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义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889-2890,共2页
帕金森病主要引起中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变性,常伴随有姿势不稳、动作迟缓、肌张力高及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因此又称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多巴胺有关,目前尚未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大多采用药物治疗进行缓解[1]。盐酸美... 帕金森病主要引起中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变性,常伴随有姿势不稳、动作迟缓、肌张力高及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因此又称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多巴胺有关,目前尚未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大多采用药物治疗进行缓解[1]。盐酸美金刚是治疗帕金森痴呆的有效药物。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美金刚 帕金森痴呆 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 中老年患者 震颤麻痹 患者认知 多巴胺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侯义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6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估]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及BI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血塞通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义红 《血栓与止血学》 2021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以13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63/65),高于对照组(78.46%(51/65),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g)...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以13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63/65),高于对照组(78.46%(51/65),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观察组Fbg、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LT水平未见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水平升高,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未见差异(P>0.05)。结论曲克芦丁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克芦丁 抗血小板 脑梗死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翔 李伟 侯义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9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CD患者24例,均行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测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16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结果应用维生素B_(12)治疗后...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CD患者24例,均行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测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16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结果应用维生素B_(12)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SCD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早期给予维生素B_(12)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贫血 维生素B12 电生理 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翔 侯义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5期21-21,共2页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应谨慎干预急性期的血压。积极稳妥地降压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控制及预后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压 管理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AL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翔 陈亮 侯义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第1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进...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和神经功能评分(NDS)水平。结果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L评分低于对照组,N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明显,可使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水平得以有效降低,神经功能得以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节苷脂 血小板聚集水平 神经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