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模式与密度互作对高粱冠层结构及生产潜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洋 郑宏峰 +2 位作者 董明宇 王佳旭 侯志研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品种辽糯22为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与宽窄行种植两种种植模式,97 500株/hm2、10 500株/hm2、11 250株/hm2、12 000株/hm2等4个种植密度,测定分析农艺性状、冠层结构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品种辽糯22为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与宽窄行种植两种种植模式,97 500株/hm2、10 500株/hm2、11 250株/hm2、12 000株/hm2等4个种植密度,测定分析农艺性状、冠层结构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了籽粒产量,降低了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增加了高粱株高,降低了茎粗、穗长、茎叶夹角和叶片垂直率,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模式叶片空间分布更合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宽窄行种植 冠层结构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刘洋 蔡广兴 +5 位作者 张蕾 董智 董俊 苏建党 张晓鹏 侯志研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为探明优质、耐密的玉米品种辽单1211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23年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阜新镇,以辽单1211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了6.0、6.75、7.50、8.25万株/hm^(2)共4个密度水平,并研究分析了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为探明优质、耐密的玉米品种辽单1211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23年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阜新镇,以辽单1211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了6.0、6.75、7.50、8.25万株/hm^(2)共4个密度水平,并研究分析了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单1211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8.2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11 065.00 kg/hm^(2);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和百粒质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茎粗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单1211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3
作者 董智 侯志研 +5 位作者 张晓红 苏建党 董俊 刘洋 白伟 冯良山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在辽西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趋势。本研究以秸秆全覆盖免耕定位示范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全机械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全覆盖免耕相较于传统耕作,可有效提高玉米抗... 在辽西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趋势。本研究以秸秆全覆盖免耕定位示范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全机械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全覆盖免耕相较于传统耕作,可有效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玉米增产10.66%以上,种植纯效益每hm^(2)提高3635元,化肥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8.10%和10.76%,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1.60%、全生育期减排22.10%。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地区能够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和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覆盖 免耕 二比空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侯志研 杜桂娟 +5 位作者 孙占祥 郑家明 于希臣 惠成章 李喆 王松林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培肥效果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阜新地区玉米新品种引选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志研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冯良山 赵海岩 常程 郝楠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引进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沈单16号,除了辽单43号外,其它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辽单565号和丹玉86号最为明显,产量提高20.99%和15.95%。利用开雄花至抽丝的间隔时间、棒三叶均角、6 h叶片失水... 对引进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沈单16号,除了辽单43号外,其它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辽单565号和丹玉86号最为明显,产量提高20.99%和15.95%。利用开雄花至抽丝的间隔时间、棒三叶均角、6 h叶片失水率、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等评判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各品种综合抗旱系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8599**),初步认为在干旱年份可以作为玉米抗旱性的重要指标。对参试的玉米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表明,辽单565号、丹玉86号、沈玉21号三个玉米品种属高抗旱性品种,沈玉22号、丹玉57号和沈单16号属中抗旱性品种,辽单30号和辽单43号属不抗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抗旱性 阜新
下载PDF
阜新地区春小麦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志研 朱勇 +2 位作者 惠成章 董俊 刘洋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阜新地区 春小麦 玉米 间作 栽培技术 产量 品种
下载PDF
适宜阜新地区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志研 杜桂娟 +1 位作者 惠成章 李喆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阜新地区 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 品种筛选 产量 生育期 病害
下载PDF
辽宁省台安县农业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8
作者 侯志研 张道昱 +2 位作者 孙占祥 郑家明 冯良山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择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系统稳定与结构功能、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采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辽宁省台安县14个乡镇划分为北部风沙绿化生态恢复区、西南稻鱼洼地生...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择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系统稳定与结构功能、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采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辽宁省台安县14个乡镇划分为北部风沙绿化生态恢复区、西南稻鱼洼地生态保护区、东南两河平原生态建设区和中部城镇工业污染控制区4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分区结果,指出了各区以后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9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侯志研 刘洋 冯良山 杨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形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宜,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2年平均产量为8882.36 kg hm 2,比对照增加6.51%,增产的原因是百粒重和穗行数的显著提高;中密品种以大垄双行和三比空种植模式为宜,2种种植模式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且与耐密品种表现不同,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294.58 kg hm 2和8188.30 kg hm 2,比对照增加21.36%和19.81%,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大垄双行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辽西地区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洋 孙占祥 +4 位作者 白伟 郑家明 侯志研 张莹 文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理,并达显著水平。间作种植的大豆产量较单作种植有所下降,灌溉处理的间作模式比单作模式减产15.49%,雨养处理间作模式比单产模式减产29.76%;间作模式在灌溉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模式;综合分析表明辽西地区玉米大豆间作4∶4模式是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作物生长 产量
下载PDF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9,共6页
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殖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 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殖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cm)低1.33cm。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有效耕层土壤量分别为2.27×10^6、1.97×10^6、1.95×10^6、1.79×10^6kg/hm2,均低于正常有效耕层土壤量(2.72×10^6kg/hm2),分别低16.5%、27.6%、28.3%、34.2%。但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值分别为l32,1.38、1.33、1.33g/cm3,均高于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质量范围(1.1~1.3g/cm3)。同时,辽两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也较为低下,其中速效P总变异趋势最大,pH值总变异趋势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土壤耕层 犁底层 养分状况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辽宁阜新地区玉米品种评价 被引量:22
12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品种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对玉米高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辽宁阜新地区品种混杂多样的特点,在2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2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单565、郑单... 品种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对玉米高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辽宁阜新地区品种混杂多样的特点,在2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2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单565、郑单958、沈玉21、金玉228、良玉11、世宾28、辽单632、沈农T19、东亚56、铁丰88、东单90、登海3686的关联度分别为0.8999,0.8520,0.8271,0.8257,0.7863,0.7761,0.7592,0.7584,0.7505,0.7490,0.7371,0.7136,说明适宜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为辽单565、良玉11、金玉228和郑单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阜新地区 玉米品种 评价
下载PDF
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冯良山 孙占祥 +4 位作者 曹敏建 侯志研 惠成章 刘洋 李金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磷肥的起始增产速率最大,其次为氮肥,坐水量、钾肥和密度分列第三、四、五位;随着因素水平的提高,各因素的增产速率均下降,下降的快慢顺序为磷肥〉密度≈氮肥〉坐水量〉钾肥;当坐水量为46.25 t/hm2、氮肥(N)为327.68 kg/hm2、磷肥(P2O5)为149.10 kg/hm2、钾肥(K2O)为189.24 kg/hm2、密度为71 172.00株/hm2,产量可达14 059.62 kg/hm2;玉米产量大于10 560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坐水量为41~54 t/hm2,氮肥(N)用量为276~348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145~16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166~217kg/hm2,种植密度为64 728~72 726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坐水播种 高产栽培 半干旱区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莹 孙占祥 +6 位作者 李爽 冯良山 杨宁 刘洋 侯志研 白伟 文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6,共4页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水量平衡法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作和间作模式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大豆间作的农田实际蒸散量比玉米、大豆单作分别低15.37 mm和29mm,水分亏缺量分别比大豆、玉米单作低45....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水量平衡法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作和间作模式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大豆间作的农田实际蒸散量比玉米、大豆单作分别低15.37 mm和29mm,水分亏缺量分别比大豆、玉米单作低45.54 mm和5.68 mm,间作群体作物系数为0.82,介于单作玉米(0.81)和单作大豆(0.83)之间。此外间作模式作物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吻合程度好于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作 间作 玉米 大豆 耗水规律
下载PDF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与性状分析初报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杜桂娟 刘晓宏 +3 位作者 侯志研 李启辉 马凤江 张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45-48,共4页
比较了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表现,并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青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茎叶比、鲜干比2个基本指标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鲜干比与茎叶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依据茎叶... 比较了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表现,并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青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茎叶比、鲜干比2个基本指标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鲜干比与茎叶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依据茎叶比估计鲜干比,反过来,也可以根据鲜干比估计茎叶比;青干草产量与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依据苜蓿的生长速度估计产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比较 性状分析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主要作物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良山 孙占祥 +5 位作者 曹敏建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杨宁 白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4,共5页
采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法和水量平衡法对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日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大,需水量与降水的吻合程度最差,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 采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法和水量平衡法对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区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日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大,需水量与降水的吻合程度最差,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谷子的日需水量、土壤水分亏缺量和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大,由于生育期相对较短,全生育期需水量最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较好;花生的日需水量和土壤水分亏缺量均最小,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与降水吻合程度最好,作物系数平均值较小,作物系数变化较为平稳,生育中前期需水量相对较小。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应为玉米、谷子、花生。从水分经济效益的角度,区域优先种植的作物顺序为花生、玉米、谷子;优先灌溉的作物顺序为花生、谷子、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 主要作物
下载PDF
不同微集水方式对玉米田耗水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良山 孙占祥 +4 位作者 肖继兵 刘洋 侯志研 田建全 尹晓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针对辽西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突出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的效果。本试验条件下T2的保水效果最好,其次为T3,再次为T1,玉米生育... 针对辽西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突出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的效果。本试验条件下T2的保水效果最好,其次为T3,再次为T1,玉米生育期内分别比对照少耗水49.87,43.06,29.39 mm。同时,微集水模式可以降低作物的需水量,T2、T3和T1分别较对照生育期内需水量减少81.66,69.20,48.45 mm,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分别较传统模式降低0.12,0.16,0.09。集水种植各种栽培模式与传统种植相比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尤以T3和T2提高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 土壤耗水量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风沙半干旱区旱地玉米提高降水生产效率的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继兵 杨久廷 +4 位作者 辛宗绪 孙占祥 张玉龙 郑家明 侯志研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研究垄膜沟种微集雨和全地面平铺覆膜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玉米天然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沟垄微集雨结合覆盖有效地利用了垄膜的集雨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在沟内,明显提高了降雨的利用率,... 研究垄膜沟种微集雨和全地面平铺覆膜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玉米天然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沟垄微集雨结合覆盖有效地利用了垄膜的集雨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在沟内,明显提高了降雨的利用率,特别是5mm左右微小降雨的利用率。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最大限度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田间沟垄微集雨技术和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技术能增加玉米产量,提高降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风沙半干旱区 降水生产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免耕对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智 邓林军 +3 位作者 董俊 向午燕 靖凯 侯志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1-74,共4页
研究免耕对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固本玉米综合试验示范基地2014年设置的免耕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传统耕作(ridge tillage,简称RT)、免耕(no tillage,... 研究免耕对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固本玉米综合试验示范基地2014年设置的免耕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传统耕作(ridge tillage,简称RT)、免耕(no tillage,简称NT)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还田(NT-0/33/67/100)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免耕各处理的光合峰值和气孔导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10:00—12:00之间,且免耕各处理光合速率在峰值附近维持的时间较传统耕作长2 h左右;各处理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广口V形"多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17: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2:00左右;各处理蒸腾速率日变化除NT-0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体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免耕各处理(NT-0/33/67/100)的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9.48%、27.01%、37.59%、35.14%。NT-67的产量最高,免耕各处理(NT-0/33/67/100)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1.47%、10.38%、15.87%、12.33%,免耕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更有利于灌浆期光合性能和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玉米 灌浆期 光合特性 秸秆还田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下载PDF
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4 位作者 郑家明 侯志研 刘洋 靖凯 邓林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73,共8页
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中密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在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3种配置方式下,设计51 000株/hm2(常规种植密度水平)、56 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1... 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中密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在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3种配置方式下,设计51 000株/hm2(常规种植密度水平)、56 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10%)和61 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20%)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单作玉米田间优化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群体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群体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效率均有提高。在不同配置间,三比空密疏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一定密度水平(增加10%)条件下,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更有助于中密玉米品种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绿素含量、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单位产量。因此,在本试验和辽西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中密玉米品种以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和56 000株/hm2的密度水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玉米 田间优化 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