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温灸、刺络放血治疗慢性颈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勾志静 王淑洁 +4 位作者 陈靖军 赵永凯 赵向波 宋媛媛 侯宏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温灸、刺络放血对慢性颈肩痛患者效果观察。方法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颈肩痛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温灸和刺络放血治疗,研究组联合苍龟探... 目的研究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温灸、刺络放血对慢性颈肩痛患者效果观察。方法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颈肩痛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温灸和刺络放血治疗,研究组联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57%(31/38)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66%(29/30)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倦乏力、肩部肿胀、肢体困重和活动不便积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疲倦乏力、肩部肿胀、肢体困重和活动不便积分、VAS评分、Mell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3/38),与研究组6.66%(2/3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温灸、刺络放血对慢性颈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龟探穴针 温灸 刺络放血 慢性颈肩痛
下载PDF
利湿泻浊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沉、尿酸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宏理 张永红 +1 位作者 马琳琳 张雪 《陕西中医》 2017年第8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研究利湿泻浊汤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对于患者血沉、尿酸等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 目的:研究利湿泻浊汤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对于患者血沉、尿酸等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利湿泻浊汤进行治疗;治疗1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胀、VAS评分与颜色均有所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研究组上述各项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A、ESR均有所好转,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ESR及Scr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利湿泻浊汤能够有效改善痛风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患关节相关症状,促进血沉、尿酸等指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利湿泻浊汤 血沉尿酸
下载PDF
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宏理 马琳琳 +5 位作者 曹焱 张丽丽 张万义 张永红 王玉丽 许素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23-123,共1页
背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抗原性发生变化的自身IgG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IgG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5年6月... 背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被定义为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抗原性发生变化的自身IgG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IgG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层次分组,小于16岁为幼年组,16-60岁为中青年组,大于60岁为老年组。每组各挑选30例,比较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结论:关于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患者发热、血液系统受累,幼年组的水平比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高(P〈0.05);关于白细胞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尿素氮、肌酐,幼年组的水平比青年组和老年组低(P〈0.05)。提示: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各异,幼年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患者发热、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情况高,而白细胞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尿素氮、肌酐水平较低,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特征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侯宏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S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三组。西医组33例甲氨蝶呤,10mg/次,1次/d,口服。关节疼痛明显口服非甾类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三组。西医组33例甲氨蝶呤,10mg/次,1次/d,口服。关节疼痛明显口服非甾类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50mg/次,2次/d,饭后口服。中医组33例桂芍知母汤(防风、白术、桂枝各12g,麻黄、芍药各10g,甘草6g,生姜14g,知母、附子各11g),1剂/d,水煎500mL,早晚饭后口服。针灸:针刺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法,1次/d,随后温针2次。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肉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中西结合组33例联合西药组和中药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中医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9%。西医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76%。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桂芍知母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桂芍知母汤 针灸 间接灸 甲氨蝶呤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随机平行
下载PDF
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红 王笑青 +6 位作者 张万义 沙莎 许素琴 王玉丽 侯宏理 曹焱 张丽丽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2期10-15,共6页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 目的:比较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右旋布洛芬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的血清含量,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1急性期反应物、炎性细胞因子及关节疼痛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9.30±35.20)mm·h-1,(42.40±29.20)mm·h-1,t=3.305,P=0.001;(42.40±33.00)mg·L-1,(12.00±14.80)mg·L-1,t=5.846,P=0.000;(131.10±93.90)IU·m L-1,(91.70±71.50)IU·m L-1,t=2.161,P=0.034;(124.80±31.20)pg·m L-1,(110.00±28.70)pg·m L-1,t=3.198,P=0.002;(33.10±7.39)ug·g-1,(29.50±8.59)ug·g-1,t=4.561,P=0.000;(6.12±0.89)分,(3.46±1.44)分,t=4.482,P=0.005],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58.50±33.70)mm·h-1,(41.70±27.80)mm·h-1,t=2.206,P=0.034;(31.70±28.00)mg·L-1,(13.80±16.70)mg·L-1,t=2.449,P=0.019;(159.30±83.80)IU·m L-1,(105.00±53.70)IU·m L-1,t=2.569,P=0.014;(114.20±32.70)pg·m L-1,(117.60±31.80)pg·m L-1,t=2.038,P=0.049;(35.80±8.26)ug·g-1,(34.90±8.03)ug·g-1,t=2.509,P=0.016;(5.85±1.12)分,(3.75±1.18)分,t=2.850,P=0.007];2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20±32.80)mg·L-1,(17.80±33.70)mg·L-1,t=1.687,P=0.097;(39.30±55.20)IU·m L-1,(53.40±69.90)IU·m L-1,t=-0.848,P=0.400;(12.80±39.10)pg·m L-1,(-3.40±41.50)pg·m L-1,t=1.485,P=0.143];治疗组血沉、白介素-1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26.80±31.50)mm·h-1,(7.70±35.60)mm·h-1,t=2.121,P=0.038;(2.25±1.30)ug·g-1,(0.80±0.81)ug·g-1,t=2.117,P=0.039;(3.11±1.94)分,(2.10±1.58)分,t=2.014,P=0.049]。2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西医疗效标准,治疗组达到ACR70标准8例、达到ACR50标准16例、达到ACR20标准11例、未达到ACR20标准5例,对照组达到ACR70标准3例、达到ACR50标准5例、达到ACR20标准5例、未达到ACR20标准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455,P=0.000)。按照中医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5.864,P=0.000)。结论:分别采用顽痹清丸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均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关节疼痛;但是,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在降低血沉、白介素-1水平,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顽痹清丸 白芍 消炎药 非甾类 抗风湿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笑青 张永红 +3 位作者 侯宏理 王玉丽 许素琴 曹焱 《中医正骨》 2013年第3期41-43,46,共4页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25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25例)采用口服顽痹清丸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B组患者(28例)采用口服安慰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氨蝶呤片和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2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类风湿因子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P=0.944);A组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t=-5.305,P=0.000;t=-2.847,P=0.001;t=-4.807,P=0.000)。②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Z=-2.600,P=0.009)。③A组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2例患者出现咽喉疼痛;B组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3例患者出现咽喉疼痛。经对症处理后,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消失。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采用顽痹清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水平,缓解关节疼痛,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痹证 顽痹清丸 消炎药 非甾类 抗风湿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的白血病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玉丽 张永红 +3 位作者 侯宏理 许素琴 吕秉舒 曹焱 《中医正骨》 2007年第3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疼痛 首发症状 误诊 临床表现 患病率
下载PDF
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IL-6、IL-8及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曹焱 陈海 +1 位作者 侯宏理 闫佳恒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RA患者289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141例、治疗组148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RA患者289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141例、治疗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甲氨蝶呤联合普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和痹方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分别采集血液、滑膜液测定IL-6、IL-8、IL-17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RA患者采用和痹方与西药联合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和痹方 白介素-6 白介素-8 白介素-17
下载PDF
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笑青 张永红 +4 位作者 王玉丽 许素琴 曹焱 侯宏理 李洛宜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比...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下降幅度、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A组血沉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4);A组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及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t=4.209,P=0.035;t=5.429,P=0.000)。②A组的疗效优于B组(Z=-2.755,P=0.006)。结论: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改善肌腱附着点炎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中药离子透入 肌腱附着点炎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勾志静 王淑洁 侯宏理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0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磁振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磁振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以及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 45%,对照组有效率为79. 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A评分、PRIS评分、VAS评分及PP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Oswestry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身痛逐瘀汤 磁振热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双醋瑞因联合甲氨喋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焱 侯宏理 闫佳恒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入该科的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入该科的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数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既定的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得以改善,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对比上,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 (IL-1)在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上,两组患者均有不同例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同时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双醋瑞因 甲氨蝶呤片
下载PDF
瑞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玉丽 张永红 +3 位作者 许素琴 侯宏理 曹焱 吕秉舒 《中医正骨》 2005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瑞特综合征 临床分析 2001-2002年 关节炎症状 临床表现 总结报告 尿道炎 结膜炎 常见病
下载PDF
细胞焦亡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秋苑 刘又文 +2 位作者 岳辰 侯宏理 张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209-5213,共5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机体关节部位,特征为持续性滑膜炎症,研究提示促炎性的细胞焦亡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蛋白3、...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机体关节部位,特征为持续性滑膜炎症,研究提示促炎性的细胞焦亡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例(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期选取伴膝关节积液的骨关节炎患者30例(骨关节炎组),健康受试者40例(对照组)。检测并记录3组受试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水平和类风湿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关节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4项因子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清中的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关节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高于骨关节炎组(P<0.05-0.01);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8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呈正相关;③提示细胞焦亡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细胞焦亡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焦亡 血清 关节液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宏理 马琳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7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甙片...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量、以及关节压痛数量等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治疗后的好转率、满意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为34例、晨僵时间为(35.4±7.4)min,关节肿痛数量为(10.7±1.2)个、关节压痛数量为(12.3±3.2)个;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为25例、晨僵时间为(64.1±11.4)min,关节肿痛数量为(14.3±1.6)个、关节压痛程度为(19.8±1.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73.34%、好转率为22.97%、无效率为3.69%、总有效率为95.14%;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7.21%、好转率为14.72%、无效率为18.07%、总有效率为7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片 甲氨蝶呤 活动性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邢伟鹏 李无阴 +1 位作者 侯宏理 田涛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Medline、Pub Med、Elsevier数据库和The Cochr...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Medline、Pub Med、Elsevier数据库和The Cochrane Library,并查阅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单用沙利度胺或者沙利度胺联合其他常规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或者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有效率、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胸廓活动度、枕臂距、Schober试验结果、晨僵时间及外周关节肿痛数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RCT,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OR=2.50,95%CI(1.36,4.62),P=0.003]、胸廓活动度[MD=0.22,95%CI(0.01,0.42),P=0.04]、枕臂距[MD=-0.82,95%CI(-1.32,-0.32),P=0.001]、Schober试验结果[MD=0.64,95%CI(0.28,0.99),P=0.000 4]、晨僵时间[MD=-2.33,95%CI(-3.92,-0.73),P=0.00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BASDAI评分[MD=-4.40,95%CI(-8.96,0.16),P=0.06]、ESR[MD=-3.51,95%CI(-7.76,0.74),P=0.11]、CRP水平[MD=-1.60,95%CI(-3.22,0.03),P=0.05]、外周关节肿痛数[MD=-0.06,95%CI(-0.29,0.17),P=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对患者中轴关节症状的改善有更明显的效果;而在外周关节功能的改善及炎性指标的控制方面,沙利度胺与常规用药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沙利度胺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瑜伽练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 岳辰 +2 位作者 曹焱 许素琴 侯宏理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要求患者每周进行5次瑜伽练习,持续12周。在入组时和入组12周后评估并比较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 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要求患者每周进行5次瑜伽练习,持续12周。在入组时和入组12周后评估并比较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最终38例完成试验。12周后,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VAS评分、HAQ评分和PSQI评分较瑜伽练习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和DAS28评分较瑜伽练习前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瑜伽练习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焦虑、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瑜伽练习 抑郁 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宏理 张永红 +1 位作者 马琳琳 张雪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834-838,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关节数、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分别为(3.0±1.2)个、(2.3±0.4)分、(0.7±0.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1.7)个、(3.9±0.6)分、(1.1±0.2)h];观察组握力为(126.5±41.4)mm Hg,对照组为(98.7±35.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分别为(43.8±12.3)IU·L^(-1)、(80.1±5.3)RU·mL^(-1)、(31.8±5.6)mm·h^(-1)、(18.5±4.1)mg·L^(-1),对照组为(66.2±15.1)IU·L^(-1)、(92.5±6.2)RU·mL^(-1)、(52.1±5.4)mm·h^(-1)、(27.5±4.3)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G、IgM、IgA水平分别为(14.6±2.6)g·L^(-1)、(2.5±0.7)g·L^(-1)、(3.0±0.7)g·L^(-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8)g·L^(-1)、(1.8±0.5)g·L^(-1)、(2.4±0.6)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R20、ACR50、ACR70患者的比例为46.5%、37.2%、16.3%,对照组为25.6%、20.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感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系统)、血小板减少、血管炎、肝功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对照组为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肿胀关节数、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提高患者握力和免疫功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功能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顽痹清丸对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清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秋苑 岳辰 +3 位作者 刘又文 郭珈宜 侯宏理 张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0-1247,共8页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细胞焦亡的角度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4例RA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细胞焦亡的角度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4例RA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口服顽痹清丸,每次6 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包括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水平。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研究81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41%(26/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0%(1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CRP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血清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对照组为30.00%(12/4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痹清丸可能通过参与调节血清细胞焦亡相关因子,降低炎症水平,从而改善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证 细胞焦亡 炎症因子 顽痹清丸
原文传递
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伟鹏 李无阴 侯宏理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2例;对照组剔除4例,实际完... 目的:观察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顽痹清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2例;对照组剔除4例,实际完成观察者4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清丸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白芍总苷胶囊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白芍总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顽痹清丸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 岳辰 +5 位作者 曹焱 马琳琳 闫佳恒 陈哲 许素琴 侯宏理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0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AS患者63例,统计骨密度值、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score, SASSS),并根据SASSS评分将AS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AS患者63例,统计骨密度值、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score, SASSS),并根据SASSS评分将AS患者分为进展组(△SASSS评分≥2分)13例和无进展组(△SASSS评分<2分)5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进展组随访时间[(36.85±10.24)个月]较无进展组[(28.98±11.39)个月]长(P<0.05),骨赘形成比率(84.6%)高于无进展组(52.0%)(P<0.05),2组体质量指数、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骨密度降低比率、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SASSS评分、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应用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有骨赘形成(HR=6.278,95%CI:1.819~38.158,P=0.017)、骨密度降低(HR=2.625,95%CI:1.011~7.565,P=0.048)是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危险因素;已有骨赘形成(HR=5.594,95%CI:1.179~33.512,P=0.036)、骨密度降低(HR=1.254,95%CI:1.034~3.101,P=0.042)是AS患者发生新增骨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赘形成、骨密度减低是AS患者发生脊柱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放射学进展 骨赘 骨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