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佟怀宇 张远征 +2 位作者 潘隆盛 周涛 朱儒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或半椎板切除。胸段肿瘤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1例采用全椎板切除。3例腰段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其中2例行钉棒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随访9~18个月,无复发或脊柱不稳定。结论大部分椎管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肿瘤,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肿瘤和完全切除一侧小关节者需行内固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28
2
作者 佟怀宇 余新光 许百男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以尼莫地平 (Nimodipine)为对照 ,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选取 2 0~ 70岁初次动脉瘤破裂 ,术前Hunt&HessⅠ~Ⅳ级 ,动... 目的 :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以尼莫地平 (Nimodipine)为对照 ,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选取 2 0~ 70岁初次动脉瘤破裂 ,术前Hunt&HessⅠ~Ⅳ级 ,动脉瘤破裂第 7天内手术者 ,每组 10例。观察术前、给药前、给药第 7天、给药结束日和发病 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记分 (GCS) ,发病 1个月后的Glasgow预后评分 (GOS) ;术前、发病第 7~ 17天作DSA检查 ;术前、术后 4 8h内、发病第 7~ 17天和发病 1个月后作CT检查 ;给药前、给药后 6 0min测血压。结果 :对于疾病转归和恢复 ,两种药物效果相近 ;盐酸法舒地尔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能够以DSA证实 ,Nimodipine的作用未被DSA证实 ;对于CT检查发现的脑内低密度灶 ,盐酸法舒地尔与Nimodipine均有使其缩小的作用 ;盐酸法舒地尔对系统血压的影响 ,轻于Nimodipine。 结论 :对于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盐酸法舒地尔 对照试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佟怀宇 余新光 许百男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验证一种新药盐酸法舒地尔 (Fasudil)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和转流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缺血前 30min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观察下列指标 :缺血... 目的 :验证一种新药盐酸法舒地尔 (Fasudil)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和转流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缺血前 30min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观察下列指标 :缺血后 5min、60min和再灌注 30min的局部脑血流量 (rCBF) ;术后 3h、2 4h及 48h神经功能 ;缺血 60min、再灌注 2 0min、60min、1 2 0min缺血脑组织乳酸含量。结果 :法舒地尔组局部脑血流(rCBF)明显高于对照组 ;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 ;再灌注 60min、1 2 0min乳酸含量法舒地尔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动物模型缺血脑组织局部血流量 ,加速再灌注过程乳酸清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乳酸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盐酸法舒地尔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佟怀宇 余新光 许百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57-3159,共3页
背景:传统钙离子拮抗剂脑保护作用并不确实,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 背景:传统钙离子拮抗剂脑保护作用并不确实,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全部实验于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30只(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HaruoNagasawa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15只和生理盐水组15只。另选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50只(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CarysMBannister转流法制作局灶缺血模型。转流法模型50只大鼠5只一组分为10组,各用于测定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治疗动物缺血前,缺血60min,再灌注20,60,120min缺血区脑组织乳酸含量。干预:用线栓法和转流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30min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后5,60min和再灌注30min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术后3,24,48h神经功能;缺血60min,再灌注20,60,120min缺血脑组织乳酸含量。结果:法舒地尔组缺血5,60min,再灌注30min局部脑血流(rCBF)为犤(3.11±0.02),(3.60±0.02),(8.04±0.10)mL/(100g·min)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0.04),(3.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局部血流 乳酸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下载PDF
高分辨超声动态观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血管内膜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佟怀宇 周定标 +2 位作者 李俊来 钟定荣 石怀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20-122,i0004,共4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多功能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血管内膜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病理切片相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取新西兰家兔28只,随机分为两组,①正常组6只,不干... 目的:使用高分辨多功能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血管内膜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病理切片相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取新西兰家兔28只,随机分为两组,①正常组6只,不干预,普通饲料喂养2个月后行高分辨超声检查。②模型组22只,以干燥气体损伤(120mL/min,持续充气15min)结合高脂饲料(6%花生油、2%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约按100g/d进食饲料)喂养2个月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取14只兔麻醉后处死制作颈动脉病理切片,剩余8只行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4,10,20和30d行高分辨超声检查麻醉后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记录正常组和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相应病理组织切片对照。对模型家兔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超声特点按用于人类病变的超声4级分级进行分级(1级:正常形态;2级:内、中膜增厚;3级:增厚合并形状不规则或粗糙;4级:可见轮廓清晰的斑块回声。如管壁特征介于两个分级之间,则为半级)。结果:经补充后2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超声结果及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情况:正常组管壁厚度<0.2mm,血流速度为23~124(73.08±36.04)cm/s。模型组术前14只家兔28根血管中,2.5级6根(动脉壁含连续的脂纹和早期纤维化),3级9根(动脉壁脂质沉积及纤维化),4级13根(显著的纤维斑块突入管腔)。②模型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超声动态观察结果:术后4d血管壁略不连续,血流减低至约20cm/s;术后10,20d:管壁较正常增厚,但管腔大小基本正常,血液流速在正常范围;术后30d:血管壁明显增厚,不规则,可见轮廓清晰的斑块回声,出现165cm/s的高速峰值血流。结论:用于人类斑块的4级分级方法经与病理切片对照分别对应于不同程度的病变,可以用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超声诊断。高分辨超声能有效观察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0,20,30d血管的早期变化,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前后一种无创的动态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动脉硬化 颈动脉
下载PDF
复方红景天抑制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早期再狭窄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佟怀宇 周定标 +1 位作者 钟定荣 石怀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258-4259,i00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红景天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后早期新内膜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其对术后早期再狭窄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干燥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观察复方红景天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后早期新内膜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其对术后早期再狭窄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干燥气体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药组自手术前7d起,将复方红景天犤34mg/(d·kg)犦溶于自来水,每晨胃管灌入,连续用药至取材日。对照组自然喂养,未给安慰剂。取两组术后20,30d各6根血管标本电镜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23,P=0.031),SNK方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20,30d细胞器占胞浆体积百分比、核浆比、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比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对照组对比,20和30d细胞器占胞浆体积百分比(20d:0.18±0.05比0.35±0.12;30d:0.21±0.11比0.42±0.03)、核浆比(20d:0.29±0.04比0.38±0.06;30d:0.25±0.06比0.44±0.04)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比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后20,30d新内膜平滑肌细胞明显转型、增殖,复方红景天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因而可用于防治术后早期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景天 家兔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早期再狭窄 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早期再狭窄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佟怀宇 周定标 +1 位作者 钟定荣 石怀银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观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早期再狭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 :以干燥气体损伤 (12 0ml/min ,持续充气 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 2个月 (6 %花生油、2 %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 ... 目的 :观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早期再狭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 :以干燥气体损伤 (12 0ml/min ,持续充气 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 2个月 (6 %花生油、2 %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 ,按每只 10 0g/d进食饲料 )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家兔进行CEA手术 ,分别于术后 1d、5d、10d、2 0d、30d、4 0d、6 0d处死取材 ,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PCNA、α SMA、PDGF A、TGFβ、CD3、CD6 8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CASS模型CEA术后早期再狭窄在不同时间的主要表现为 :术后 1~ 2d血栓形成 ;术后 5d以内为急性炎症 ,以后为慢性炎症 ;5~ 4 0d为平滑肌细胞增殖 ;6 0d时中膜显著内膜化不易分辨。结论 :CASS模型CEA术后再狭窄大约分为 4个时期 :术后 1~ 2d为血栓形成期 ;术后 5d以内为急性炎症期 ;5~ 4 0d为平滑肌细胞增殖期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 术后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早期 平滑肌细胞增殖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出血模型脑内微栓子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佟怀宇 许百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机制,以期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高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缺血防治水平。方法采用经颈动脉尼龙线颅内动脉刺破法建立小鼠蛛网膜下隙出血模型,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证实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免疫...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机制,以期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高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缺血防治水平。方法采用经颈动脉尼龙线颅内动脉刺破法建立小鼠蛛网膜下隙出血模型,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证实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法确认脑内微栓子形成,计数不同处理组动物平均微栓子数目(微栓子负载)。结果微栓子呈簇状,散在分布于两侧大脑半球,无侧别差异。微栓子数目,假出血组0.00(0.00,0.05)个/mm^2,蛛网膜下隙出血24 h组0.29(0.11,0.46)个/mm^2、48 h组2.30(1.24,3.87)个/mm^2、72 h组1.47(0.70,2.67)个/mm^2,假出血组与蛛网膜下隙出血组不同观察时间点(组)比较,微栓子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蛛网膜下隙出血组不同观察时间点(组)之间,微栓子计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内形成的、广泛分布的大量微栓子可能参与了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机制,微栓子负载时程呈现血栓形成与溶解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 血栓形成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早中期手术辅助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4
9
作者 佟怀宇 许百男 +2 位作者 周定标 余新光 姜金利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中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11月~2002年8月施行早中期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合并蛛并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经翼点开颅侧裂入路或半球间入路行瘤蒂夹闭术39例;余1例为无明显瘤颈的...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中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11月~2002年8月施行早中期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合并蛛并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经翼点开颅侧裂入路或半球间入路行瘤蒂夹闭术39例;余1例为无明显瘤颈的床实上眼动脉段动脉瘤,行包裹术。手术后常规应用甘露醇,麻醉苏醒后立即应用扩血管解痉药物,持续治疗14d。结果 于发病后1个月根据GOS分级标准评估疗效,优21例(52.50%);良10例;差8例;死亡1例。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除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其余38例患者动脉瘤均消失,而且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外,余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可尽早解除再出血的危险;围手术期辅助应用抗血管痉挛及扩容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痉挛药物 颅内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联合治疗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内皮素、蛋白激酶C、盐酸法舒地尔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3
10
作者 佟怀宇 余新光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近年来 ,内皮素 (ET)生成增多和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近年来 ,内皮素 (ET)生成增多和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盐酸法舒地尔 (HA10 77)是一种针对PKC的扩血管药 ,具有很强的对抗血管痉挛作用。文章综述了ET、PKC在SAH后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和HA10 77对抗血管痉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蛋白激酶C HA1077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高分辨MRI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前后动态观察研究
11
作者 佟怀宇 周定标 +2 位作者 蔡剑明 钟定荣 石怀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MRI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手术前后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以干燥气体损伤 (12 0ml/min ,持续充气 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 2个月 (6 %花生油、2 %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 ,约按每天 10 0g/只进食饲... 目的 使用高分辨MRI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手术前后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以干燥气体损伤 (12 0ml/min ,持续充气 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 2个月 (6 %花生油、2 %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 ,约按每天 10 0g/只进食饲料 )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正常家兔 1只、CEA术前模型家兔 4只、手术后 10天家兔 2只分别行MRI检查 ,并与相应病理组织切片对照。结果 高分辨MRI可以显示家兔Ⅱ~Ⅳ型粥样硬化病变的轮廓、形态 ,组织切片与活体MRI影像无论管腔形状还是斑块轮廓均对应良好 ,纤维斑块在TOF显示低信号 ,在T1、T2 、PDW均显示为浅灰影像 ,并在注射对比剂后有明显增强 ,术后 10天MRI与新内膜的轮廓对应也良好 ,大致呈纤维组织为主的浅灰斑块。结论 高分辨MRI是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EA手术前后 1种很好的无创动态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早期手术结合术后抗痉挛药物治疗破裂动脉瘤30例报告
12
作者 佟怀宇 许百男 +3 位作者 余新光 张远征 周定标 姜金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行早期手术夹闭或包裹动脉瘤患者共 3 0例 ,报告其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2 9例出院时清醒 ,术后 1个月 Glasgow恢复分级 级 16例 , 级 9例 , ... 目的 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行早期手术夹闭或包裹动脉瘤患者共 3 0例 ,报告其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2 9例出院时清醒 ,术后 1个月 Glasgow恢复分级 级 16例 , 级 9例 , 级 4例。 1例术后第 4天脑疝死亡 ,2例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 ,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情好转。6例术后 48h CT发现脑内低密度灶 ,用药后 1月内逐渐缩小。 3 0例均复查血管造影 ,除 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部分残留 ,其余动脉瘤消失 ,6例术前出现血管痉挛者术后血管痉挛减轻或消失 ,2例术后出现新的血管痉挛。结论 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治疗 ,结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痉挛 外科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 抗痉挛药物 治疗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螺钉用于寰枕融合患者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作者 佟怀宇 张远征 余新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无导航条件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单皮质螺钉进行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C1-枕骨髁融合体单皮质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连棒固定10例伴有寰枕融合的颅底凹陷患者,由解剖标志引导螺钉植入,进钉点位于C1-枕骨髁融... 目的 探讨在无导航条件下,向C1-枕骨髁融合体植入单皮质螺钉进行枕颈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C1-枕骨髁融合体单皮质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连棒固定10例伴有寰枕融合的颅底凹陷患者,由解剖标志引导螺钉植入,进钉点位于C1-枕骨髁融合体后表面的中心,螺钉分别向内侧和头侧倾斜10°~ 15°,进钉长度为16~ 22 mm.根据CT扫描测量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行CT扫描观察植入螺钉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随访24 ~ 36个月,平均(30.2 ±4.38)个月.结果 左侧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分别为(16.06±2.73)、(7.96±2.23)、(13.76±2.06) mm,右侧C1-枕骨髁融合体的长、宽、高度分别为(16.66±2.58)、(7.84±1.38)、(12.81±2.62) mm.无螺钉位置不良,未发生螺钉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和骨折.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或固定失败.结论 对寰枕融合患者,在不满意其他固定技术的前提下,显微镜辅助下植入C1-枕骨髁融合体螺钉是枕颈交界区固定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髁 寰枕融合 螺钉 枕颈不稳定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14
作者 佟怀宇 魏少波 +1 位作者 周定标 潘隆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避免误诊。方法9例患者各经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鞍内鞍上占位性病变,但因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不典型,经内分泌检查、骨龄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避免误诊。方法9例患者各经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鞍内鞍上占位性病变,但因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不典型,经内分泌检查、骨龄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体增生,遂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随访4~18个月,内分泌检查除TSH仍高于正常,其余均恢复正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2例患者复查MRI发现病变明显缩小。结论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应进行内分泌检查、骨龄检查等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肿瘤 转诊和会诊
下载PDF
组织工程延长后根神经节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鼠的长期存活观察
15
作者 佟怀宇 许百男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45-848,共4页
目的 探索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由活性轴突形成的较长神经组织移植物,用来修复脊髓损伤.方法 (1)移植物制备:从8~10个15 d胚胎鼠取脊髓后根神经节(dor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在普通神经细胞培养环境中培养5 d,然后用特制的延... 目的 探索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由活性轴突形成的较长神经组织移植物,用来修复脊髓损伤.方法 (1)移植物制备:从8~10个15 d胚胎鼠取脊髓后根神经节(dor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在普通神经细胞培养环境中培养5 d,然后用特制的延长装置将神经节细胞机械拉长,1 mm/d, 2 d,然后增至2 mm/d, 3 d,再减至1 mm/d, 2 d,培养获得10 mm长轴突105~106根,用水凝胶包裹构成神经组织准备移植,移植前用BDA标记轴突及其细胞体.(2)动物模型: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25~250 g,40 mg/kg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行T9~11双开门手术切除该节段右侧半脊髓约10 mm,同时移植构建好的移植物或单纯移植水凝胶为对照,严密缝合硬膜后行扩大椎板成形术,2个月后处死取标本.(3)免疫组化:纵向连续冷冻切片20 μm/张,行anti-NF200、anti-CGRP(DRG特异)、anti-BD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个月后单纯移植水凝胶者,没有宿主轴突长入水凝胶.移植DRG者,anti-NF200、anti-CGRP、anti-BDA染色均证实2个月后移植细胞存活.结论 组织工程延长后根神经节细胞移植物可以存活达2个月,或有可能在较长的脊髓损伤部位建立上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后根神经节 脊髓损伤 移植
下载PDF
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佟怀宇 张志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17期48-49,共2页
目的: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实习生50名,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名实习生。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采取临床教... 目的: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实习生50名,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名实习生。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采取临床教学路径带教模式,实习期满后,对比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的实习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教学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神经外科的实习带教中,临床教学路径带教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更好,值得在实习带教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路径 神经外科 实习带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4
17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由术前的9.43±3.16提高至13.80±2.07(t=4.063,P=0.037),Odom评级优19例、良49例、可7例、差1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例完全复位、35例部分复位;其中26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例获3个月以上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8.90±1.22提高至14.72±1.57(t=4.914,P=0.015),Odom评级优18例、良30例、可2例、差0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例术后清醒拔管12h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例术后第6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级;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Goel技术(非MeSH词)
下载PDF
“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形术行脊髓减压(13例报告)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远征 佟怀宇 +3 位作者 朱儒远 周涛 乔光宇 周定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发育性椎管狭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广泛椎管内占位预计不能全切除时,为避免椎管切除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或椎管单开门成形术后椎板塌陷对脊髓造成新的压迫,特设计本术式。方法俯卧位,切开皮肤,剥离两侧脊旁肌到小关节突,显露需... 目的发育性椎管狭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广泛椎管内占位预计不能全切除时,为避免椎管切除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或椎管单开门成形术后椎板塌陷对脊髓造成新的压迫,特设计本术式。方法俯卧位,切开皮肤,剥离两侧脊旁肌到小关节突,显露需减压的脊椎节段。用超声骨刀截断两侧的椎板根部,将整个椎板取下。手术结束后,取长度合适的微型双孔钛钢连接桥片将离断侧的椎板架起后,固定在小关节突上,使椎管扩大成型。结果“高架桥”术式13例:各部位椎管狭窄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4例;地毯样脊膜瘤1例;髓内肿瘤次全切除2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见椎管扩大,脊髓蛛网膜下腔恢复。结论“高架桥式”钛片固定椎管成形术能稳定固定椎板,防止了以往椎管成形术后椎板塌陷对脊髓造成新的压迫。椎管扩大成形确切牢靠,不影响小儿的脊柱发育。为第二次手术保留了完整的手术剥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术 椎管狭窄 脊髓内肿瘤 神经外科
下载PDF
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的分型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远征 乔广宇 +5 位作者 佟怀宇 马晓东 朱儒远 卜博 孙正辉 周定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45-447,共3页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将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症进行分型,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将148例病人分为四型:Ⅰ型(中央管扩张型空洞)62例,Ⅱ型(中央管腊肠型空洞)26例;Ⅲ型(颅后窝狭小型空洞)42例,Ⅳ型(齿...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将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症进行分型,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将148例病人分为四型:Ⅰ型(中央管扩张型空洞)62例,Ⅱ型(中央管腊肠型空洞)26例;Ⅲ型(颅后窝狭小型空洞)42例,Ⅳ型(齿状突内陷型空洞)18例。采用枕大池成形术68例,枕大池成形术+空洞穿刺术12例,颅后窝有限扩大修补术50例,齿状突磨除术18例。结果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87.8%,无变化10.8%,加重1.3%,无死亡病人。结论将ChiariⅠ畸形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术式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术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Ⅰ畸形 脊髓空洞 分型 手术方式 选择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被引量:12
20
作者 尚爱加 张远征 +3 位作者 乔广宇 佟怀宇 潘隆盛 王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对有明确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应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骶管囊肿的不同类型,采取囊肿交通孔结扎囊壁切除,或囊肿大部切除神经袖套塑形的方法,并采取带蒂脂肪填塞囊肿切除后遗留的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 囊肿 骶管神经根囊肿:显微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