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在重度脓毒症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余诗凯 刘慧强 +4 位作者 林青伟 邓星平 周叶 彭恩兰 宋景春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组(n=58)。收集患者入科2h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SAE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NR对重度SAE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SAE轻度异常组比较,重度异常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SOFA评分、ICU病死率明显升高,PT、TT、TEG-K时间值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PNR、GCS评分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及PNR为发生重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R诊断重度SAE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581~0.680),敏感度60.4%,特异度74.15%,最佳截断值为25.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NR<25.5组与PNR≥25.5组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R与重度SAE发生风险显著相关,重度SAE患者的PNR可显著降低,PNR<25.5时轻度SAE可能发展为重度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电图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序贯抗凝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青伟 彭恩兰 +4 位作者 张昕 余诗凯 刘慧强 邓星平 宋景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symmetric peripheralgangrene,SPG)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由WiglesworthJ于1887年首次报道,特征是无主要血管闭塞而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改变的致命性并发症[1]。其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幸存者截肢率达70%[2]。常见...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symmetric peripheralgangrene,SPG)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由WiglesworthJ于1887年首次报道,特征是无主要血管闭塞而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改变的致命性并发症[1]。其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幸存者截肢率达70%[2]。常见病因为脓毒症、休克、弥散性血管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风湿免疫病和天然抗凝剂活性缺乏等[3]。本文拟介绍1例脓毒症休克合并DIC导致SPG患者的成功救治。该SPG患者因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并发脓毒症休克、DIC、脓毒症性心肌病和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肝肾衰竭和脓毒症脑病,救治难度大。本例使用多种器官支持手段,同时针对SPG采用了抗凝、抗炎和抗休克治疗,最终患者存活。以下对本案例在DIC的诊断、抗凝药物选择与监测、免疫吸附抗炎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 萘莫司他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免疫吸附
下载PDF
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治疗脓毒症性凝血病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林青伟 宋景春 +4 位作者 彭恩兰 余诗凯 刘慧强 邓星平 钟林翠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司他抗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格控制出血风险,择期进行手术。结果应用萘莫司他进行抗凝治疗后,体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栓弹力图普通杯的凝血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在未输注血小板的情况下,入院第4 d患者血小板计数由2×10^(9)/L上升至16×10^(9)/L。经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术后尿量逐渐恢复,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萘莫司他具有显著体内抗凝作用,可作为脓毒症性凝血病抗凝治疗的备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莫司他 脓毒症 凝血病 抗凝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达峰时间在重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4 位作者 彭恩兰 陈涛 余诗凯 余永春 宋晓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71-775,共5页
目的 采用达峰时间对重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79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科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未减少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 目的 采用达峰时间对重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79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科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未减少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结果 与血小板未减少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组患者的凝血激活时间(ACT)、达峰时间(TP)明显延长,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指数(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显示,TP和血块最大强度(MA)是重症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P与血小板计数(r=-0.52,P<0.05)和MA(r=-0.48,P<0.05)均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776~0.991),当TP取564.0 s时,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1%。结论 达峰时间能够准确判断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达峰时间 血小板功能障碍
下载PDF
体外加入甲磺酸萘莫司他后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抗凝强度监测影响
5
作者 曾俊杰 钟林翠 +4 位作者 彭恩兰 余永春 余诗凯 李兆芳 宋景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71-673,67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加入甲磺酸萘莫司他后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抗凝强度监测的影响。方法将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1月收治的10例重症患者设为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凝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讨体外加入甲磺酸萘莫司他后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抗凝强度监测的影响。方法将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1月收治的10例重症患者设为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凝血常规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分别于加药前、加药即刻、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检测并比较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B组FIB、FDP、DD、PT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药即刻、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长于加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短于加药即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萘莫司他具有体外抗凝作用,并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萘莫司他 放置时间 抗凝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