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苴罅漏 张皇幽眇——读《唐诗勾趣》
1
作者 余甘子 《文史杂志》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唐诗勾趣》 韩愈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平山冷燕》到《明清小说话幽》
2
作者 余甘子 《文史杂志》 2004年第5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平山冷燕》 《明清小说话幽》 古代小说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何来“长髮街”
3
作者 余甘子 《文史杂志》 2005年第2期35-35,共1页
成都蜀都隧道护墙玻板竟然出现篆书的“长髮街”。
关键词 成都 蜀都隧道 护墙玻板 篆书 释义 “长髮街” 繁体字
下载PDF
“六张口”的市招
4
作者 余甘子 《文史杂志》 2007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逸趣 成都 四川 音义
下载PDF
“府上”是自己的家吗
5
作者 余甘子 《文史杂志》 2007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尊称 敬称 父亲
下载PDF
悠悠岁月忆当年
6
作者 余甘子 《边疆文学》 1999年第4期48-50,共3页
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那些岁月里,成千上万的学生从校园里走进了社会这个幻花筒,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摔打、研磨,逐步长大,成人。面对着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他们哭过、笑过,悲伤过、激动过……... 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那些岁月里,成千上万的学生从校园里走进了社会这个幻花筒,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摔打、研磨,逐步长大,成人。面对着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他们哭过、笑过,悲伤过、激动过……。如果说是"应运而生",当时的生存条件确实是培育了这样一批人;要是说"应劫而生",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真是造就了这样一批人。在这条路上,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尝受了成功和失败,得到了经验和教训;留下了稚气和懦弱,带走了坚毅和顽强。他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洗礼,勇敢地吞咽下生活这颗不裹糖衣的药丸,舔舐着自己的伤口,继续前行。也才有了这样一个永远不老的名称——知识青年。在我在大盈江畔当知青的七年中,有些东西虽然平凡却令我永远难忘。也许就是这些平凡,造就了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大盈江 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 社会环境 生存条件 社员 傣族 落水洞 家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