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解析《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以闹仁排力《巴彦松》祝词为个案
1
作者
佟格勒格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4-199,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青海蒙古族中的《巴彦松》祝词的程式句法,证实《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程式化的传统结构、表演中的创作和创作的语境。
关键词
《巴彦松》祝词
程式
表演中的创作
原文传递
青海蒙古舅舅角色之解读
2
作者
佟格勒格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青海湖
解读
和硕特部
游牧生活
传统文化
地域环境
文化习俗
舅舅
原文传递
题名
解析《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以闹仁排力《巴彦松》祝词为个案
1
作者
佟格勒格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4-199,共6页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青海蒙古族中的《巴彦松》祝词的程式句法,证实《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程式化的传统结构、表演中的创作和创作的语境。
关键词
《巴彦松》祝词
程式
表演中的创作
Keywords
Ba Yansong congratulatory, Formulaic features, Formula Creation in Performance
分类号
I276.3 [文学—中国文学]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青海蒙古舅舅角色之解读
2
作者
佟格勒格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处
《甘肃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摘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蒙古族
青海湖
解读
和硕特部
游牧生活
传统文化
地域环境
文化习俗
舅舅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解析《巴彦松》祝词的口头特征——以闹仁排力《巴彦松》祝词为个案
佟格勒格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2
青海蒙古舅舅角色之解读
佟格勒格
《甘肃民族研究》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