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就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余美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92-095,共4页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学生习者所展现出的学...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将来的事业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学生习者所展现出的学习风格也会对最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学习风格是一个人对学习方式、策略的偏好,它主要体现在感知学习风格、认知学习风格等多个方面。感知学习风格是指个人对知识获取与处理方式的选择,一般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态型等。本文对大学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就的相关性作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感知学习风格 英语 学习成就
下载PDF
刘禹锡送僧诗佛教元素及作用分析
2
作者 余美婷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4期68-70,共3页
作为中唐时期文学成就最高诗人之一的刘禹锡,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下,将佛教元素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创作了二十四首具有佛教色彩的送僧诗。本文章将介绍这二十四首送僧诗的基本概况,列举出诗中所出现的佛教场地、佛教器物、佛教术语三大... 作为中唐时期文学成就最高诗人之一的刘禹锡,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下,将佛教元素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创作了二十四首具有佛教色彩的送僧诗。本文章将介绍这二十四首送僧诗的基本概况,列举出诗中所出现的佛教场地、佛教器物、佛教术语三大类佛教元素,并进一步研究这三大类佛教元素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送僧诗 佛教元素
下载PDF
“丹凤眼”使用对象的转变情况初探
3
作者 胡元洋 余美婷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123,共3页
语言的词义表达,在语意表述上是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继承性的,如“丹凤眼”一词在语意表述中,既有生理性特征,也有民族性的语意迁移现象。通过各种文献使用该词的对比分析,发现“丹凤眼”一开始独为描写关羽的形象所用,后来成为描写各路英... 语言的词义表达,在语意表述上是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继承性的,如“丹凤眼”一词在语意表述中,既有生理性特征,也有民族性的语意迁移现象。通过各种文献使用该词的对比分析,发现“丹凤眼”一开始独为描写关羽的形象所用,后来成为描写各路英豪和倾城佳人必不可少的“标配”符号,到了现代,在使用对象上更是为女性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凤眼 使用对象 词义转变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4
作者 余美婷 《现代英语》 2024年第10期49-51,共3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顾名思义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育领域全面变革转型发展的一项举措。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英语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科,为提高高校英语教... 教育数字化转型,顾名思义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育领域全面变革转型发展的一项举措。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英语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科,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效率及质量,有必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依托,革新教学模式方法。因此,文章重点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具体模式方法,旨在全面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校英语 教学模式方法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某校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调查
5
作者 余美婷 陈思萍 +2 位作者 罗颖谦 赖婉清 张建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某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2020年12月以某校大学生209人为调查对象,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问卷有效率93.8%;以大一(39.3%)、女性(85.2%)、中等成...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某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2020年12月以某校大学生209人为调查对象,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问卷有效率93.8%;以大一(39.3%)、女性(85.2%)、中等成绩(48.5%)、家住农村(60.7%)的学生居多;学习倦怠得分(55.8±9.7)分,大三年级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最高,学习成绩后1/3组的学习倦怠得分最高;手机依赖得分(41.5±9.5)分,大三年级的手机依赖得分最高,学习成绩前1/3组的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和手机依赖总得分最高,学习成绩后1/3组和农村学生的突显行为得分最高。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与手机依赖得分均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学习成绩排名对学习倦怠总分的影响更明显(β=0.24)。结论高年级、班级成绩排名靠后和手机依赖度更高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程度更严重,提示应按大学生手机使用特点宣教引导,减少手机依赖对学习倦怠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手机依赖 青少年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