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8
1
作者 侯文振 马伟东 马松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期84-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至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A组,35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35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至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A组,35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3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lmm时间、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B组(77.1%)(P<0.05);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持续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下移1 mm的时间均较B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联合
下载PDF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文振 马松权 新怡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4期613-614,共2页
目的对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临床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麝香... 目的对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临床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一年内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长期服用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侯文振 马松权 新怡康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9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联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并分析氢氯噻嗪所起到的作用。方法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12.5mg/d)...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联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并分析氢氯噻嗪所起到的作用。方法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12.5mg/d)复方片剂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的血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8周时对两组患者测量血压以判断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复方片剂 厄贝沙坦 高血压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文振 徐惠敏 张群林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3986-398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的无症状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的治疗以及相关观察,对于观...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的无症状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的治疗以及相关观察,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量、心理以及药物使用等进行综合干预。然后观察各种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吸烟率、摄盐量、体重指数等以及血脂、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干预后,患者的吸烟率明显降低,摄盐喜淡者人数明显增加以及体重指数正常者明显增加,TC、LDL-C、TG下降幅度分别为17.68%、35.46%、9.04%,收缩压平均值以及舒张压均平均值分下降了5.6 mm Hg(1 mm Hg=0.1333 kPa)和5.85 mm Hg,全部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能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心血管疾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伟东 侯文振 +1 位作者 邓育芬 缪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对照组,n=20),于溶栓后1、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 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低(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溶栓治疗再通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功能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功能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抗纤维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申源生 侯文振 +1 位作者 马伟东 吕汉文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6-317,共2页
目的 :探讨抗纤维治疗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 型前胶原 (PC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 N)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41例 CHF患者血清 PC ,HA,LN的含量 ,比较不同程度 CHF患者之间的差异 ,同... 目的 :探讨抗纤维治疗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 型前胶原 (PC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 N)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41例 CHF患者血清 PC ,HA,LN的含量 ,比较不同程度 CHF患者之间的差异 ,同时行抗纤维化治疗 6~ 8周 ,检测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心功能 , 级患者的血清PC ,HA,L N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 级的患者 (P<0 .0 1) ;经抗纤维化治疗 ,血清 PC ,HA,L N水平显著下降(P<0 .0 1)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血清 PC ,HA,LN参与了 CHF的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随 CHF的严重程度而加重 ;抗纤维化治疗 ,能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维化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 纤维化指标 CHF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pelin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巨华 向国 +3 位作者 樊跃平 王国标 侯文振 向祚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9期2035-2037,共3页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分成左心室正常、轻度肥厚、重度肥厚三个组,将三个组的血清Apelin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血清Apelin水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度肥厚组低于左室正常组、左室正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程度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分成左心室正常、轻度肥厚、重度肥厚三个组,将三个组的血清Apelin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血清Apelin水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度肥厚组低于左室正常组、左室正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显著低于重度肥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来看,血清Apelin水平与轻度肥厚组LVMI呈负相关、与重度肥厚组LVMI呈正相关(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Apelin有关,Apelin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Apelin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专科门诊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危险的评估与综合干预观察
8
作者 徐惠敏 侯文振 张群林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危险的评估与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该院门诊因非心血管疾病就诊的成人采用2010年欧洲心血管评估系统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评估为中度危险的186例及高度危险的114例人员纳入研究,所...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危险的评估与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该院门诊因非心血管疾病就诊的成人采用2010年欧洲心血管评估系统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评估为中度危险的186例及高度危险的114例人员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研究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强化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中显示,强化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对比显示,干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强化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具有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的人群血压、血脂水平,并能够降低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干预
下载PDF
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9
作者 徐惠敏 侯文振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对146例门诊健康体检中确诊的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查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1146例患者中,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58例,占39.7%;机... 目的:探讨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对146例门诊健康体检中确诊的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查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1146例患者中,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58例,占39.7%;机关事业单位普通科员43例,占29.5%;工人或农民24例,占16.4%;技术岗位人员21例,占14.4%,不同职业的患者之间无症状高血压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构成新发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13.1%)、运动量缺乏(12.9%)、高盐高钠饮食(10.0%)、心血管病家族史(9.2%)等。结论:新发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具有职业分布的特点,其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运动量缺乏、高盐高钠饮食、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应结合我国国情与临床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无症状高血压 临床特征 职业分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祚再 侯文振 樊玲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g/次,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g/次,2次/d,连续6周。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h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HRV各项指标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改善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申源生 朱楚豪 +4 位作者 陈伯培 吕汉文 曾宏 马伟东 侯文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9期520-52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 M 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早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内皮素( E T)和血清一氧化氮( N 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对静脉溶栓前后血管再通组(30 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 M 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早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内皮素( E T)和血清一氧化氮( N O)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对静脉溶栓前后血管再通组(30 例),与未通组(22 例)的 A M I患者及 20 例正常人上述 3 种血管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 A M I时患者c G R P 再通组(3864±714)ng/ L,未通组(3298±1007)ng/ L; N O 再通组(1871±356)μm ol/ L,未通组(1485±404)μm ol/ L; E T再通组(13262±3163)ng/ L,未通组(16733±3061)ng/ L;对照组分别为(5294±1417)ng/ L、(2117±634)μm ol/ L和(6665±1063)ng/ L,未通组较再通组变化更为明显。溶栓后12 小时,各组c G R P、 N O 有所回升,但未通组c G R P仍显著低于再通组( P< 005);再通组 E T 继续升高,未通组则开始下降。溶栓后24 小时,2 组c G R P和 N O 继续升高,再通组 E T 下降,未通组则略有升高。结论:血浆c G R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心肌梗塞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管再通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TNF-a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向祚再 侯文振 樊玲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6例给予络活喜和洛汀新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上吡格列酮每天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6例给予络活喜和洛汀新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上吡格列酮每天1次,每次30毫克口服,连续6周;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a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TN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TNF-a水平较健康者增高,吡格列酮能使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吡格列酮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心电监护预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评价初探
13
作者 曾润才 申源生 +2 位作者 张加奎 侯文振 吴伟琼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技术对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AMI患者使用监护仪连续监测溶栓治疗时ST段变化及心律改变情况。结果:35例(53.8%)ST段迅速回降,37例(56.9%...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技术对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AMI患者使用监护仪连续监测溶栓治疗时ST段变化及心律改变情况。结果:35例(53.8%)ST段迅速回降,37例(56.9%)出现心律改变。符合冠状动脉再通的34例中29例(85.3%)出现ST段迅速回降30例(88.2%),出现心律改变28例(82.4%),监测到两项心电变化指标。不符合再通条件的31例中6例(19.4%)出现ST段迅速回降,7例(22.6%)出现心律改变。结论:应用心电监护技术仅以单一心电变化指标预测冠状动脉再通特异性差;以两项指标组合预测再灌注的敏感性为82.4%,临床上可以此作为早期间接预测冠状动脉再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溶栓疗法 心电监护
下载PDF
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润才 申源生 +1 位作者 张加奎 侯文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方法将76例老年大面积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及B组(25例)每天静脉点滴25%硫酸镁10~15ml和极化液,12~14天,A组同时用利...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方法将76例老年大面积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及B组(25例)每天静脉点滴25%硫酸镁10~15ml和极化液,12~14天,A组同时用利多卡因72小时(首剂50~100mg静脉注射后按2~3mg/min静脉点滴);C组(21例)静脉点滴极化液12~14天,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利多卡因(用法同A组)。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30.0%和10.0%)及B组(28.0%和12.0%)均显著低于C组(71.4%和47.6%)(均为P<0.01),A组与B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A组(81.3%)及C组(82.4%)均明显高于B组(28.6%)(均为P<0.01),A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有效率,A组(81.8%)及B组(77.8%)均显著高于C组(18.2%)(均为P<0.01),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提示老年人大面积AMI时可早期使用硫酸镁防治心律失常,利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心律失常 硫酸镁 心肌梗塞 老年人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