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C术后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18)F-FDG和^(131)I代谢与临床病理和^(131)I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永继 刘思敏 +3 位作者 霍艳雷 佟君羽 吕中伟 马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87-393,共7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的^(18)F-FDG PET/CT和^(131)I显像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并...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的^(18)F-FDG PET/CT和^(131)I显像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并在^(131)I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131)I治疗后扫描(^(131)I-WBS)患者,根据2种显像结果将转移淋巴结分为^(18)F-FDG PET/CT阳性(^(18)F+)和阴性(^(18)F-)组,以及^(131)I-WBS阳性(^(131)I+)和阴性(^(131)I-)组。采用2015 ATA指南将^(131)I治疗疗效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组和非ER组。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数据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患者80例,其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43.25±13.59)岁。^(18)F+和^(18)F-患者分别为64(80.0%)和16(20.0%)例;^(131)I+和^(131)I-患者分别为29(36.3%)和51(63.7%)例。^(18)F+和^(131)I-患者多伴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11.025,P=0.039、0.001)。DTC术后转移淋巴结^(131)I治疗后,ER和非ER组患者分别为14/80(17.5%)和66/80(82.5%),与ER组比较,非ER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往往表现为^(18)F+和^(131)I-,且sT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13.152,Z=-3.141,P=0.047、<0.001、0.002)。sTg预测^(131)I治疗效果的最佳阈值为23.52μg/L、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680.88)、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2.7%。结论DTC术后FDG代谢增高、^(131)I摄取不佳的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多见于原发灶伴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FDG和^(131)I这种代谢特点、BRAF基因突变以及高sTg血症是DTC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131)I治疗效果欠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18)F-FDG ^(131)I
下载PDF
^(99)Tc^(m)-GSA和^(99)Tc^(m)-甲溴苯宁肝胆显像用于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及其进展
2
作者 佟君羽 蔡海东 +1 位作者 马超 吕中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8-251,共4页
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受损后机体维持肝脏机能的代偿能力,对肝恶性肿瘤病损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核医学肝胆功能显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估肝脏血流灌注,在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99)Tc^(m)-半... 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受损后机体维持肝脏机能的代偿能力,对肝恶性肿瘤病损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核医学肝胆功能显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估肝脏血流灌注,在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99)Tc^(m)-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GSA)和^(99)Tc^(m)-甲溴苯宁(mebrofenin)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常用的显像剂,该文就其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试验 99m锝聚集白蛋白 苯胺化合物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钠碘同向转运体编码基因SLC5A5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佟君羽 乔婷婷 +1 位作者 吕中伟 李丹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IS)编码基因溶质载体家族成员5(SLC5A5)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SLC5A5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信息,将结果进行两独... 目的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IS)编码基因溶质载体家族成员5(SLC5A5)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SLC5A5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信息,将结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绘制散点图。在癌症多组学和临床数据库LinkedOmics平台进行SLC5A5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采取Kruskal-Wallis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示: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的SLC5A5 mRNA表达量降低(3.301±0.087与1.419±0.049;t=12.66,P<0.01)。甲状腺癌SLC5A5 mRNA表达情况在不同人种中存在差异(χ2=0.300,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Ⅰ、Ⅱ、Ⅲ、Ⅳ)及病理T、N、M分期的逐步升高,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χ2值:0.114、0.215,z值:-0.345、-0.102,均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中,SLC5A5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SLC5A5 mRNA有望成为评估和预测甲状腺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钠/碘转运体 基因表达 数据库 核酸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甲状腺平面显像智能识别甲状腺功能状态诊断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乔婷婷 崔志军 +9 位作者 蔡海东 孙明 蒋雯 宋影春 郁霞青 佟君羽 潘书涵 赵继胜 吕中伟 李丹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3-407,共5页
目的研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甲状腺功能状态的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1616例(男283例,女1333例,平均年龄52岁)临床已确诊受检者的甲状腺平面显像图,其中甲状腺正常图像29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图像876... 目的研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甲状腺功能状态的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1616例(男283例,女1333例,平均年龄52岁)临床已确诊受检者的甲状腺平面显像图,其中甲状腺正常图像29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图像87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图像441例.利用2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AlexNet和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1000例训练集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训练,对616例测试集样本进行效能验证,对2种模型的验证结果分别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并分析智能诊断模型的时间优越性.结果AlexNet模型平均诊断时间为1s/例,其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甲亢和甲减的分类判别准确性分别为82.29%(79/96)、94.62%(369/390)、100%(130/130),分类结果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86(P<0.05);DCGAN模型平均诊断时间为1s/例,其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甲亢和甲减的分类判别准确性分别为85.42%(82/96)、95.64%(373/390)、99.23%(129/130),分类结果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04(P<0.05).结论深度神经网络智能诊断模型可快速判别甲状腺平面显像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识别准确性较高,为甲状腺平面显像图审阅提供了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诊断 神经网络(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高锝酸钠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在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情进展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蒋雯 宋影春 +4 位作者 罗琼 佟君羽 郁霞青 吕中伟 李丹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DTC进展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76例DTC术后患者(男25例、女51例,中位年龄39岁)外周血血样,检测其中40种趋...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DTC进展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76例DTC术后患者(男25例、女51例,中位年龄39岁)外周血血样,检测其中40种趋化因子水平。以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1)按照是否发生转移,分为非转移组(n=13)和转移组(n=63);(2)按照DTC失分化程度,分为未转移组(n=13)、仅淋巴结转移组(n=48)、高度恶性组(n=11)和碘难治性DTC(RAIR-DTC)伴远处转移组(n=4);(3)按照患者近2年随访131I治疗次数,分为单次治疗组(n=51)与多次治疗组(n=25)。比较各组间趋化因子的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有差异的趋化因子水平预测DTC转移及行多次131I治疗的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数据。结果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25.94±6.05)与(21.76±5.71)ng/L]、γ-干扰素[IFN-γ;(116.04±28.98)和(98.71±26.18)ng/L]、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1468.08±401.74)和(1082.94±423.30)ng/L]及胸腺表达趋化因子[TECK;505.22(419.80,563.36)和402.89(347.43,442.97)ng/L]的表达降低(t值:2.376、2.131、3.007,U=215.000,均P<0.05)。采用IFN-γ+MDC+TECK预测甲状腺癌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755~0.932,P<0.001),灵敏度为79.37%(50/63)。未转移组、仅淋巴结转移组、高度恶性组和RAIR-DTC伴远处转移组间仅MD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8.08±401.74)、(1121.59±454.20)、(976.07±281.04)和(922.68±342.41)ng/L;F=3.564,P<0.05],且随失分化程度增加MDC水平逐渐降低。与单次治疗组相比,多次治疗组中仅白介素(IL)-8的水平升高[28.20(23.22,32.51)与30.51(26.98,35.57)ng/L;U=801.000,P<0.05];IL-8预测行多次131I治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95%CI:0.523~0.773,P<0.05),灵敏度达100%(25/25)。结论在DTC中,IFN-γ、MDC及TECK水平降低可能是预测肿瘤发生转移的潜在标志;MDC很可能是DTC失分化的潜在分子靶标,其表达降低可能预示肿瘤失分化的恶性程度增加;IL-8或可用于预测患者是否需行多次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趋化因子类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