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联合CTA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佟晓燕 白玉海 +3 位作者 贾红娟 王晓慧 杨丽丽 刘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联合CTA评分对TIA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62例TIA患者进行ESRS及头颅CTA检查,并随访1年。采用ROC曲线评估ESRS与ESRS联合CTA评分对TIA后1年发生脑梗死风险预测价值。结果 ESRS预测脑梗... 目的 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联合CTA评分对TIA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62例TIA患者进行ESRS及头颅CTA检查,并随访1年。采用ROC曲线评估ESRS与ESRS联合CTA评分对TIA后1年发生脑梗死风险预测价值。结果 ESRS预测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27-0.774,P〈0.05);当评分为2.5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ESRS联合CTA评分预测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710-0.836,P〈0.05);当评分为3.5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结论 ESRS及ESRS联合CTA评分对TIA患者1年后发生脑梗死风险具有预测价值,且后者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Essen卒中风险评分 颅内外血管病变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佟晓燕 曹丽华 +1 位作者 白玉海 卢立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神经功能恶化 进行性加重 临床治疗 病情进展 发病后 发病数
下载PDF
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37
3
作者 佟晓燕 王玉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评价抑郁及焦虑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200例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评价抑郁及焦虑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200例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200例癫痫患者中43.5%伴发抑郁,28.5%伴发焦虑,23%伴发抑郁及焦虑。发作频繁、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抑郁组及抑郁伴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P=0.000);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P=0.004)及发作的担忧(P=0.019)、认知功能(P=0.009)方面的得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结论抑郁和焦虑是癫痫患者常见的精神共病,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控制发作、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佟晓燕 闫俊杰 +4 位作者 白玉海 崔志堂 耿志伟 吴英 张锦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调查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QOLIE-31中文版),对148例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有关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 目的调查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QOLIE-31中文版),对148例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有关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程度等)、临床变量(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药物治疗等)及精神共病(抑郁、焦虑)进行筛选,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能的预测因素。结果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职业(P<0.05)、教育程度(P<0.05)、发作频率(P<0.05)、抑郁(P<0.001)及焦虑(P<0.00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抑郁(P<0.001)是解释癫痫患者低生活质量最强的因素,焦虑(P<0.001)也是预测因素。结论抑郁及焦虑超过了人口学及临床变量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识别和处理精神共病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病变与分水岭脑梗死的相关性
5
作者 佟晓燕 崔志堂 +2 位作者 闫俊杰 卢立春 白玉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1-861,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由颅脑MRI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CWI)。排除房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前有外伤史、有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由颅脑MRI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CWI)。排除房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前有外伤史、有明显脑梗死遗传史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周内完成CT血管成像(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血管病变 相关性 颅内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患者 CT血管成像 配合检查
下载PDF
尿激酶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58例中疗效观察
6
作者 佟晓燕 闫俊杰 +1 位作者 崔志堂 曹丽华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7期534-535,共2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 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T三维立体定位后 ,用直径 3mm的微创针穿刺血肿靶点 ,用尿激酶作生化激活溶解剂 ,每次 10 0 0 0U加生理盐水5mL注入血肿腔内 ,对血肿进行冲刷、融碎... 目的 研究尿激酶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 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T三维立体定位后 ,用直径 3mm的微创针穿刺血肿靶点 ,用尿激酶作生化激活溶解剂 ,每次 10 0 0 0U加生理盐水5mL注入血肿腔内 ,对血肿进行冲刷、融碎、液化、引流 ,直至血肿清除。结果 血肿清除时间 :2 4h 18例(31% ) ,2 4~ 4 8h 2 6例 (4 5 % ) ,4 8h以上 14例 (2 4 % )。全组病人无 1例术中或术后再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尿激酶药理稳定 ,副作用少 ,使用方便 ,价格相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微创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尿激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白玉海 曹丽华 +6 位作者 崔志堂 张锦 刘杰 佟晓燕 闫俊杰 陈淑华 曹淑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6-466,共1页
随着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得到不断提高,但是该病仍具有高发性、高残疾性、高病死性特点.Cochrane系统评价发现,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最有效的措施是卒中单元、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溶栓治疗... 随着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得到不断提高,但是该病仍具有高发性、高残疾性、高病死性特点.Cochrane系统评价发现,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最有效的措施是卒中单元、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溶栓治疗及对有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1],而卒中单元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早期康复治疗.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248例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残障功能的康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 疗效观察 COCHRANE系统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早期溶栓治疗 治疗方法 卒中单元 早期脑梗死
下载PDF
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俊杰 佟晓燕 +4 位作者 耿志伟 白玉海 刘杰 张锦 伦志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4-695,共2页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发作时间无法预测,临床医师很难亲眼见到患者发作时的情况,使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在癫痫的诊断中行脑电图检查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描记时间受到限制,而大多数患者是非持续性出现。
关键词 鉴别诊断 视频脑电 临床价值评估 癫痫 监测技术 发作时间 脑电图检查 神经系统
下载PDF
老年痴呆与局部脑血流量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丽华 崔志堂 +5 位作者 白玉海 闫俊杰 张锦 耿志伟 佟晓燕 刘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脑血流灌注的变化与健康同龄老年人脑血流灌注的区别 ,同时认识颞叶顶叶低灌流对老年痴呆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患者组 ,按年龄再分为 6 0~ 70岁组 ,70岁以上组。均做头MRI、SPECT扫描。结果 痴呆组与对...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脑血流灌注的变化与健康同龄老年人脑血流灌注的区别 ,同时认识颞叶顶叶低灌流对老年痴呆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患者组 ,按年龄再分为 6 0~ 70岁组 ,70岁以上组。均做头MRI、SPECT扫描。结果 痴呆组与对照组各脑血流量有明显差异P <0 .0 1,痴呆组双侧顶叶和颞叶灌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痴呆与脑血流灌注降低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颞叶 对照组 脑血流灌注 局部脑血流量 老年人 诊断 结论 区别 目的
下载PDF
脑血管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俊杰 徐荣慧 +2 位作者 李艳 佟晓燕 曹淑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血糖 (FPG)、胰岛素水平 (FINS)、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 ,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方法进行计算。结果 急性脑...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血糖 (FPG)、胰岛素水平 (FINS)、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 ,同时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方法进行计算。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其IS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脑梗死组FINS显著高于脑出血组 (P <0 .0 5 ) ,其ISI较脑出血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IR ,IR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胰岛素抵抗 IR 发病机制 相关性
下载PDF
药物及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杰 金玉萍 +3 位作者 崔志堂 闫俊杰 白玉海 佟晓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48-850,共3页
目的对比性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6例,其中35例进行颅内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另外41例患者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例... 目的对比性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6例,其中35例进行颅内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另外41例患者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例在3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反复发生脑缺血的发生机率。结果支架治疗组: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的狭窄率为(78±10)%,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0±8)%。在治疗后随访的6个月、1年及2年,2年随访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及短暂脑缺血(TIA)的复发病例1例(2.857%);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1例)2年内有11例发生缺血事件(占31.70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它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短期疗效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英 陈岩 +4 位作者 耿志伟 李晶 佟晓燕 崔志堂 曹丽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 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法分别测定指3-腕、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MN)SCV及MN远端潜伏期(DML)。(重症CTS者因易于诊断,不列入本研究。)结果:掌到腕MN SCV%47.12m/s,考虑诊断CTS。在所有诊断轻、中度CTS的研究组中,指3到腕MNSCV减慢的占63%,掌到腕MNSCV减慢的占95%,指3到掌MNSCV减慢的占10%。结论:用指3刺激,腕记录和指3刺激,掌记录(掌至腕测量距离为7~8cm)来分别检测并计算出指3到掌和掌到腕段的SCV,在诊断轻度、中度CTS方面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在怀疑CTS时此诊断方法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PET-CT与MR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缺血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杰 金玉萍 +8 位作者 白玉海 闫俊杰 崔志堂 吴英 陈岩 张锦 耿志伟 佟晓燕 杨丽丽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比较PET-CT与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缺血改变的灵敏度。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明确诊断为TIA的患者96例,分别做头部PET-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 目的比较PET-CT与MRI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缺血改变的灵敏度。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明确诊断为TIA的患者96例,分别做头部PET-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PET-CT诊断TIA后脑缺血改变的阳性率为95.83%,应用MRI诊断的阳性率为8.33%,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PET-CT在检查TIA后脑缺血改变的方面上优于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CT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杰 金玉萍 +5 位作者 许鑫 佟晓燕 杨丽丽 贾红娟 王晓慧 刘锲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2期39-40,共2页
目的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康复组25例,采取早期综合康复... 目的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康复组25例,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ESS、Fugl-Meyer、Barth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肌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血栓脑梗 肌力恢复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英 曹丽华 +4 位作者 陈岩 耿志伟 李晶 佟晓燕 崔志堂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应用及局限性。方法:检测对象为健康对照组20人,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未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0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行...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应用及局限性。方法:检测对象为健康对照组20人,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未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0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多发神经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顺向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及腓肠神经逆向SCV和四肢SSR的检测。结果:①所有的健康对照者均引出完整的SSR波;②糖尿病患者中SSR的消失者与SSR出现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8),但糖尿病病程分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1);③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在糖尿病B组(特别是手足干燥出汗少及无汗者)发生率较糖尿病A组高;④在糖尿病A组的患者中SSR手部异常率为45%(9/20),消失率为5%(1/20),足部的异常率为35%(7/20),消失率为10%(2/20);糖尿病B组患者SSR手部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16%(4/25),足部的异常率为84%(21/25),消失率为44%(11/25),手部SSR异常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06),足部SSR消失率和异常率也是B组显著高于A组(P=0.02,P=0.001)。所有的患者至少一个肢体SSR异常即计入异常例,异常率为69%(31/45)。结论:SSR对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有诊断价值和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的诊断,特别是与临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交感反应(SSR) 糖尿病 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学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志堂 曹丽华 +3 位作者 白玉海 闫俊杰 耿志伟 佟晓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的对初发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26例脑梗死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同时确定进展性脑梗死病例。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6.88%。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病人... 目的对初发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26例脑梗死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同时确定进展性脑梗死病例。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6.88%。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P>0.05),而发现血尿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相关。结论血尿酸增高可初步作为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筛选指标。由于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因素较多,可进一步做多因素、大样本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血尿酸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脑囊虫病60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俊杰 刘杰 +3 位作者 耿志伟 佟晓燕 白玉海 崔志堂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MRI表现 ,并初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囊虫病例的MRI片 ,并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立体结构上 ,对全部病灶进行定位、定量 ,及MRI解剖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以涉及脑实质最为常见 (...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MRI表现 ,并初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囊虫病例的MRI片 ,并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立体结构上 ,对全部病灶进行定位、定量 ,及MRI解剖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以涉及脑实质最为常见 (97 2 % ) ,且绝大多数寄生于双侧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 ,6 7 5 %的病人多系多发病灶。脑实质囊虫病MRI表现有 8种。MRI对其头节、囊泡、周边水肿、钙化状态等征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脑囊虫病MRI表现复杂多样 ,MRI可予以定性、定位、定量诊断 ,以及明确其病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脑囊虫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鼻咽癌颅神经损害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玉海 曹丽华 +4 位作者 崔志堂 刘杰 佟晓燕 耿志伟 孙德义 《黑龙江医学》 2005年第8期598-598,共1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鼻咽癌合并颅神经损害44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单颅神经损害2例(4.54%);多于2条的多颅神经损害42例(95.45%),其中前组颅神经(Ⅰ~Ⅵ)损害2...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鼻咽癌合并颅神经损害44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单颅神经损害2例(4.54%);多于2条的多颅神经损害42例(95.45%),其中前组颅神经(Ⅰ~Ⅵ)损害27例(61.36%),后组颅神经(Ⅸ~Ⅻ)损害4例(9.09%),前后组同时损害11例(25.0%)。而包括Ⅲ、Ⅴ、Ⅵ颅神经损害37例(84.09%)。结论鼻咽癌颅神经损害以多颅神经为常见,其中第Ⅲ、Ⅴ、Ⅵ颅神经损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颅神经损害 鼻咽癌
下载PDF
对坐骨神经局部温度变化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耿志伟 张锦 +1 位作者 佟晓燕 刘杰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7期493-496,50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受冷周围神经局部氧自由基的水平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ic dialdenhyde,MDA)的含量,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低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个大组: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持续低温组又分为持续低... 目的通过观察受冷周围神经局部氧自由基的水平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ic dialdenhyde,MDA)的含量,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低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个大组: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持续低温组又分为持续低温2h组及持续低温2h后复温组(复温组又包括复温4g、复温1d组、复温3d组);间断低温组包括间断低温2h组、间断低温2h后复温组(此复温组又分为复温4h、复温1d及复温3d组)。设定坐骨神经局部低温的温度在4℃±0.5℃。采用电子顺磁(ESR)技术测定不同时间点取材的氧自由基含量;坐骨神经匀浆后,按照试剂盒的方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结果(1)持续低温组:低温2h后,即刻取材测定的氧自由基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含量增加(P<0.05),其中以复温1d组最明显(P<0.01);(2)间断低温组:间断低温2h,即刻取材的氧自由基含量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温后氧自由基含量也呈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复温1d组最显著(P<0.01);(3)MDA结果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在低温结束即刻测定的MDA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复温组的MDA测定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的变化可以产生坐骨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参与了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自由基 坐骨神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杰 金玉萍 +7 位作者 闫俊杰 白玉海 陈岩 吴英 张锦 耿志伟 佟晓燕 杨丽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糖尿病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568例[其中216例为糖尿病(糖尿病组),另外352例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进行血糖检测并随访3年,观察脑梗死复发与糖尿病及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216...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糖尿病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568例[其中216例为糖尿病(糖尿病组),另外352例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进行血糖检测并随访3年,观察脑梗死复发与糖尿病及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216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352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复发性脑梗死的比较;糖尿病并脑梗死216例中空腹血糖在7-11.1MMOL/L之间的亚组与空腹血糖>11.1MMOL/L亚组复发性脑梗死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3年随访再发脑梗死98例(45.37%),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有11例发生再发性脑梗死11例(3.13%),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高血糖组(空腹血糖>11.1MMOL/L)的糖尿病组再发性脑梗死65例(67.71%),低血糖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在7.0-11.1MMOL/L)的再发性脑梗死33例(27.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发脑梗死存在未坚持降糖治疗或血糖控制不良情况。结论:复发性脑梗死与糖尿病及高血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血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