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尾矿库中核素U(Ⅵ)的扩散迁移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康丽 周书葵 +4 位作者 刘迎九 方良 常哲 侯康龙 王浩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0-1164,共5页
利用自制的设备,采用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了不同参数土壤中铀溶液的质量浓度,通过Fick扩散第二定律推导的公式计算其扩散系数。并对比氯离子迁移试验,探讨了时间、距离、土质、孔隙度等对铀扩散的影响,进而研究尾矿库中核素U(Ⅵ)的运移... 利用自制的设备,采用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了不同参数土壤中铀溶液的质量浓度,通过Fick扩散第二定律推导的公式计算其扩散系数。并对比氯离子迁移试验,探讨了时间、距离、土质、孔隙度等对铀扩散的影响,进而研究尾矿库中核素U(Ⅵ)的运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铀和氯离子在砂质土壤中的扩散均比在黏质土壤中快,氯离子在黏土中的扩散系数D=0.354×10^(-3)m^3/d,在砂土中的扩散系数D=1.830×10^(-3)m^3/d,铀在黏土的扩散系数D=0.950×10^(-3)m^3/d,在砂土中的扩散系数D=1.623×10^(-3)m^3/d;铀在土壤中的质量浓度随扩散时间延长逐渐增大,且与扩散距离呈比例关系;铀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随土壤孔隙度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扩散系数 核素U 黏质土壤 砂质土壤
下载PDF
不同固定剂对铀尾矿库中铀稳定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书葵 侯康龙 +3 位作者 刘迎九 王浩铭 李智东 张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9,共7页
利用壳聚糖、凹凸棒土、还原铁粉和羟基磷灰石4种固定剂对铀尾矿库中的铀进行固定化处理,通过逐级化学提取法和毒性浸出试验(TCLP)研究了铀尾矿库中铀的形态分布特征与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剂对铀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壳聚... 利用壳聚糖、凹凸棒土、还原铁粉和羟基磷灰石4种固定剂对铀尾矿库中的铀进行固定化处理,通过逐级化学提取法和毒性浸出试验(TCLP)研究了铀尾矿库中铀的形态分布特征与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剂对铀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壳聚糖、凹凸棒土和还原铁粉掺杂后主要促进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铀向其他较稳定结合态铀转化,羟基磷灰石掺杂显著提高了残渣态铀的含量。固定能力强弱依次为:羟基磷灰石>还原铁粉>凹凸棒土>壳聚糖。TCLP结果表明:壳聚糖增强了铀的活性,浸出量增加4%~23%;羟基磷灰石降低铀的浸出量近80%,是铀尾矿库中铀稳定效果较好的一种固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剂 铀尾矿库 固定 形态分布
下载PDF
铀尾矿库浅层土壤中核素U的析出及固定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铭 常哲 +3 位作者 周书葵 侯康龙 张建 李智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3-348,共6页
试验以湖南某大型铀矿冶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在开放体系下间歇式的半动态淋滤试验,特别考察了酸雨条件下铀尾矿库浅层土壤核素U的析出机理。通过Fick扩散理论;并运用有限元回归方法分析核素U在不同固定添加剂的固定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铀... 试验以湖南某大型铀矿冶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在开放体系下间歇式的半动态淋滤试验,特别考察了酸雨条件下铀尾矿库浅层土壤核素U的析出机理。通过Fick扩散理论;并运用有限元回归方法分析核素U在不同固定添加剂的固定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铀尾矿库浅层土壤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析出机理以表面洗脱为主导作用,使用固定添加剂后析出机理以表面溶解为主导作用。以石灰为固定添加剂,铀在第20 d后重新析出;析出液中铀含量随时间增加而不断递增,以石灰和磷酸氢二胺为组合固定添加剂;其固定效果优于石灰单独作用的固定效果;其结果表明铀的析出浓度低于尾矿库中铀浓度的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核素U 固定 酸雨
下载PDF
Fe^0-PRB技术在铀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书葵 张建 +4 位作者 刘迎九 方丰荣 侯康龙 王浩铭 李智东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8,36,共9页
介绍了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PRB技术的反应机理和结构类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Fe^0-PRB技术在铀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上的方法、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为铀尾矿地区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零价铁 PRB 含铀废水 地下水修复
下载PDF
固定粒子三维电解法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俊 鄢恒珍 +2 位作者 侯康龙 李季霞 曾瑶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81,共4页
采用三维电解法处理某高校食堂餐饮废水,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电流密度、p H值及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即活性炭投加量为18 g、电流密度为60 m A/cm2、p H值为6、电解时间为35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 采用三维电解法处理某高校食堂餐饮废水,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电流密度、p H值及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即活性炭投加量为18 g、电流密度为60 m A/cm2、p H值为6、电解时间为35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对COD、氨氮、SS的去除率分别为93.6%、83.0%、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废水 三维电解 固定粒子电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