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50—70年代诗歌中的干部书写
1
作者 余蔷薇 李桂豫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诗歌中,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关系的中介,干部形象呈现出聚合性、附加性与修辞性,这是其政治诗学路径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70年代诗歌 干部形象 工农兵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析
2
作者 胡丽莉 余蔷薇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18期12-15,共4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培智生活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培智生活语文作业设计的分析,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培智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培智生活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培智生活语文作业设计的分析,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培智生活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智教育 生活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
下载PDF
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新旧之争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蔷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7-153,共7页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诗学 新旧之争 音节 音韵
下载PDF
《四世同堂》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蔷薇 《学习月刊》 2009年第17期54-55,共2页
1985年8月.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剧《四世同堂》被搬上荧屏,创下当年收视率高峰。时隔24年.在一波又一波的经典重拍的浪潮下.今年4月28日.该剧再次被搬上荧屏。《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 1985年8月.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28集电视剧《四世同堂》被搬上荧屏,创下当年收视率高峰。时隔24年.在一波又一波的经典重拍的浪潮下.今年4月28日.该剧再次被搬上荧屏。《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但作品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血雨腥风.而是以北平西城一条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古都沦亡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文化内涵 抗战题材 小羊圈胡同 正面描写 电视剧 收视率 老舍
下载PDF
校园文学的格局与纵深--武汉大学写作工坊课纪要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蔷薇 《写作》 2020年第2期100-107,共8页
作为一篇校园文学作品,《人群中的那只猫》以商业时代的人文反抗为主题,成功塑造了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困惑与彷徨。同时,小说还在语言风格上有所探索,尝试以古典化的语言书写当代都市生活。与谈者认为,这篇小说展现出校... 作为一篇校园文学作品,《人群中的那只猫》以商业时代的人文反抗为主题,成功塑造了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困惑与彷徨。同时,小说还在语言风格上有所探索,尝试以古典化的语言书写当代都市生活。与谈者认为,这篇小说展现出校园文学应有的格局与纵深,在同类作品中达到了较高的文学水准。武汉大学写作学专业,借鉴国外创意写作的工作坊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作品研讨的形式,旨在改进、丰富高校写作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为作者与读者提供了面对面的互动平台,也有利于研究生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双向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学 人文反抗 女性形象 古典元素 作品研讨模式 写作工作坊
下载PDF
中国新诗起点的历史建构与文学史的接受和认定
6
作者 余蔷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18,共6页
胡适通过编选《尝试集》将中国新诗起点讲述为一个从旧到新的渐变过程,它打破了原有的创作历程,以选旧弃新、排除打油诗和进化的编排秩序等精心营构,为中国新诗建构了历史的起点。在同一历史场域,以自己的创作讲述新诗起点故事的还有郭... 胡适通过编选《尝试集》将中国新诗起点讲述为一个从旧到新的渐变过程,它打破了原有的创作历程,以选旧弃新、排除打油诗和进化的编排秩序等精心营构,为中国新诗建构了历史的起点。在同一历史场域,以自己的创作讲述新诗起点故事的还有郭沫若、胡怀琛、凌独见等。百年文学史著对新诗起点的接受和认定则在《尝试集》与《女神》之间徘徊。1949年之前的文学史著大多肯定《尝试集》的起点地位;1950—1970年代的文学史著则以《女神》作为中国新诗的起点;1980年之后,《尝试集》又重回文学史家视野。回望来路,胡适在新诗起点过程论中所体现的现代历史意识,值得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尝试集》 新诗起点 《女神》 文学史 接受和认定
下载PDF
胡适诗学的接受史考察——以懂与不懂之争为中心
7
作者 余蔷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9,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开拓者,明白易懂是胡适白话诗学的核心。在近一个世纪里,这一诗学原则在得到认同的同时也不断遭受质疑,引起了一波又一波关于新诗懂与不懂的论争。在新诗发展精致化诉求中,面对现代派"不懂"的诗学,胡适有... 作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开拓者,明白易懂是胡适白话诗学的核心。在近一个世纪里,这一诗学原则在得到认同的同时也不断遭受质疑,引起了一波又一波关于新诗懂与不懂的论争。在新诗发展精致化诉求中,面对现代派"不懂"的诗学,胡适有时在论争中进行自我阐发与完善,有时又不作分辨地接受来自不同诗学观念、风格美学的挑战与质疑。在大众化浪潮中,它开启诗歌如何向大众普及的讨论。在新中国新的历史语境中,又作为潜在的诗学依据,参与社会主义诗学话语的建构,呈现出新的接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现代诗学 懂与不懂 接受史
下载PDF
民国女性作家群的文学史书写
8
作者 余蔷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共5页
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当时的文学史编纂者将这些女性作家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来叙述已渐成一种风气;1940年代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70年代,各种文学史著中,这个性别"群体"不复存在;1980年代中后期,在西... 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当时的文学史编纂者将这些女性作家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来叙述已渐成一种风气;1940年代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70年代,各种文学史著中,这个性别"群体"不复存在;19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作家群"这个概念再次出现,但已呈现出别样面貌。究其原因,民国时期的女性创作、读者接受和文学批评的繁盛,促成了民国文学史书写突破既有体例开始突出述者主体性,也因此留下了不成熟的痕迹;1980年代以后的主流文学史中,有成就的女作家个人得到了合理的文学史安排,性别意识在具体的作家论中也彰显有致,但"女性作家群"却在这种更显"成熟"的文学史叙述逻辑中遭遇切分与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群 民国时期 文学史书写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光芒——苏雪林1920年代文学创作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9
作者 余蔷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苏雪林1920年代的创作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经历了以下阶段:1920~1980年代前期,从显耀到沉暗、从封杀到遗忘;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从学人发掘到大众接受;199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全面复苏。整个接受过程曲折起伏,存在大众读者阅读与... 苏雪林1920年代的创作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经历了以下阶段:1920~1980年代前期,从显耀到沉暗、从封杀到遗忘;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从学人发掘到大众接受;199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全面复苏。整个接受过程曲折起伏,存在大众读者阅读与专业研究者评论不同步现象。这一现象似乎表明,她在读者那里是一个"优秀作家",在研究者心目中,则不是一个"重要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1920年代创作 接受
下载PDF
“读者”视阈下新诗研究的新突破——论方长安《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10
作者 余蔷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
中国新诗的1917—1949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相对充分的时期。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第一,现代诗歌流派与思潮研究,比如对新月派、现代派、九月派等诗歌流派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第二,诗人、作品的个体研究,比如对代表... 中国新诗的1917—1949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相对充分的时期。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第一,现代诗歌流派与思潮研究,比如对新月派、现代派、九月派等诗歌流派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第二,诗人、作品的个体研究,比如对代表性诗人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的研究及评传数量可观;第三,新诗理论批评研究,比如对闻一多、朱自清、废名、朱光潜等人的新诗理论或新诗批评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第四,新诗本体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接受史 长安 视阈 读者 中国现代 诗歌流派
下载PDF
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中西之争为中心
11
作者 余蔷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胡适的白话诗学基于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语言立场,强调中西融合。在新诗发展道路上,不同时期对新诗文化资源的取舍带来新诗人们对传统与西化问题的争论与思考,它总是或明或暗地关联着对胡适白话诗学的回应,构成了胡适诗学在中西之争中或... 胡适的白话诗学基于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语言立场,强调中西融合。在新诗发展道路上,不同时期对新诗文化资源的取舍带来新诗人们对传统与西化问题的争论与思考,它总是或明或暗地关联着对胡适白话诗学的回应,构成了胡适诗学在中西之争中或认同或批判或片面理解或曲意误读的接受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诗学 传统 西化 接受历史
下载PDF
高收视率不等于成功——从《回家的诱惑》的收视率与受众心理说起
12
作者 余蔷薇 《学习月刊》 2011年第17期39-40,共2页
2月21日~3月31日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68集长篇连续剧《回家的诱惑》,这部电视剧是湖南卫视效仿韩剧《妻子的诱惑》的自制剧,虽然自播出以来,褒贬不一,类似"狗血"(形容情节比较老套)、"山寨"的质疑声不断,但并没有影响其收... 2月21日~3月31日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68集长篇连续剧《回家的诱惑》,这部电视剧是湖南卫视效仿韩剧《妻子的诱惑》的自制剧,虽然自播出以来,褒贬不一,类似"狗血"(形容情节比较老套)、"山寨"的质疑声不断,但并没有影响其收视率的不断飙升。该剧在热播期间每天的收视率在全国排行都是稳居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率 受众心理 诱惑 回家 成功 湖南卫视 连续剧 电视剧
下载PDF
论沈虹光对战争历史题材话剧的探索
13
作者 余蔷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湖北剧作家沈虹光的战争历史题材话剧创作有得有失,与其表现日常生活的话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用日常性的手法建构非日常性的战争历史,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历史本应有的剧烈冲突。视角的局限阻碍了沈虹光塑造立体感的英雄人物。其剧... 湖北剧作家沈虹光的战争历史题材话剧创作有得有失,与其表现日常生活的话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用日常性的手法建构非日常性的战争历史,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历史本应有的剧烈冲突。视角的局限阻碍了沈虹光塑造立体感的英雄人物。其剧作在文学性方面效果突出,但平淡内隐的戏剧形态下,缺乏扣人心弦的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虹光 话剧创作 战争历史题材 文学性 舞台效果
下载PDF
《建国大业》:主旋律电影的另类空间
14
作者 余蔷薇 《学习月刊》 2009年第19期54-55,共2页
9月16日,"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终于揭开了它多彩而神秘的面纱,让观众一睹了这部华语电影史上明星阵容最强大的主旋律商业巨作的真面目。
关键词 明星阵容 商业 《建国大业》 影片 历史事件
下载PDF
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围绕中西血脉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长安 余蔷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7,119,共6页
民国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叙述多彩纷呈,胡适成为史家热衷言说的个案,在正反叙述流中,其形象的不同侧面承载着那一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新诗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定性的时代,文学史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采取双重标... 民国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叙述多彩纷呈,胡适成为史家热衷言说的个案,在正反叙述流中,其形象的不同侧面承载着那一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新诗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定性的时代,文学史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采取双重标准,对胡适诗人形象进行单一的否定性改写;在西化问题上,全盘否定胡适作为探路者的形象。1970年代末期以后,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得到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胡适形象在众声喧哗中其光鲜面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著 胡适 中西传统 形象递变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胡适形象——围绕新诗首创问题的考察
16
作者 方长安 余蔷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6,共5页
通过梳理1920年代以降数十部文学史著作,可以围绕新诗首创问题,考察、研究胡适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演变。民国文学史大都从晚清"诗界革命"与白话新诗的联系角度,阐释胡适新诗的价值与意义,将胡适定位为新诗首创者;1949... 通过梳理1920年代以降数十部文学史著作,可以围绕新诗首创问题,考察、研究胡适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演变。民国文学史大都从晚清"诗界革命"与白话新诗的联系角度,阐释胡适新诗的价值与意义,将胡适定位为新诗首创者;1949年之后,文学史从新型话语生产需要出发,以"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为策略对胡适形象进行反向塑造;改革开放之后,文学史书写日渐回归学术立场,多在诗歌史意义上肯定胡适新诗倡导与实验的价值,其形象开始被矫正,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富历史性与学理性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著 胡适 新诗首创 形象演变 话语依据
下载PDF
胡适诗学的接受史考察——以懂与不懂之争为中心
17
作者 余蔷薇 《中外诗歌研究》 2014年第3期12-13,共2页
胡适的白话诗学是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理论起点。其建构白话诗学的语言资源来自古白话、今日用的白话以及欧化语和文言的补充。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白话新诗,在不同文化资源的相互角力中,形成新与旧、中与西、懂与不懂等问题。这些... 胡适的白话诗学是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理论起点。其建构白话诗学的语言资源来自古白话、今日用的白话以及欧化语和文言的补充。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白话新诗,在不同文化资源的相互角力中,形成新与旧、中与西、懂与不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胡适白话诗学的接受过程中,总是以争论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胡适 史考 古白话 中国新诗 语言资源 白话新诗 资源基础
下载PDF
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新旧之争为中心
18
作者 余蔷薇 《中外诗歌研究》 2012年第3期19-20,共2页
胡适的白话诗学是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理论起点。在这个起点上,胡适为文学史呈现的是一种“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样说,就怎样说”的“诗体的大解放”的新诗文体学。
关键词 胡适 诗学 史考 中国新诗 文学史 文体学 白话 诗体
下载PDF
《长江学术》进入CSSCI扩展版 此前已进入AMI综合评价报告扩展版
19
作者 杨欣欣 余蔷薇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CSSCI(2019—2020)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概况”,《长江学术》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收录学科为中国文学。这是《长江学术》继进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 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CSSCI(2019—2020)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概况”,《长江学术》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收录学科为中国文学。这是《长江学术》继进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报告(2018 年)》A刊扩展版后的又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CI 评价报告 学术 长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文学 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PDF
郭沫若新诗史地位形成中的《女神》版本错位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蔷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0,共8页
郭沫若凭借《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被认为"开一代诗风",是"中国新诗伟大的奠基者"。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或出于对诗艺的完美追求,或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诉求,郭沫若曾反复修改《女神》文本,而文学史叙述则常常... 郭沫若凭借《女神》,在中国新诗史上,被认为"开一代诗风",是"中国新诗伟大的奠基者"。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或出于对诗艺的完美追求,或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诉求,郭沫若曾反复修改《女神》文本,而文学史叙述则常常是在用后来艺术上更成熟的《女神》文本评价其新诗初创时的诗艺成就,这样就存在一个《女神》文本的历史时间错位问题。这一错位问题将郭沫若的新诗史地位一定程度地神话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诗史地位 郭沫若 版本 中国新诗 文学史叙述 意识形态 历史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