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膜痣1例
1
作者 余运娴 甘晓萍 +1 位作者 唐新 蔡明高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6期427-428,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痣 病例报告 鉴别诊断 脉络膜黑色素瘤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动力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红梅 邢怡桥 +1 位作者 陈长征 余运娴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51-252,271,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慢性中浆的临床资料共10只眼(8例),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慢性中浆的临床资料共10只眼(8例),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FFA显示有7眼(7/10)渗漏完全消失,3眼(3/10)渗漏减轻;OCT见6眼(6/10)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4眼(4/10)残留少量视网膜下积液。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所有患眼(10/10)FFA均显示渗漏完全消失;OCT未见视网膜下积液。无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中浆,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化学疗法
下载PDF
泡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红梅 邢怡桥 +1 位作者 陈长征 余运娴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661-662,66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7只眼)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 目的:通过分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7只眼)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特征,分析其改变。结果:①FFA:5例(7只眼)均发现后极部多处色素上皮脱离(PEDS)病灶所致的荧光渗漏点,晚期该渗漏部分融合,并向神经上皮下渗漏。②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动脉充盈不良,其邻近的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成强荧光,中晚期可见多发性色素上皮脱离及渗漏点。③OCT:视网膜神经上皮呈穹窿状隆起,下方为低反射暗区,其中可见色素上皮脱离腔。结论:大泡状视网膜脱离存在脉络膜循环障碍,脉络膜血管的高渗透性可能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是继发性改变,该病可能是一种重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可参考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眼底严重损害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夏育民 余运娴 +1 位作者 郑红梅 徐世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并发症 眼底损害
下载PDF
国产Nd:YAG激光切除人工晶体前膜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明高 万金方 +2 位作者 余运娴 艾明 陈樱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了观察国产NdYAG激光机切除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对13例15只眼进行治疗。有2只眼因前膜太厚治疗无效;其余13只眼中,一次全部切除无复发者6只眼(占46%),二次切除5只眼,三次切除2只眼。平均击射次数75.8次... 为了观察国产NdYAG激光机切除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对13例15只眼进行治疗。有2只眼因前膜太厚治疗无效;其余13只眼中,一次全部切除无复发者6只眼(占46%),二次切除5只眼,三次切除2只眼。平均击射次数75.8次,平均单次脉冲能量为10mJ,平均每次治疗总能量为543.6mJ。击伤人工晶体旁中心1只眼,周边激光伤斑5只眼,1只眼发生暂时性眼压升高。讨论了激光切除前膜的适应证及术后前膜复发的因素。国产NdYAG激光机切除前膜同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镜 人工晶体 前膜切除 激光切除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燕宁 江双红 +2 位作者 邢怡桥 余运娴 郑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79-880,共2页
目的 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特发性黄斑前膜 9例和继发性黄斑前膜 13例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并测量膜厚度。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显示与视网膜分离或部分分离的前... 目的 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特发性黄斑前膜 9例和继发性黄斑前膜 13例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并测量膜厚度。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显示与视网膜分离或部分分离的前膜 13例 ,并可显示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的前膜及其对视网膜的牵拉形态改变。结论 OCT能直接客观地显示黄斑前膜横断面特征及其与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并能提供定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前膜 黄斑前膜 MEM 图像特征
下载PDF
Sturge-Weber综合征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长征 余运娴 郑红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视网膜 脉络膜血管瘤样荧光征象
下载PDF
高安氏综合征眼底微循环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斌 项奕 +1 位作者 武犁 余运娴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 :观察高安氏综合征的眼底视网膜微循环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7月~ 2 0 0 4年 3月临床诊断为高安氏综合征的 12例 2 4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临床资料。结果 :FFA检查结果与... 目的 :观察高安氏综合征的眼底视网膜微循环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7月~ 2 0 0 4年 3月临床诊断为高安氏综合征的 12例 2 4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临床资料。结果 :FFA检查结果与病程及眼部其他体征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FFA检查能客观反映高安氏综合征眼微循环障碍程度 ,最常见的眼底造影表现为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和动、静脉时间差延长及动、静脉吻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安氏综合征 眼底微循环 无脉症 FFA
下载PDF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红梅 邢怡桥 +2 位作者 陈长征 余运娴 张裕玲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11-312,共2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确诊为 MBRVO 继发黄斑水肿并进行 IVTA 治疗的患者共51例(51眼),观察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FFA 渗漏改变、OCT 显示的黄斑水肿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得到稳定或提高,相应的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有44眼(86.3%)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7眼(13.3%)不变或有所加重。8眼(16.4%)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3眼(5.9%)在术后6个月白内障明显进展;无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IVTA是治疗 MBRVO 继发黄斑水肿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11-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r-tPA对脱离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邢怡桥 项奕 +7 位作者 Hesse L 艾明 喻长泰 蔡明高 易莲芳 万金方 余运娴 甘晓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 tPA) ,对于不同脱离时间的视网膜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经外路显微手术方法 ,将Healon注入脉络膜视网膜下腔 ,制作出 30只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兔眼模型 ;将不同...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 tPA) ,对于不同脱离时间的视网膜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经外路显微手术方法 ,将Healon注入脉络膜视网膜下腔 ,制作出 30只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兔眼模型 ;将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r tPA注入不同网脱天数的玻璃体腔内 ;用ERG、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测定实验效应 ;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脱离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明显降低 ,且脱离的时间越长 ,视网膜对r tPA耐量越低 (P <0 .0 1) ;不同的溶剂亦对这种耐受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脱离状态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 毒性 视网膜脱离 药物作用 R-TPA
下载PDF
视盘毛细血管瘤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
11
作者 孙荣 陈长征 +2 位作者 周芸芸 郑红梅 余运娴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80-280,F0003,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肿瘤 血管瘤 视网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运娴 徐永红 +2 位作者 冯翠兰 代芳萍 张旭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通过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循环特征 ,了解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发现。方法 :采用日本产TOPCONTRC -5 0IX眼底红外摄像机对 7例 ( 14只眼 )结晶... 目的 :通过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循环特征 ,了解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发现。方法 :采用日本产TOPCONTRC -5 0IX眼底红外摄像机对 7例 ( 14只眼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均进行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并采用两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FFA :早期像可见裸露脉络膜血管及小片状遮蔽荧光。晚期后极部斑驳状荧光 ,未见渗漏。ICGA :早期脉络膜血管稀疏 ,细丝状呈僵硬走行 ,其中两只眼黄斑部荧光较强 ,中后期荧光渗漏。另有 12只眼中后期后极部一片强荧光 ,在其周围小片状弱荧光 ,表现呈纱幕状荧光缺如。结论 :由于ICGA使用ICG为染料 ,用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 ,穿透色素上皮遮挡 ,通过高速摄影的方法 ,直观地动态了解脉络膜的血循环状况 ,弥补了FFA的不足之处 ,同时更确切地反映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范围。另外 ,FFA未发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可能通过ICGA能辨认出来。因此 ,FFA和ICGA联合应用 ,更能反映本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荧光素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严重视网膜病变二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运娴 蔡明高 +3 位作者 唐新 甘晓萍 伍志新 郑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严重视网膜病变二例余运娴蔡明高唐新甘晓萍伍志新郑红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并发症视网膜疾病/病因学病例报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脏器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严重视网膜病变二例余运娴蔡明高唐新甘晓萍伍志新郑红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并发症视网膜疾病/病因学病例报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合并有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并发症 视网膜疾病 病因学
原文传递
脉络膜黑色素瘤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五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运娴 蔡明高 +2 位作者 冯翠兰 郑红 王琦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荧光素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双眼视网膜动脉阻塞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运娴 郑红梅 +1 位作者 江双红 蔡明高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并发症 双眼视网膜动脉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原文传递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运娴 邢怡桥 +1 位作者 蔡明高 王琦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9-66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渗 )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中渗的 16例 (19眼 )采用 ICGA和 ...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渗 )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中渗的 16例 (19眼 )采用 ICGA和 FFA检查 ,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被检查 19眼中 ,15眼 FFA动脉期脉络膜新生血管和 ICGA早期黄斑区荧光斑相应 ,而 ICGA晚期荧光亮度加强 ,范围扩大 ,比 FFA晚期更清晰。另有 4眼 FFA动脉期黄斑部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轮廓 ,而在 ICGA早期黄斑病变区见到荧光斑 ,晚期荧光斑加强 ,并向四周渗漏 ,比 FFA范围明显扩大。结论 :ICGA因红外光对色素上皮及黄斑叶黄素穿透性好而弥补 FFA不足 ,但不能代替 FFA,二者相互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吲哚青绿 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视盘前血管瘤 1 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运娴 刘晓娇 郑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07-107,共1页
视盘前血管瘤1例湖北省人民医院眼科(430060)余运娴刘晓娇郑红患者周某男38岁工人右眼视力逐渐下降1个多月。199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4,不能矫正,左眼0.6,近视力1.0。左眼前... 视盘前血管瘤1例湖北省人民医院眼科(430060)余运娴刘晓娇郑红患者周某男38岁工人右眼视力逐渐下降1个多月。199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4,不能矫正,左眼0.6,近视力1.0。左眼前部、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右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肿瘤 视盘前 血管瘤
原文传递
Stargardt病一家系二例眼底血管造影
18
作者 余运娴 郑红 +1 位作者 郑红梅 蔡明高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黄斑变性 STARGARDT病
原文传递
胃镜检查引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19
作者 余运娴 罗淑珍 +2 位作者 郑红 王道升 蔡明高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73-173,共1页
胃镜检查引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余运娴1罗淑珍1郑红1王道升2蔡明高1(1附一医院眼科,武汉430060,2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随州441300)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于1995年5月8日... 胃镜检查引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余运娴1罗淑珍1郑红1王道升2蔡明高1(1附一医院眼科,武汉430060,2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随州441300)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于1995年5月8日因感胃部不适而作胃镜检查。操作时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 副作用 视网膜病变 脉洛膜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双红 邢怡桥 +3 位作者 喻长泰 余建洪 余运娴 郑红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 30例 ( 30眼 ) ,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 )病人 84例 ( 10 7眼 )并...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 30例 ( 30眼 ) ,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 )病人 84例 ( 10 7眼 )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M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Ⅳ期 (DRⅠ、Ⅱ、Ⅲ、Ⅳ期 ) 5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 (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 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 ,以地形图分 9区显示。对各组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病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视网膜厚度变化关系 ;对黄斑中心凹 1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与HbA1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 1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为 ( 16 8± 17) μm ,糖尿病病人各组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 ( 179± 16 )μm、 ( 2 0 5± 34) μm、 ( 2 17± 43) μm、 ( 2 91± 96 ) μm、 ( 4 0 8± 117) μm。DRⅠ、Ⅱ期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 ,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仅弥漫性荧光素渗漏时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 (P <0 0 5 ) ,视网膜厚度与HbA1C无关。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已有增加 ,并随着病程的发展 ,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 ,但与HbA1C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