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博兴洼陷沙河街组高青砂体的物源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宇安 武法东 史晓颖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55-58,共4页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纪沙三段高青砂体是重要的含油层位。据对高青砂体的等厚图及其物源的分析,该砂体并非源自青城凸起本身,而可能是来自青城凸起西北部。该砂体的主要发育阶段在沙三中、沙三上亚段两个时期。早期砂体由北西向南东逐...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纪沙三段高青砂体是重要的含油层位。据对高青砂体的等厚图及其物源的分析,该砂体并非源自青城凸起本身,而可能是来自青城凸起西北部。该砂体的主要发育阶段在沙三中、沙三上亚段两个时期。早期砂体由北西向南东逐渐扩展,碎屑来源较单一;砂体发育晚期,同沉积断层活动加剧,砂体在断层附近厚度加大,以厚层块状为主,泥岩夹层增多。通过对该砂体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分析,及对各小层序组复合砂体等厚图的编制,认为高青砂体是扇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青砂体 物源 沉积演化 扇三角洲 博兴洼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沉积层序分析与储集层评价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因业 孙龙德 +3 位作者 顾家裕 侯宇安 舒红 牛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2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主要发育于滨岸沉积体系和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砂体表现为逐级下降的楔状体。东河砂岩沉积期间,其滨岸环境以高能砂质滨岸和高能砾质滨岸居多,泥质滨岸极少见。东河砂岩有利储集层的主控因素是岸线迁...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主要发育于滨岸沉积体系和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砂体表现为逐级下降的楔状体。东河砂岩沉积期间,其滨岸环境以高能砂质滨岸和高能砾质滨岸居多,泥质滨岸极少见。东河砂岩有利储集层的主控因素是岸线迁移与相带展布。油气运移条件和优质储集层的分布决定了有利勘探区带。油气储集体分布预测应该依据强制海退体系域楔状体随岸线迁移的分布规律展开。在沉积层序分析和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勘探现状和构造圈闭分析,初步确定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有3个石油勘探有利区带。经钻探实践证实,依据这一思路可以获得油气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满西地区 石炭系 东河砂岩 层序地层学 储集层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滦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武法东 陈永进 +2 位作者 侯宇安 张峰 李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为了确切描述扇三角洲各相带空间分布形态与规模 ,以便与地下相同类型的沉积体进行比较 ,采用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 ,重点对滦平盆地晚期阶段发育的扇三角洲序列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 .在幕式构造作用下 ,滦平盆地经历了 5期火山喷... 为了确切描述扇三角洲各相带空间分布形态与规模 ,以便与地下相同类型的沉积体进行比较 ,采用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 ,重点对滦平盆地晚期阶段发育的扇三角洲序列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 .在幕式构造作用下 ,滦平盆地经历了 5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沉降演化阶段 .在分析目前高精度层序划分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初始水泛面作为划分四级层序界面的观点 ,建立了若干界面识别标志 ;提出了划分五级层序的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观点 ,对滦平盆地所研究层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 ,共划分了 2个层序、15个四级层序和 4 0多个五级层序 .剖析了滦平扇三角洲沉积构成 ,认为它是属同生断裂构造控制的近源陡坡粗粒浅水为主的扇三角洲体系 ,发育了 3种沉积组合 ,共 17种成因相 .概括了盆地构造活动性对扇三角洲发育的 3种控制模式 ,即构造平静期干旱气候发育了缓坡浅水型扇三角洲 ;沉降作用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发育陡坡半深水-浅水型扇三角洲 ;盆缘抬升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则发育陡坡粗粒扇三角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层序地层 沉积构成 盆地演化 河北滦平
下载PDF
桂西南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序列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史晓颖 侯宇安 帅开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3-170,共18页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由浅水陆棚、地台边缘—斜坡、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和深水盆地4种主要的沉积类型组成,自北向南呈现由浅到深的规律性分布。深水区地层以含锰粘土岩、硅质岩、滑塌角砾灰岩和普遍发育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与盆地边缘差别...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由浅水陆棚、地台边缘—斜坡、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和深水盆地4种主要的沉积类型组成,自北向南呈现由浅到深的规律性分布。深水区地层以含锰粘土岩、硅质岩、滑塌角砾灰岩和普遍发育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与盆地边缘差别显著。以斜坡相区生物地层控制良好的层序地层和重要事件为桥梁,建立了深水区地层序列、主要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其与不同相区的年代地层对比关系。深水区岩浆活动可识别D1晚期—D2早期、D3晚期—C1早期、C2中期—P1早期以及P3—T1早期4个幕式活跃期;以洋岛型玄武岩(OIB)为主,滇—桂—越边境地区具洋岛—洋脊型(MORB)过渡特征。枕状玄武岩主要集中在C1早期、C2中期—P1早期和T1早期三个时段,其中C2—P1玄武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研究表明右江盆地是晚古生代发育于扬子与印支地块间的小洋盆,属东特提斯多岛洋的一部分。其沉积演化经历了浅水陆表海盆地(D1)、深水裂谷盆地(D2—D3)、扩张洋盆(C1—P2)、收缩洋盆(P3—T2早期)、残余盆地(T2晚期—T3早期)五个阶段。盆地西南缘可能属印支地块的北部边缘,而盆地北部属扬子地块的西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深水沉积 晚古生代地层序列 岩浆活动幕 盆地演化 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从层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全国第5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因业 顾家裕 +1 位作者 施和生 侯宇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20,226,共5页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的几种常用技术。2)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在非构造圈闭精细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用于预测与层序及体系域演化密切相关的油气藏。3)在湖盆沉积中,发现了与强制海退体系域相似的强制湖退体系域。4)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加强。5)高频层序地层学、天文地层学及其古海洋事件—生物礁储层形成演化相关关系研究的成果对于油气勘探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体系域 岩性油气藏 非构造圈闭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