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南支水域刀鲚仔稚鱼数量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安东 钟俊生 +3 位作者 罗一鸣 钱伟兵 侯世挺 高郭平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3,共9页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涨潮期间密度为0.056 ind/m3,小于白天涨潮密度,退潮期间密度为0.003 ind/m3,小于白天退潮密度,涨潮平均体长为13.86mm,大于白天;夜间退潮平均体长为22.01 mm,与白天相当。比较沿岸碎波带研究结果,长江口南支出现的刀鲚仔稚鱼个体较小,有必要加强对江面刀鲚早期资源漂流水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数量分布 长江口 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长江口南支仔稚鱼数量随潮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世挺 钟俊生 +2 位作者 王晓东 钱伟兵 罗一鸣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8,共9页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长江口南支江面上设置8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大型仔稚鱼网(1.3 m口径,0.5 mm网目)进行水平拖网,年间共拖网171网次,共采集仔稚鱼74 689尾,隶属于12科39种,5月到9月的丰富度较高,涨潮时的丰富度大于退潮,物种...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长江口南支江面上设置8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大型仔稚鱼网(1.3 m口径,0.5 mm网目)进行水平拖网,年间共拖网171网次,共采集仔稚鱼74 689尾,隶属于12科39种,5月到9月的丰富度较高,涨潮时的丰富度大于退潮,物种数以6、7月最多,密度以7月最高。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53.4%)为最优势种,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12.6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8.38%),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7.1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6.55%)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4.63%)。涨潮时全年共渔获仔稚鱼39种,退潮时共渔获23种,并且各月份涨潮时的种类数均大于退潮时的种类数,St.6至St.8各站点涨潮时的密度均大于退潮时的密度。在St.7站位点进行中层拖网,在种类组成上与表层差异不明显,但多样性均不如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仔稚鱼 种类组成 潮汐变化
原文传递
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组成的月度及年间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敏 钟俊生 +3 位作者 唐子涵 闫欣 仇延舫 侯世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以大型仔稚鱼网对该水域进行仔稚鱼资源调查,并与2013年1-12月的研究结果对比,旨在探明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资源的年变动。本研究共采集仔稚鱼96 118尾,平均密度为0.79 ind./m3...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以大型仔稚鱼网对该水域进行仔稚鱼资源调查,并与2013年1-12月的研究结果对比,旨在探明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资源的年变动。本研究共采集仔稚鱼96 118尾,平均密度为0.79 ind./m3,隶属于23科55种,个体数、种类数和平均密度均小于2013年。两年共有种类有46种,且优势种均为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两年间仔稚鱼发育阶段组成,均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对两年仔稚鱼密度分布分析表明,各站位仔稚鱼密度分布差异显著(P<0.05);月份间仔稚鱼密度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两年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均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本次调查夏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2013年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年度比较
原文传递
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子涵 钟俊生 +2 位作者 胡敏 侯世挺 仇延舫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7-935,共9页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3种。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大(120.17 mg/m^3,1 290.53 ind./m^3),冬季最小(14.21 mg/m^3,67.03 ind./m^3)。该水域浮游动物可分为4种生态类群:淡水类群、河口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盐类群。与环境因子的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和叶绿素a有明显关系,其中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