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小关节强直与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 陈海明 侯德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r-axSpA)患者小关节强直与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r-axS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低剂量CT(LDCT)检查,观察患者C_(2)~S_(1)关节强直发生情况及其与改良Schober... 目的探讨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r-axSpA)患者小关节强直与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r-axS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低剂量CT(LDCT)检查,观察患者C_(2)~S_(1)关节强直发生情况及其与改良Schober试验和巴斯功能指数(BASFI)的关系。结果C_(2-3)~C_(7)-T_(1)节段小关节强直平均值0.16~0.20分,颈段平均值为0.84分;胸段T_(1-2)~T_(12)-L_(1)节段小关节强直平均值0.27~0.48分,胸段平均值4.17分;L_(1-2)~L_(5)-S_(1)节段小关节强直平均值为0.27~0.33分,腰段平均值1.47分;全脊柱平均值6.48分。全脊柱小关节强直得分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ASDAI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病程、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改良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血沉(ESR)、CT韧带骨赘评分(CTSS)存在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关节强直得分与改良Schober试验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BASF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关节强直与r-axSpA患者脊柱运动和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小关节强直 功能损害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改良后内与后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侯德泰 张正 靳睿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取后外侧入路,在腓骨肌与拇长屈肌之间显露后踝,复位后用2枚空心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后、外踝固定完毕后...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取后外侧入路,在腓骨肌与拇长屈肌之间显露后踝,复位后用2枚空心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后、外踝固定完毕后改平卧位常规固定内踝。后踝骨折块偏内侧者,取内踝后内侧切口。结果 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1(8~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根据踝关节功能Baid-Tackson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切口显露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显露充分,容易复位固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踝骨折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德泰 刘应忠 +1 位作者 张正 刘向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844-845,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双钢板复位内固定。结果 16例获得12~16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无尺神经损伤并发症。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1... 目的探讨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双钢板复位内固定。结果 16例获得12~16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无尺神经损伤并发症。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在不破坏伸肘装置的情况下较充分显露并完成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创伤小,可早期活动关节,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 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应忠 侯德泰 +4 位作者 曹伟 薛健 马宝忠 陈海明 杨有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0期1943-1945,19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 目的:对比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行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通过放射学及踝关节功能共同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放射学及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2%(3/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9/61)(2=5.194,P=0.031)。结论:相比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更显著,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以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术 钢板内固定术 PILON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