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时间对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远曙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时间长短对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g3月33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时间及空气灌肠整复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发病时间1-65h,平均l5.6h主要临床症状包括...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时间长短对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g3月33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时间及空气灌肠整复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发病时间1-65h,平均l5.6h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02例(1-12h141例,13-24 h 127例.25-48h 27例,〉48h7倒),失败29例(1-12 h13例.13-24h12例,25-48h3例,〉48h1例),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9倒患儿首;欠经空气整复成功后不同时间复发,其中69.2%发生在首次治疗后48h内。结论小儿肠套叠经评估在表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应首选空气灌肠作为非手术治疗,且对其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小儿 空气灌肠 发病时间
下载PDF
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余远曙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2期55-55,60,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行CT、MRI检查,以随访6个月后MRI复查结果为准,比较CT与MRI的初诊检出率。结果 MRI初...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行CT、MRI检查,以随访6个月后MRI复查结果为准,比较CT与MRI的初诊检出率。结果 MRI初诊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如果仅有症状,X线平片无法检出,最好进行MRI筛查,便于临床及时准确的治疗,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儿童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诊断性空气灌肠压力治疗小儿短期复发性肠套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远曙 朴雪瑞 +1 位作者 钱超超 李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5期695-696,共2页
目的 分析诊断性空气灌肠压力治疗小儿短期复发性肠套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45例首次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后,短期(≤72 h)内发生复套的肠套叠患儿,复发后无明显禁忌证再次予空气灌肠,分别选择常规压力和诊断性... 目的 分析诊断性空气灌肠压力治疗小儿短期复发性肠套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45例首次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后,短期(≤72 h)内发生复套的肠套叠患儿,复发后无明显禁忌证再次予空气灌肠,分别选择常规压力和诊断性灌肠压力整复,回顾其临床表现及整复过程,对比其整复时间及效果.结果 45例患儿首次经空气整复成功后,总共复发76次,最多1例3 d内复发7次.其中男33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2.75:1;年龄6个月~7(2.72±1.35)岁.首次或前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后,复发时间间隔1~72 h,48 h内占66.7%.首次成功整复45次,选择常规压力8.1~13.3(10.9±1.4)kPa;重复空气整复76次,成功75次,其中44次选择常规压力8.1~13.3(10.2±1.5)kPa,含失败1次;32次选择诊断性灌肠压力6.0~8.0(6.8±0.7)kPa.两者整复成功率、平均灌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后短期内复套者,且未出现明显禁忌证,空气灌肠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应用较低的诊断性灌肠压力即可获得较高的整复成功率,并保证整复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压力 空气灌肠 复发
下载PDF
实验兔经淋巴结淋巴管X线与MR造影成像的比较
4
作者 潘海鹏 潘孝根 +5 位作者 赵凯宇 李红 郭翠萍 余远曙 赖灿 劳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7期104-108,共5页
目的对照研究正常实验兔经淋巴结淋巴管造影(intranodal lymphangiography,INL)与MR淋巴管造影(MR lymphangiography,MRL)对中央淋巴管的成像效果,以便更全面理解淋巴管造影的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正常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 目的对照研究正常实验兔经淋巴结淋巴管造影(intranodal lymphangiography,INL)与MR淋巴管造影(MR lymphangiography,MRL)对中央淋巴管的成像效果,以便更全面理解淋巴管造影的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正常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经两侧腘窝淋巴结分别注射碘化油(INL组)或钆双胺(MRL组),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INL组5例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均显影优秀,MRL组腰淋巴干显影优秀3例,显影较好2例;胸导管5例均显影较差。两组腰淋巴干显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段胸导管及胸段胸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L组腰淋巴干及腹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分别为5.80±1.92min和4.60±2.75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为1.00±0.50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导管管径0.3~1.6mm。INL组5例均有肠淋巴干反流。结论经腘窝淋巴结INL可清晰显示正常实验兔淋巴管系统,俯卧位检查可见肠淋巴干显影。经腘窝淋巴结MRL对实验兔腰淋巴干显示良好,对胸导管显示欠理想,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淋巴管造影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尹红梅 郭翠萍 +3 位作者 余远曙 潘海鹏 李红 劳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2期1668-1669,1672,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21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均行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再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CT仿真内镜等后处理技术观...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21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均行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再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CT仿真内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左侧支气管异物13例,其中左主支气管异物12例,左主支气管并左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7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异物4例,右中间段支气管异物2例,右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分叉处异物1例.CT图像显示的并发症有肺气肿12例、肺炎3例、肺气肿并肺炎5例、无明显并发症1例.取出的非金属异物有瓜子、核桃仁、花生、玉米粒、肉类等.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是一种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安全无创、容易被小儿及其家属接受的检查方法,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儿童 气管支气管异物 非金属
下载PDF
经腘窝淋巴结淋巴管造影的初步实验研究
6
作者 潘孝根 潘海鹏 +3 位作者 赵凯宇 李红 余远曙 劳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7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腘窝淋巴结注射碘化油对实验兔胸导管的显影效果,评价不同注射模式下经腘窝淋巴结淋巴管造影对胸导管显示时间的差异性.方法正常实验兔12只,随机等分为3组,每只兔麻醉后直视下分别找到一侧或双侧腘窝淋巴结,注射碘化油(A组:... 目的探讨经腘窝淋巴结注射碘化油对实验兔胸导管的显影效果,评价不同注射模式下经腘窝淋巴结淋巴管造影对胸导管显示时间的差异性.方法正常实验兔12只,随机等分为3组,每只兔麻醉后直视下分别找到一侧或双侧腘窝淋巴结,注射碘化油(A组:双侧淋巴结同时注射,5ml/h;B组:双侧同时注射,2.5ml/h;C组:单侧注射,2.5ml/h)进行淋巴管造影,摄X线片1张/30s;评价腰淋巴干、乳糜池、腹段胸导管、胸段胸导管及颈段胸导管的显影情况.结果从腘窝淋巴结至胸导管末端12例均全程清晰显示,胸导管各段与脊柱解剖关系显示良好.4例胸导管局部分支;胸导管管径约0.3~1.6mm,胸导管内淋巴液流速快.10例显示肠干反流,A组及C组各1例未见肠干反流现象.A组腹段胸导管、胸段胸导管及颈段胸导管开始显影时间分别为(16.13±4.91)min、(17.5±5.07)min及(18.25±5.24)min;B组相应胸导管各段开始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1.55)min、(27.38±3.50)min及(28.25±3.40)min;C组相应胸导管各段开始显影时间分别为(26.13±6.22)min、(30.25±8.86)min及(30.88±8.77)min;A组与B组比较,两者的胸段胸导管及颈段胸导管开始显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两者从腰淋巴干至颈段胸导管各段的开始显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两者从腰淋巴干至颈段胸导管各段开始显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有外漏,1例为双侧外漏,另3例为单侧外漏;B组1例单侧外漏;C组1例外漏.结论经腘窝淋巴结淋巴管造影可很好地显示实验兔胸导管,其碘化油注射的较好策略应为单侧淋巴结注射,且注射速度不应>5ml/h;俯卧位检查时肠淋巴干易显影这种表现可能为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淋巴管造影术 碘化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肥胖儿童肾脏脂肪沉积的磁共振定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远曙 赖灿 +1 位作者 秦奋洁 翁婷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应用MR多回波Dixon定量技术,探讨肥胖儿童肾脏脂肪异常沉积与早期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其中正常健康儿童20名(对照组);肥胖组54例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和尿微量蛋白异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Philips 1.5 T MR行肾... 目的应用MR多回波Dixon定量技术,探讨肥胖儿童肾脏脂肪异常沉积与早期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其中正常健康儿童20名(对照组);肥胖组54例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和尿微量蛋白异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Philips 1.5 T MR行肾脏mDixon-Quant检查,通过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肾脏脂肪分数。分析双肾脂肪分数差异及其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比较各组之间肾脏脂肪分数的差异,分析其与尿微量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74例研究对象双侧肾脏测量的脂肪分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33,P=0.529)。尿微量蛋白异常组肾脏脂肪分数显著高于尿蛋白正常组及对照组(P<0.001)。BMI与肾脏脂肪分数呈中度正相关(r=0.569,P<0.001)。在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肾脏脂肪分数和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免疫球蛋白G呈中高度相关(r=0.636,P<0.001;r=0.579,P<0.001)。结论无创性mDixon-Quant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定量肥胖儿童肾脏脂肪含量,肾脏中的脂肪沉积含量与早期肾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肪沉积 肾功能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