例患者术前右眼和左眼的黄斑—视乳头夹角分别为(15.67±5.72)°、(16.59±6.69)°,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一周时右眼和左眼的黄斑鄄视乳头夹角分别为(5.24±5.87)°和(7.17±5.40)°,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P﹥0.5);术前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斜视角差值为(23.1±6.8)△,术后一周时的差值为(2.0±2.25)△;术前所有患者均合并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术后1周时除1例仍有轻度功能亢进外,余21例下斜肌功能正常。【结论】V征斜视患者有眼球的客观外旋转,下斜肌减弱手术后眼球客观旋转状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 斜视 下斜肌 患者 术后 肌功能 视乳头 显著性 照相 状态
下载PDF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麦光焕 李艳娜 +4 位作者 余新平 余焕云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超微病理变化及分离和保留睫状血管对其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第1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2条水平直肌。第2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2条垂直肌。第3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及内... 目的探讨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超微病理变化及分离和保留睫状血管对其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第1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2条水平直肌。第2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2条垂直肌。第3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及内或外直肌共3条直肌。第4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上下4条直肌。每组动物均在右眼分离保留睫状血管,左眼切断直肌和睫状血管。术后4周取虹膜和睫状体组织电镜检查。结果第1组动物双眼无明显缺血改变,第2、3、4组不保留血管眼有明显甚至严重缺血改变,保留血管眼无缺血改变。结论论证了切断不同的直肌引起的眼前段不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眼前段缺血发生的关系,分离和保留睫状前血管可以有效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电镜 斜视 超微结构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水凝胶去神经支配作用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静嫦 麦光焕 +3 位作者 余新平 余焕云 吴河坪 江福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变剂型后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的生物活性是否存在,并对其去神经支配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A^D组随机一侧腓肠肌肌内注射BTXA水溶液0.1 ml(5U)、BTX-A水凝胶0.1 ml(12.5U)、0.1 ml(5U)及0.1 ml... 目的:探讨改变剂型后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的生物活性是否存在,并对其去神经支配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A^D组随机一侧腓肠肌肌内注射BTXA水溶液0.1 ml(5U)、BTX-A水凝胶0.1 ml(12.5U)、0.1 ml(5U)及0.1 ml(2U),对侧腓肠肌肌内注射0.1 ml相应溶剂。于用药前、用药后5d、2周、3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分别测定双侧腓肠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并记录波幅。结果:不同时间段用药侧与对侧腓肠肌CMAP波幅的下降幅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后的用药侧与对侧腓肠肌CMAP波幅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各组间的用药侧与对侧CMAP波幅的下降幅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及B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C组及D组(P<0.01),A组及B组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下降幅度高于D组(P<0.01)。结论:水凝胶剂型的BTXA不仅保存了其去神经支配的生物活性,且表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水凝胶 生物活性 去神经支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上斜肌麻痹和原发下斜肌亢进的眼球旋转状态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4 位作者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吴河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和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的眼球旋转状态,以及下斜肌减弱手术对其的影响。方法13例上斜肌麻痹和12例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共50眼)行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双马氏杆检查术前、术后的主观旋转;其中10例原发下斜肌亢进和9例上斜...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和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的眼球旋转状态,以及下斜肌减弱手术对其的影响。方法13例上斜肌麻痹和12例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共50眼)行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双马氏杆检查术前、术后的主观旋转;其中10例原发下斜肌亢进和9例上斜肌麻痹(共38眼)术前、术后1周行眼底照相测量黄斑-视乳头夹角。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2个月均无旋转复视。12例原发下斜肌亢进者术前DMRT无旋转,术后1周时8例、2个月时1例DMRT内旋转;13例上斜肌麻痹者,术前4例DMRT外旋,术后1周时7例、2个月时1例DMRT内旋转。眼底照相的10例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术前6例存在眼球外旋转,术后5例存在眼球内旋转;9例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前均存在眼球外旋转,术后无眼球内旋转。结论上斜肌麻痹和原发下斜肌亢进患者眼球旋转状态存在差异。下斜肌减弱手术后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斜视 下斜肌亢进 上斜肌麻痹
下载PDF
正常人眼外肌组织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3 位作者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外肌组织细胞学结构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眼外肌纤维分类。方法10条正常人眼外肌分为肌腹部、赤道部和近肌腱部,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和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测量肌纤维及构成比。另15...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外肌组织细胞学结构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眼外肌纤维分类。方法10条正常人眼外肌分为肌腹部、赤道部和近肌腱部,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和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测量肌纤维及构成比。另15条正常人眼外肌,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正常人眼外肌在肌腹部可分为眶层和球层;赤道部无明显分层,肌肉周边部有斜行或横行肌纤维伴较多结缔组织穿插,肌肉外周包绕增厚胶原结缔组织环。近肌腱部为球层肌纤维。组织化学染色可将眼外肌纤维分为5类,肌腹部、赤道部和近肌腱部各类肌纤维比例不同。结论人眼外肌结构独特,分为不同肌纤维特点的眶层和球层,球层通过肌腱附着于巩膜,眶层终止于眼球赤道部的Pulley结构。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将眼外肌纤维分类,不同位置的肌纤维构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外肌 组织细胞学结构 组织病理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眼外肌局部注射IGF-Ⅰ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金玲 余新平 +3 位作者 陈洁 张芳 余焕云 高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后眼外肌组织学变化,评估局部用药对眼部组织的安全性。方法7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眼上直肌随机注射0.05mL(10μg)IGF-Ⅰ或0.05mL生理盐水,1周后获取上直肌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后眼外肌组织学变化,评估局部用药对眼部组织的安全性。方法7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眼上直肌随机注射0.05mL(10μg)IGF-Ⅰ或0.05mL生理盐水,1周后获取上直肌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眼球巩膜及色素膜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眶层纤维周径(120.24±30.76)μm与对照组(108.48±25.64)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4,P=0.000)。2组球层眼外肌肌纤维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7,P=0.127)。实验组的球层和眶层纤维大细胞和小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球层和眶层眼外肌活化卫星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2组眼外肌球层肌纤维的活化卫星细胞比例较眶层显著提高。结论局部注射10μgIGF-Ⅰ对眼部组织无明显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对眼外肌和眼球是安全的。IGF-Ⅰ能使眼外肌肌纤维快速增生,激活肌卫星细胞。球层和眶层眼外肌肌纤维对IGF-Ⅰ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卫星细胞
下载PDF
兔眼内直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水凝胶的药物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静嫦 麦光焕 +2 位作者 余新平 余焕云 吴河坪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眼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水凝胶后药物在各肌肉间的分布。方法新西兰白兔7只,随机一眼进入A组,对侧眼则进入B组,A组直视下内直肌注射125I-BTXA水凝胶,B组直视下内直肌注射等量等体积传统剂型125I-BTXA... 目的探讨眼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水凝胶后药物在各肌肉间的分布。方法新西兰白兔7只,随机一眼进入A组,对侧眼则进入B组,A组直视下内直肌注射125I-BTXA水凝胶,B组直视下内直肌注射等量等体积传统剂型125I-BTXA溶液,16h后行4条直肌和提上睑肌的取材,并测定其放射性活度。结果A组提上睑肌、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和上直肌的平均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为(701287.3±487302.1)cpm.g-1、(2105460.0±1080434.0)cpm.g-1、(426232.0±308941.5)cpm.g-1、(130166.6±98265.8)cpm.g-1、(210013.2±153795.0)cpm.g-1;B组各肌肉的平均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为(436412.6±151643.7)cpm.g-1、(532568.0±172985.8)cpm.g-1、(152809.4±93286.2)cpm.g-1、(41697.0±21118.8)cpm.g-1、(148822.1±103730.9)cpm.g-1。组内各肌肉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相比较,A组内直肌明显高于其他肌肉(P<0.01),而其他肌肉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内直肌和提上睑肌则明显高于其他肌肉(P<0.05),而内直肌和提上睑肌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2组同名肌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比较,A组内直肌明显高于B组(t=3.731,P=0.01),而其他同名肌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肌注射BTXA水凝胶后药物主要分布于所注射肌肉,且局部浓度高,优于BTXA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斜视 水凝胶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在内斜视V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3 位作者 余焕云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内斜视 V征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 2 9例内斜视 V征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临床特征和双眼视功能等。结果  2 9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斜肌功能亢进。 2 8例 (双眼 17例 ,单眼11例 )患者行功... 目的 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内斜视 V征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 2 9例内斜视 V征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临床特征和双眼视功能等。结果  2 9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斜肌功能亢进。 2 8例 (双眼 17例 ,单眼11例 )患者行功能亢进的下斜肌减弱术矫正 V征 ,同时行水平直肌手术矫正内斜视 ;1例患者行外直肌倾斜后退术。术后 2 9例 (10 0 % )患者 V征消失 ,2 2例 (75 .8% )患者第一眼位正位 (0± 9△ ) ,手术后近期双眼视功能有改善。结论 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内斜 V征的最主要临床特征和主要发病原因 ,减弱功能亢进的下斜肌是矫正 V征斜视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内斜视 外科学 氯胺酮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斜弱视动画软件在眼视光专业学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余新平 余焕云 陈洁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5期108-108,共1页
斜弱视专业知识为眼视光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重点知识,具有抽象、理论性强和艰涩难懂的特点,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1]。在理论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难以快速、完整掌握授课内容;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较多学生难以将课本知识与临床现象联系、... 斜弱视专业知识为眼视光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重点知识,具有抽象、理论性强和艰涩难懂的特点,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1]。在理论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难以快速、完整掌握授课内容;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较多学生难以将课本知识与临床现象联系、统一起来,学生普遍反映斜弱视专业知识抽象难懂、难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弱视动画软件 眼视光专业 实习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白内障
12
作者 余焕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540-54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后发性白内障 晶体上皮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 紫外线照射 P53基因 凋亡细胞 C-MYC基因 钙离子
下载PDF
外伤性心包积气1例
13
作者 阳瑞生 孙援林 +3 位作者 宋兴国 余焕云 袁红新 郭友根 《江西医药》 CAS 1996年第S1期402-402,共1页
外伤性心包积气1例江西省万载县人民医院(336100)阳瑞生,孙援林,宋兴国,余焕云,袁红新,郭友根患者,男,26岁,1995年12月25日因械斗被管铳击伤背部并刺伤右前胸急诊入院。1临床资料体检:T36℃、P87次... 外伤性心包积气1例江西省万载县人民医院(336100)阳瑞生,孙援林,宋兴国,余焕云,袁红新,郭友根患者,男,26岁,1995年12月25日因械斗被管铳击伤背部并刺伤右前胸急诊入院。1临床资料体检:T36℃、P87次/min、R22次/min,B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气 外伤性 支气管断裂 心包积液 右主支气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心尖搏动 血液动力学障碍 江西省 急性心包填塞
下载PDF
成人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在中国人群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余焕云 余新平 +2 位作者 叶婷 杨新军 许梅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16-521,共6页
目的制作一个评价中国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评估量表,探讨其应用在中国成人斜视患者时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前瞧性病例对照研究。将英文版的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AS-20)翻译为rlt文.矸集就诊的成人斜视患者102例和视功能正常... 目的制作一个评价中国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评估量表,探讨其应用在中国成人斜视患者时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前瞧性病例对照研究。将英文版的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AS-20)翻译为rlt文.矸集就诊的成人斜视患者102例和视功能正常的对照肯102例。对这2组患者使用中文版的成人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量表的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同时分析影响患者CAS-20得分的相关冈素。汁箅克朗巴赫仪系数和岗子分析评估量表信度和效度,Spearman’s序列相天性分析评估条目集合效度和分辨效度。结果CAS-20分为社会心理维度(条目1-10)和视功能维度(条目11-20)。经102例成人斜视患者和102视功能正常的对照者检验,总量表、利:会心理维度和}见功能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46、0.819、0.883,分半信度为0.846、0.801、0.898,重测信度为O.811、0.862、0.723.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凶子,能归纳为社会心理维度和况功能维度2个维度.斜视患肯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得分.伴有复视的斜视患并得分比没有复视的患者得分更低。、量表得分与患者年龄、性别、视力水平及眼位偏斜方向无明届相关性。结论中文版AS-2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敏感反映中国成人患者与斜视相芙的生存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量表 成人 斜视
原文传递
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44
15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4 位作者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吴河坪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3例因V征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斜肌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状态。平均随访... 目的探讨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3例因V征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斜肌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状态。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结果62例(98.4%)患者合并双眼或单眼下斜肌功能亢进(+2或+3),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1例患者合并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1),仅行水平直肌后退缩短术。术前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为25.6△,随访末期为4.5△。48例外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外斜)37.2△,随访末期为(内斜)3.4△,其中38例(79.2%)患者的斜视度数<±10△;15例内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50.6△,随访末期为(内斜)2.4△,其中11例(73.3%)患者的斜视度数<10△。术后21例(33.3%)患者恢复立体视功能。结论V征斜视患者多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矫治V征斜视,常规斜视矫正方法可有效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患者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V征 远期效果 手术治疗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减弱术 斜视度数 立体视功能 直肌后退 中华眼科杂志 缩短术 治疗效果 手术方法 功能状态 随访时间 斜视患者 水平斜视 矫正方法 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 手术前 回顾性
原文传递
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麦光焕 余新平 +5 位作者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吴河坪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了解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 (40只眼 )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 ,应用双马氏杆试验 (DMRT)检查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 2个月术眼的主观... 目的 了解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 (40只眼 )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 ,应用双马氏杆试验 (DMRT)检查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 2个月术眼的主观旋转度数 ;术前和术后 1周对其中 15例 (30只眼 )患者行眼底照像 ,并使用绘图软件测量黄斑 视乳头夹角度数 ,记录术眼的客观旋转度数。结果  9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术前DMRT均阴性 ,术后 2个月 1例主观内旋转 5 0°;在 11例下斜肌继发性亢进患者中 ,4例术前DMRT外旋转 2 5°~ 5 0°,术后 2个月 11例均无主观旋转度数。眼底照像示全部患者左、右眼平均客观旋转度数术前分别为外旋转 14 92°± 4 5 1°和外旋转 16 83°± 6 39°,下斜肌减弱手术后 1周分别减少 10 5 4°± 3 75°和 13 0 7°± 3 38° ;双眼手术前、后客观旋转度数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原发性或出生早期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不一致。下斜肌减弱术可矫治眼球外旋转斜视 ;术后主观旋转状态的变化存在复杂的代偿机制 ;主、客观旋转状态的变化仍存在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减弱术 眼球旋转状态 眼球运动 动眼肌 眼外科手术 斜视
原文传递
青少年和成人斜视患者社会心理障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余新平 黄盈 +3 位作者 陈洁 余焕云 汪育文 张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水平斜视对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斜视矫正术对其的改善作用.方法 调查研究.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制作斜视患者社会心理健康评价调查问卷表,对56例斜视患者(男23例,女33例)于术前和术后2-3个月分别采用术前和术... 目的 探讨水平斜视对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斜视矫正术对其的改善作用.方法 调查研究.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制作斜视患者社会心理健康评价调查问卷表,对56例斜视患者(男23例,女33例)于术前和术后2-3个月分别采用术前和术后社会心理健康问卷表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斜视专科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共56例斜视患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内斜视17例,外斜视39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15例):56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心理障碍,其中64%患者因斜视影响其结交朋友等社交活动,61%患者与异性朋友相处受影响,82%患者的自信心和93%患者与他人对视能力受影响;74%的患者因斜视而回避公众场合和活动.64%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为恢复双眼视功能.在斜视对患者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得分中,患者性别、斜视类型、婚否、受教育程度、工作与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年龄、斜视程度与得分无明显相关性.斜视手术后2-3个月,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自我评价、自信心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患者对斜视诊疗的建议是希望能获得更舒适的斜视治疗过程和获取更多的号业知识.结论 斜视对青少年和成年斜视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低、自信心和社会活动受影响;斜视矫正手术能显著改善其社会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心理学 社会 治疗 手术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的Rasch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梅萍 郑景伟 +2 位作者 余新平 陈园园 余焕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1-227,共7页
目的 通过Rasch分析提炼中国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CAS-20),以能更好地用于评估成人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246例成人斜视患者,独立完成CAS-20问卷调查.根据量表每一条目的得分情况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 目的 通过Rasch分析提炼中国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CAS-20),以能更好地用于评估成人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246例成人斜视患者,独立完成CAS-20问卷调查.根据量表每一条目的得分情况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心理计量特征.分析的项目包括分解维度、选项排序、局部独立性、适合度指标、项目差别功能、项目适中性分析、最终确定维度等.结果 原CAS-20包括2个维度,为“社会心理维度”和“视觉功能维度”.通过Rasch分析可将量表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评价”、“与他人交往”、“阅读功能”和“一般功能”.原先的选项排序对每个维度均非常合理.每个维度的各条目之间标准残差相关系数均<0.7,说明同一维度内条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适合度指标分析,除“与他人交往”维度外,其他3个维度均需剔除1个条目.项目差别功能分析提示年龄和性别在4个维度中均无明显差异.项目适中性分析发现项目难度和研究对象个体能力之间匹配较好,阅读功能维度条目相对于患者个体能力来说略为简单.结论 CAS-20通过Rasch分析,20个条目缩减为17个条目,并且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与他人交往”、“阅读功能”和“一般功能”,每个条目的选项仍为5个.优化的CAS-20可以更敏感地反映中国成人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ch分析 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 维度 斜视
原文传递
改良式Harada-Ito术治疗外旋斜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芳 陈洁 余焕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2-872,共1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斜视 改良式 闭合性颅脑损伤 双眼单视功能 神经受损 患者
原文传递
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麦光焕 余焕云 +5 位作者 余新平 陈静嫦 林小铭 邓大明 吴河坪 康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例双侧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代偿头位、原在位垂直偏斜度数、... 目的探讨双侧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例双侧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代偿头位、原在位垂直偏斜度数、上斜肌和下斜肌功能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首次就诊时头均向健侧肩倾斜,均诊断为单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原在位平均上斜视度数为19.7^△(6^△-30^△),麻痹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2~+4,上斜肌功能不足程度为-1或-2,对侧眼上、下斜肌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第1次手术2例患者选择单纯下斜肌减弱术,5例患者选择下斜肌前转位联合同侧上直肌后退术,术后原在位平均上斜视度数为12.0^△(0^△~20^△)。术后1周至4年内全部患者对侧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斜肌麻痹表现,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2或+3,上斜肌功能不足程度为0或-1。全部患者均在第1次手术后4个月至4年内接受第2次手术,术后原在位平均上斜视度数为2.3^△(0^△-7^△),眼位矫正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双侧隐匿性双眼上斜肌麻痹性斜视难以在第1次手术前确诊,对于单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术前应考虑到对侧眼存在上斜肌麻痹的可能。下斜肌减弱手术与垂直肌后退术宜分期进行。第1次手术后当对侧眼隐匿的麻痹症状明显表现时,应考虑行第2次矫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斜视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