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负离子对鸡舍空气环境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焦洪超 孙利 +2 位作者 崔灿 侯学超 林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3-1550,共8页
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生产存在舍内空气质量恶化问题,粉尘、有害气体及微生物蓄积,进而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笔者在舍内加装人工负离子发生装置,研究空气负离子对鸡舍中需氧菌总数、粉尘含量和氨气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鸡舍空气净化... 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生产存在舍内空气质量恶化问题,粉尘、有害气体及微生物蓄积,进而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笔者在舍内加装人工负离子发生装置,研究空气负离子对鸡舍中需氧菌总数、粉尘含量和氨气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鸡舍空气净化中的应用。采用两栋完全相同的鸡舍,通过2个试验研究人工负离子对鸡舍空气环境的改善效果及有效作用时间。试验1,加装人工负离子发生装置鸡舍为试验组,无负离子发生装置鸡舍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试验2,分别设置不同负离子发生功率,在负离子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不同时间采样测定。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人工负离子能显著降低鸡舍内需氧菌总数和粉尘含量(P<0.05),而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P<0.05),0.5μm以下粉尘含量不受负离子处理时间的影响(P>0.05),1.0μm及以上粉尘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P<0.01),空气负离子对鸡舍内氨气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对于低发生功率(32 W),43 W发生功率下空气负离子对鸡舍内粉尘和需氧菌清除效率更高,开启负离子发生装置30min后,可保持鸡舍内需氧菌总数30min和粉尘含量60min内处于明显降低状态(P<0.05)。结果提示,空气负离子可用于改善鸡舍空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 鸡舍 空气 净化
下载PDF
成语误用举例
2
作者 侯学超 《汉语学习》 1986年第2期46-47,共2页
不少人在写作时都有这个体会:如果有某个成语能恰到好处地把要用许多话才能讲清楚的思想一下子表达出来,那他就毫不犹豫地选用这个成语。因为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精炼生动作用。这也是人们乐于使用成语的原因之一。但是应当看到,成语较... 不少人在写作时都有这个体会:如果有某个成语能恰到好处地把要用许多话才能讲清楚的思想一下子表达出来,那他就毫不犹豫地选用这个成语。因为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精炼生动作用。这也是人们乐于使用成语的原因之一。但是应当看到,成语较之于一般词语有不易为人们掌握的另一特点。这是由言简意赅伴生而来的。许多成语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果不知其意或仅据“此言”去使用它,也就是说,只看到使用上的好处,而不去刻苦地学习它、掌握它,就难免出纰漏,闹笑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误用 贬义 《北京晚报》 苟延 刻苦地学 人工制作 比喻义 汗衫 售票员 褒义
下载PDF
微生物巢技术在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有志 石灵南 +3 位作者 刘少宁 魏茂莲 侯学超 焦洪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9,共6页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造成的高浓度粪水处理难这一焦点问题,本课题组发明了微生物巢技术生态处理养殖粪水的全新工艺,开展了包括复合菌剂、垫料组成和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深入揭示了处理过程中的菌群变化、垫料反应和粪水消解变化规律...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造成的高浓度粪水处理难这一焦点问题,本课题组发明了微生物巢技术生态处理养殖粪水的全新工艺,开展了包括复合菌剂、垫料组成和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深入揭示了处理过程中的菌群变化、垫料反应和粪水消解变化规律,明确了技术工艺参数和资源化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巢技术 养殖粪污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例释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学超 吴竞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一、引言1.1 同形结构指包含的词相同、词的排列顺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结构、同形结构就结构看,可以分为层次相同和层次不同的两类。层次相同的又可分为关系相同的和关系不同的两类。本文讨论关系相同或不同但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关系... 一、引言1.1 同形结构指包含的词相同、词的排列顺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结构、同形结构就结构看,可以分为层次相同和层次不同的两类。层次相同的又可分为关系相同的和关系不同的两类。本文讨论关系相同或不同但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关系相同的,如“鲁迅的/书”,可以指鲁迅自己的书,可以指写鲁迅的书,同为偏正。关系不相同的,如“研究/资料”,可以指研究某一资料,可以指研究的资料,一为述宾,一为偏正。1.2 此义是客观存在,是语言中的正常现象。歧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不会妨碍交际,因为上下文或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歧义现象所以重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成为研究课题,是因为分析产生歧义的条件,分化歧义结构,有助于处理歧义、制约歧义,从而为机器处理语言信息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细致、深入地认识语法规律,推动语法研究。1.3 文中所举同形结构,有些在语音形式上有差别。关于这种差别,暂不讨论。本文以句法结构为纲,描写和讨论同形格式产生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结构 歧义现象 受动者 消除歧义 否定式 歧义结构 句法结构 语法研究 语法规律 类结构
原文传递
说词组的自由与粘着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学超 《语文研究》 1987年第2期1-9,共9页
§1关于粘着词组 1·1·1 如同语素有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的区别一样,词组也可以分为自由词组与粘着词组。①有的词组能单独成句②。例如下面一段话(用|标示原有的句子,用/标示各句第一次切分后的直接成分):燕燕/说:|“谁/... §1关于粘着词组 1·1·1 如同语素有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的区别一样,词组也可以分为自由词组与粘着词组。①有的词组能单独成句②。例如下面一段话(用|标示原有的句子,用/标示各句第一次切分后的直接成分):燕燕/说:|“谁/可见过人家个影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词组 粘着语素 主谓结构 成句 形容词 不定位 介词结构 语言形式 后置定位 格式
原文传递
谈谈语义在层次切分中的作用
6
作者 侯学超 吴竞存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1年第4期28-37,共10页
1.层次切分是语法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语言片段如何进行层次切分,要考虑语段中直接成分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它们的组合能力(即功能),要考虑语段中直接成分能否成为结构,同时也要考虑整个语段的意义。关于功能和结构,这里不拟讨论。
关键词 语段 层次切分 意义 直接成分 语义 联合结构 功能 重要手段 修饰 语法分析
原文传递
对层次不同的同形结构的几点认识
7
作者 侯学超 《语文研究》 1980年第1期85-93,共9页
同形结构是汉语句法中常见的现象。汉语基本句法结构自身或彼此间都能形成同形结构。对形成同形条件的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于找出同形结构本身更为重要。同形结构的不同有时在小层次上才充分暴露出来。同形结构中的“项”是等于词或... 同形结构是汉语句法中常见的现象。汉语基本句法结构自身或彼此间都能形成同形结构。对形成同形条件的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于找出同形结构本身更为重要。同形结构的不同有时在小层次上才充分暴露出来。同形结构中的“项”是等于词或大于词的可替换单位,它是形成同形结构的重要条件。在某些同形结构的类型里,同形结构数同项数有关。复句与单句能否同形?值得讨论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结构 不同层次 句法结构 结构关系 偏正 资产阶级 复句 主谓 单位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对《关于“和”的用法》的一些意见
8
作者 陆俭明 侯学超 《中国语文》 1961年第2期49-49,共1页
王年一同志在《关于“和”的用法》(《中国语文》1960年11月号,一文中,对北京大学编的《现代汉语》(上册),里所说的“和”的用法提出了两点不同的看法:1)不同意“并列的动词…有时也用‘和’连接,但这样形成的联合结构本身不... 王年一同志在《关于“和”的用法》(《中国语文》1960年11月号,一文中,对北京大学编的《现代汉语》(上册),里所说的“和”的用法提出了两点不同的看法:1)不同意“并列的动词…有时也用‘和’连接,但这样形成的联合结构本身不能充任谓语”的说法,而认为“作谓语的并列的动词可以用‘和’连接”;2)不同意“用‘和’字连接的动词一股都是单纯的,后面不大带‘了、着、过’等后加成分”的说法,而认为用“和”字连接的动词后面“可以带‘了’,有寸还可以带‘着’,带与不带,看意思上需要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 《中国语文》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 联合结构 连接 动词 谓语
原文传递
关于“无论不论”的用法
9
作者 陆俭明 侯学超 《中国语文》 1961年第5期14-14,共1页
北京大学编的《现代汉语》(上册227页)关于连词“无论.不论”的用法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可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也可以说“无论哪个国家”,但是不能说“无论中国”。可见在“无论”之后的词语总是有选择性的。从形式上说,... 北京大学编的《现代汉语》(上册227页)关于连词“无论.不论”的用法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可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也可以说“无论哪个国家”,但是不能说“无论中国”。可见在“无论”之后的词语总是有选择性的。从形式上说,它或是列举可供抉择的几项,或是含有一个疑间代词:并认为下面这个句子不合上述条件:无论是国民生反动派,无论是日本帝国主义,也无论是美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 《现代汉语》 日本帝国主义 美帝国主义 北京大学 选择性 中国 代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