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模型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晶 樊欣娜 +7 位作者 李宗峰 傅向华 王庆胜 杨红梅 刘晓媛 陈金良 侯卫静 冯建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560-4562,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约克猪模型冠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模型,随机分为rhBNP和对照组,rhBNP组给予rhBNP1.5μg/kg...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约克猪模型冠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模型,随机分为rhBNP和对照组,rhBNP组给予rhBNP1.5μg/kg,2 min内匀速静推后,以0.010μg·kg-1·min-1静脉泵入60 min,然后依次加量至0.020及0.030μg·kg-1·min-1,静脉泵入30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在球囊闭塞前、成模后即刻、不同剂量rhBNP给药后30 min行测量冠脉管径,应用多普勒导丝测定前降支平均峰值流速(APV)、冠脉循环阻力(CR)和冠脉血流量(CBF)。结果 rhBNP组冠脉管径随给药剂量升高而逐渐增加并高于同时刻对照组(P<0.05,P<0.01)。与同组成模后即刻比较,rhBNP开始泵入后,APV即出现显著升高,CR显著降低,CBF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APV、CR、CBF均有显著差异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 AMI-HF静脉内应用rhBNP,可以增加病变冠脉血流,改善冠脉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循环 心力衰竭 重组人B型钠尿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晶 王庆胜 +4 位作者 杨红梅 马利祥 侯卫静 冯建双 刘晓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MVD)患者,评估非梗死相关血管( non-IRA)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9-01~2011-06成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302例符合入选标准AMI...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MVD)患者,评估非梗死相关血管( non-IRA)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9-01~2011-06成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302例符合入选标准AMI合并MVD患者,随机分为A组:近期( AMI后7~10 d) PCI干预non-IRA病变和B组:根据缺血证据行non-IRA PCI治疗。强调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施行最优化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 TVR)和心因性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因性再住院、心绞痛、心力衰竭、缺血相关的PCI治疗。结果共计288例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A组145例,B组143例。其中A组和B组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 P=0.519),次要终点事件B组明显高于A组。在处理non-IRA过程中,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发生。结论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AMI合并MVD患者近期干预non-IRA是安全的,能够明显降低心绞痛再发、心因性再住院和PCI的风险。但不能降低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侯卫静 王庆胜 张晶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141-1145,共5页
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降脂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 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降脂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于仅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尚未进展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DL-C水平正常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能延缓甚至逆转斑块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MS技术的可可粉中掺入可可壳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雅莉 韩建勋 +5 位作者 宋薇 魏海燕 侯卫静 富玉 付萌 李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30,I0006,共11页
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厄瓜多尔产地可可豆为研究对象,筛选和鉴定可可壳的特征标志物,并利用该特征标志物实现可可粉... 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厄瓜多尔产地可可豆为研究对象,筛选和鉴定可可壳的特征标志物,并利用该特征标志物实现可可粉中可可壳掺入量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可可粉与可可壳的组分具有较大差异。可可壳的特征标志物为苦木内酯Ⅰ;当可可粉中掺入可可壳的量在1%~50%范围内时,苦木内酯Ⅰ的峰面积与可可壳掺入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和1%。使用该方法进行盲样验证发现,检测含量和实际掺入量基本一致,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可可壳含量在2.51%~9.03%之间。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市售可可粉的掺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 可可粉 可可壳 掺假 定量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1抗原试剂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捷 刘浩 +5 位作者 韩建勋 侯卫静 孙兆增 富玉 杨柏崇 施祖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方法,并进行方法的性能验证。方法 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的S1抗原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量子点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出限及对抗原的包容性等...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方法,并进行方法的性能验证。方法 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的S1抗原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量子点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出限及对抗原的包容性等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判断试剂盒是否能够满足要求。结果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24~25 000 pg/ml(相关系数r> 0.99);最低检出限为16.96 pg/ml;高、低浓度样本的批内精密度最大为9.65%,批间精密度为9.24%;根据相对偏差数值验证方法的准确度,结果均小于5%;通过测试不同来源的抗原,发现方法具有较高的包容性。结论 建立的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广,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 性能验证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比较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建勋 李婷 +4 位作者 付萌 侯卫静 肖进进 魏海燕 孙兆增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5期1-6,9,共7页
目的:比较及定量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宁夏、新疆、内蒙、甘肃4地的3个野生型甘草和3个栽培型甘草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E/MSMS)建立了甘草中活... 目的:比较及定量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宁夏、新疆、内蒙、甘肃4地的3个野生型甘草和3个栽培型甘草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E/MSMS)建立了甘草中活性成分的筛查分析及定量检测方法,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本实验采用75%乙醇水溶液提取甘草中的代谢组分,利用UPLC-Q-TOF-MSE获得了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的代谢组分信息,结合UNIFI软件平台构建了甘草中20种活性成分筛查谱库,主要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阿魏酸、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元、新甘草苷、异甘草素、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甘草素、甘草酸、白玉兰亭B、去甲脱水淫羊藿黄素、甘草利酮、光甘草定、砂生槐异黄酮A、补骨脂定、甘草查耳酮A、桑皮酮、甘草次酸、脱氧甘草次酸;基于UPLC-Q-TOF-MSMS,利用外标法对甘草样品中甘草酸、甘草苷和甘草次酸进行准确定量,结果表明野生甘草比栽培型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含量普遍较高,且宁夏甘草尤为突出。本研究还利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对不同产地野生型与栽培型甘草代谢组分进行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发现m/z 951.4539在野生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组,经UNIFI软件Discovery未知物鉴定分析得其分子式可能为C48H72O19,经UNIFI天然产物筛查谱库鉴定该化合物为Cynanoside R3,为皂苷类化合物。结论:本研究从中药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甘草的代谢组分差异性以及特征化合物,为基于化学分析技术的甘草溯源识别与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甘草 代谢组分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估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晶 王庆胜 +5 位作者 杨红梅 马利祥 傅向华 侯卫静 冯建双 刘晓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估其经济学效益。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RCT),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成功行急诊经皮冠...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估其经济学效益。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RCT),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合并MVD患者。在成功行急诊PCI治疗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于发病后7~10 d行预防性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病变;B组则根据患者的缺血相关证据对non-IRA行PCI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施行最优化药物治疗,严格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随时调整药物。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心因性死亡〕;同时记录心因性再住院、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PCI情况以及植入支架数、总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结果428例患者完成24个月的随访,A组215例患者均行non-IRA介入治疗;B组213例中62例行缺血相关的PCI治疗,51例行non-IRA治疗。A组与B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18/215)比10.8%(23/213),χ2=0.727,P=0.394〕;其中心因性死亡(5.1%比6.6%)、再发心梗(4.2%比6.6%)、心力衰竭(4.2%比7.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再发心绞痛(14.4%比32.9%)、心因性再住院(14.4%比33.8%)和再次支架治疗(12.6%比29.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高于B组(10.7%比5.2%,P<0.05)。A组患者植入支架总数多于B组(枚:610比366),平均植入支架数也多于B组(枚/例:2.83±0.91比1.72±0.91,t=12.725,P=0.000),平均总医疗费用明显高于B组(万元:6.37±1.26比5.15±1.23,t=10.107,P=0.000),但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d:8.21±2.45比9.89±3.23, t=6.071,P=0.000)。由于B组non-IRA血运重建率较低,故B组随访24个月时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A组〔59.2%(126/213)比47.0%(101/215,χ2=6.371,P=0.012;52.6%(112/213)比16.7%(36/215),χ2=60.748,P=0.000〕。结论 AMI合并MVD患者在成功行急诊干预IRA后,近期预防性干预non-IRA,尽管可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心因性再住院的风险,但并不能降低再发心梗和心因性死亡的风险,同时明显增加了支架植入数和总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防性 血运重建策略 经济学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