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脐环穴结合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侯宏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7-040,共4页
分析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样本选取的时间、样本对象等分别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120例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其提供针刺脐环穴... 分析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样本选取的时间、样本对象等分别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120例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其提供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阿普唑仑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论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血清指标改善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效果等更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 采用针刺脐环穴联合交泰丸治疗的方式对心肾不交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纠正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脐环穴 交泰丸 心肾不交型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宏宾 吴红丽 刘冬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42-943,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天麻素注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用法同A组。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用量用法同A组。3组疗程均为14d。观察3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复发率。结果:A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和C组(P均<0.05),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均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TIA,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等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钙 天麻素注射液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和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侯宏宾 《蛇志》 2012年第3期293-295,共3页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其急性期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2]。急性脑梗死的处...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其急性期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2]。急性脑梗死的处理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7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宏宾 吴红丽 刘冬妮 《内科》 2010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复方归龙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血液...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复方归龙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 (1)观察组基本痊愈17例(22.4%),显著进步37例(48.7%),进步15例(19.7%),总有效率90.8%;对照组则分别为12例(15.8%)、27例(35.5%)、21例(27.6%),总有效率78.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复方归龙汤
下载PDF
加快发展饲草料青黄贮机械加工进程
5
作者 侯宏宾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5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饲草料机械化收获加工工作 包头市 内蒙古 奶牛养殖业 农机服务组织
下载PDF
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6
作者 徐健冰 侯宏宾 +1 位作者 张少霞 姚秀清 《内科》 201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 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 (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住院患者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6例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宏宾 吴红丽 刘冬妮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黛力新及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痰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黛力新及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痰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针对性方剂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39.3%,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和73.2%(P﹤0.01);HAMD量表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SD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消化道和自主神经功能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管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宏宾 陈勇 +1 位作者 徐健冰 卓一聪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18期1393-1396,1400,共5页
目的脑卒中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本研究观察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3-02-23-2016-03-23梧州市万秀区富民卫生服务中心枣冲社区和东山社区21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资... 目的脑卒中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本研究观察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3-02-23-2016-03-23梧州市万秀区富民卫生服务中心枣冲社区和东山社区21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资料分层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定期或不定期社区门诊健康知识宣教和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进行综合干预1年。比较两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服务满意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rating and daily life ability,ADL)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2.2%,χ~2=28.761,P=0.001;临床表现知晓率为99.1%,高于对照组的75.0%,χ~2=27.739,P=0.001;预防措施知晓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2.4%,χ~2=12.936,P=0.001;偏瘫康复措施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0.4%,χ~2=31.416,P=0.001。观察组服务态度(χ~2=22.041,P=0.001)、服务形式(χ~2=29.036,P=0.001)、服务内容(χ~2=16.397,P=0.001)、服务效果(χ~2=26.075,P=0.001)等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指标中生存质量评分为(3.86±0.93)分,高于对照组的(3.54±0.82)分,t=2.682,P=0.008;健康状况评分为(3.84±0.91)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83)分,t=2.784,P=0.006;心理评分为(18.17±5.24)分,高于对照组的(15.29±4.06),t=4.515,P=0.001;生理评分为(19.65±6.36)分,高于对照组的(16.31±4.12)分,t=4.581,P<0.001;社会关系评分为(13.35±3.24)分,高于对照组的(11.23±2.39)分,t=5.472,P=0.001;环境评分为(19.94±6.73)分,高于对照组的(17.35±5.41)分,t=3.117,P=0.002。观察组ADL评分为(21.06±5.32)分,低于对照组的(25.34±6.51)分,t=5.291,P=0.001。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降低其行为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家庭医生式 管理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