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途径在调节侵袭性前列腺癌中的E-钙黏蛋白和桥粒芯糖蛋白2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侯传胜 马强 +1 位作者 贾国金 谢雪锋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查E-钙黏蛋白和桥粒芯糖蛋白2(DSG2)的功能意义,全面了解细胞-细胞黏附在前列腺癌侵袭性中的作用和调节。方法首先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中使用免疫荧光检查E-钙黏蛋白表达。进行相关和存活分析以评估其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查E-钙黏蛋白和桥粒芯糖蛋白2(DSG2)的功能意义,全面了解细胞-细胞黏附在前列腺癌侵袭性中的作用和调节。方法首先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中使用免疫荧光检查E-钙黏蛋白表达。进行相关和存活分析以评估其临床意义。在体外和体内分析这种遗传改变的功能意义,后者通过使用肿瘤发生以及外渗和转移性肿瘤形成测定。结果在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中,E-钙黏蛋白和DSG2的表达降低与早期的生化复发显着相关。产生转基因DU145 E-钙黏蛋白敲低和组成型活性AKT过表达株系。显示E-钙黏蛋白的缺失导致体内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形成受损,表明除了已知的肿瘤抑制因子之外,E-钙黏蛋白的肿瘤启动子作用。AKT的激活导致E-cadherin表达和Snail核定位的显着降低,表明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在E-钙黏蛋白的瞬时抑制中的作用。结论这些发现通过PI3K途径的调节说明了细胞-细胞黏附在进展为侵袭性前列腺癌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桥粒芯糖蛋白2 E-钙黏蛋白 PI3K/AKT途径 预后标志物
下载PDF
前列腺癌差异基因标志物筛选有助于预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逊 陆雪强 +1 位作者 侯传胜 陈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前列腺癌预后相关的潜在预测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基因组图谱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肿瘤与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功能和通路的富集分析。使用KM生存分析确定与前列腺癌的预...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前列腺癌预后相关的潜在预测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基因组图谱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肿瘤与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功能和通路的富集分析。使用KM生存分析确定与前列腺癌的预后有关的基因。最后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各差异基因的临床意义进行深度挖掘。结果共确定了334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和2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肌肉和神经相关通路是其主要的生物学过程。通过KM生存分析得出由12个基因(PATE1、TGM4、TPSB2、PRLR、UGT2B17、BCAN、KLHL40、MEI4、CACNG7、CRYGD、OR52E8、OLIG2)组成的在预测总体生存率方面表现良好的预后标志物。同时,构建了其对于TNM分期、高低风险的相关预测分析。并进行了肿瘤和正常样本之间(全部/配对)boxplot图验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组基于基因的标志物,可用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决策,并可作为前列腺癌药物合成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生存分析 标志物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通络
下载PDF
miR-141-3p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骨转移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雪锋 侯传胜 +1 位作者 马强 陆雪强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miR-141-3p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骨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分类进行分组,其中4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4... 目的研究分析miR-141-3p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骨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分类进行分组,其中4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A组,40例激素敏感性骨转移前列腺癌作为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诊断的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以及对照组患者miR-141-3p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将观察A组与观察B组85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骨转移灶个数进行再次分组,分为无骨转移灶、0~2个骨转移灶、3~5个骨转移灶以及5个以上骨转移灶组,分析4组患者血清中miR-141-3p-3p与前列腺骨转移的相关性;并根据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与正常小鼠前列腺组织、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织进行分析miR-141-3p的潜在靶基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调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A、B组患者前列腺癌组织miR-141-3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明显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患者血清中miR-141-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明显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miR-141-3p表达水平与前列腺骨转移个数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5);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中,miR-141-3p mimics组miR-141-3p表达水平高于miR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1-3p可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侵袭能力增加;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中,miR-141-3p mimics组IL11表达水平低于miR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小鼠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细胞株中IL11与miR-141-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4,P<0.05);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织中IL11与miR-141-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80,P<0.05)。结论miR-141-3p的血清表达可作为前列腺早期诊断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且miR-141-3p可作为患者骨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其miR-141-3p可通过IL11完成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iR-141-3p 血清 骨转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侯传胜 孙传洋 +1 位作者 臧亚晨 章华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2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对本院4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年龄24岁~82岁,平均55岁,肿瘤大小1.5cm~4.0cm,平均3.1cm。结果所有45例腹...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对本院4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年龄24岁~82岁,平均55岁,肿瘤大小1.5cm~4.0cm,平均3.1cm。结果所有4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没有改为开放或肾全切。手术时间80min~190min,平均10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9min~45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30ml~400ml,平均130ml,术中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12d,平均7d,发生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36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术后随访4~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切除术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