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命八要素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1
作者 张媛 侯旗旗 +7 位作者 齐祺 蒋越 王楠 岳博成 陈朔华 韩全乐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LE8)的范畴。目的探讨基于LE8的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房颤的关联。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91131名为研究对象。LE8评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算法评估,结合开滦研究实际情况形成LE8开滦研究版本,包括4个健康行为(饮食、体育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和4个健康因素(BMI、血脂、血糖和血压)。依据LE8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LE8评分<50分为低CVH组(8407名),50分≤LE8评分<80分为中CVH组(73493名),LE8评分≥80分为高CVH组(9231名)。以研究对象首次参加开滦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随访1次,以发生房颤为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间为发生房颤或随访结束时间(2020-12-31)。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组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不同LE8评分分组及单个因素评分对新发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以及LE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中新发房颤1088例,其中低CVH组新发房颤133例(1.58%),中CVH组新发房颤883例(1.20%),高CVH组新发房颤72例(0.78%);中位随访时间15.0(14.7,15.2)年;3组研究对象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CVH组相比,中CVH组(HR=0.697,95%CI=0.579~0.841,P<0.001)、高CVH组(HR=0.609,95%CI=0.454~0.816,P=0.001)均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LE8评分升高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HR=0.859,95%CI=0.804~0.918,P<0.001);LE8单个因素BMI评分(HR=0.762,95%CI=0.717~0.809,P<0.001)、血压评分(HR=0.824,95%CI=0.776~0.876,P<0.001)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CVH的LE8评分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LE8单个因素BMI评分、血压评分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累积发病率 Kaplan-Meier存活曲线 COX比例风险模型
下载PDF
甘油三酯水平与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郁静 侯旗旗 +7 位作者 韩全乐 张伯亨 尹春晖 姚绍新 张超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否增加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中的中青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55岁),最终纳入6...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否增加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中的中青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55岁),最终纳入64574例受试者,根据其TG水平三分位(<1.02 mmol/L、1.02~1.66mmol/L、>1.66 mmol/L)分为三组:TG最低三分位组(n=21540)、TG第二三分位组(n=21663)、TG最高三分位组(n=21371)。终点事件为新发AMI。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G水平对中青年人群AMI发病风险是否存在影响。结果:TG最低三分位组、TG第二三分位组、TG最高三分位组的平均TG水平分别为(0.74±0.18)mmol/L、(1.30±0.18)mmol/L、(3.09±1.77)mmol/L。随访10.92(4.75,12.83)年,上述三组的AMI发病率及发病密度依次为:0.23%(49/21540)和0.25/千人年、0.40%(87/21663)和0.46/千人年、0.69%(147/21371)和0.80/千人年(P均<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TG最低三分位组相比,TG最高三分位组的发生AMI的风险显著增加(HR=1.59,95%CI:1.12~2.26,P=0.01),但TG第二三分位组的AMI发病风险并未增加(HR=1.28,95%CI:0.89~1.82,P=0.18)。随着TG水平升高,AMI累积发病风险逐渐增加;随访近48个月时,TG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TG第二三分位组的AMI累积发病风险也开始增加。结论:TG水平升高是中青年人群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与新发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爱丽 侯旗旗 +7 位作者 韩全乐 张伯亨 张佳伟 曹宏霞 张超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21-4526,共6页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是否增加CKD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06—2010年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0-12-31,观察终点事件为新发CKD。根据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非心房颤动组(n=110487)和心房颤动组(n=368)。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CKD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心房颤动对新发CK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BMI、受教育程度、参加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心房颤动组,饮酒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5岁人群心房颤动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HR=1.350,95%CI(1.038,1.755),P=0.025]。结论心房颤动是中国北方人群新发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5岁的中青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于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岳博成 侯旗旗 +6 位作者 韩全乐 杨波 吴铮 吴建美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39-1744,共6页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12-31,终点事件为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最终42 83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基线心电资料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70)和非心房颤动组(n=42 563)。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心肌梗死事件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层,≤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2.89,95%CI(1.74,4.82),P<0.01],≤60岁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4.72,95%CI(2.11,10.56),P<0.01]。结论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重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肌梗死 影响因素分析 比例危险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