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二一方针”辨析——兼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1
作者 侯有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29-36,共8页
“七二一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典型代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对其进行辨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采取游击战的策略是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使然,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八路军、新四军的优... “七二一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典型代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对其进行辨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采取游击战的策略是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使然,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八路军、新四军的优势,给予日军相当打击。在游击战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抗日救国的决定性力量。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国民党为维持专制统治,不断制造摩擦,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势力,破坏抗战的大好局面。事实证明“七二一方针”与史实完全不符,中国共产党无愧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二一方针”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和团记忆的建构与演变
2
作者 侯有前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
时代与记忆密切相关,任何记忆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宣扬中苏友好的需要,各界争相建构义和团历史记忆,突出其革命性。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义和团革命记忆发展到极致。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不... 时代与记忆密切相关,任何记忆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宣扬中苏友好的需要,各界争相建构义和团历史记忆,突出其革命性。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义和团革命记忆发展到极致。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不再将义和团看作革命而是认为其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爱国记忆在诸方诠释下显露出来。新世纪以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社会主流舆论虽仍肯定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价值和意义,但有关义和团的负面记忆不断出现,义和团记忆呈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义和团记忆 时代演变
下载PDF
三十而立:195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研究
3
作者 侯有前 《巢湖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13,30,共7页
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建党纪念活动,影响深远。不仅其运作模式、纪念形式为后世所继承,纪念话语中的某些内涵也绵延至今,并且形成逢“十”纪念的新传统。在解读报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 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建党纪念活动,影响深远。不仅其运作模式、纪念形式为后世所继承,纪念话语中的某些内涵也绵延至今,并且形成逢“十”纪念的新传统。在解读报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这一事件进行回顾与梳理,既能增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史的认识和理解,又能为当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七一”建党纪念 三十周年
下载PDF
仪式与动员:五三惨案纪念的历史考察(1928-1931)
4
作者 侯有前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4-30,共7页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下,作为一场空前国耻,五三惨案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与意义。1928-1931年间,五三惨案纪念经历了从零星纪念到渐成规制的过程,其纪念形式主要包括召开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字,修建纪念空间等。通过五三惨案纪念...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下,作为一场空前国耻,五三惨案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与意义。1928-1931年间,五三惨案纪念经历了从零星纪念到渐成规制的过程,其纪念形式主要包括召开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字,修建纪念空间等。通过五三惨案纪念,国民党宣扬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统治秩序,动员民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军阀,卧薪尝胆,誓雪国耻。就纪念效果而言,五三惨案纪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动员民众抗日的作用,但不免流于形式,并未改变国难日深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三惨案 国耻纪念日 纪念形式 纪念话语
下载PDF
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记忆:五三惨案的记忆生产与宣传塑造
5
作者 郭辉 侯有前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10,共9页
关于五三惨案的历史记忆经历了由个体记忆到社会记忆的塑造过程。五三惨案发生时,济南城内交通断绝、信息不畅,有关记忆最初以亲历者的个体记忆形式存在。在蒋介石的主导下,丰富多元的个体记忆被整合并文本化,进而传递到国民党高层;而... 关于五三惨案的历史记忆经历了由个体记忆到社会记忆的塑造过程。五三惨案发生时,济南城内交通断绝、信息不畅,有关记忆最初以亲历者的个体记忆形式存在。在蒋介石的主导下,丰富多元的个体记忆被整合并文本化,进而传递到国民党高层;而与此同时,国民党中下层党员和社会各界尚不知惨案发生。为赢得国际舆论同情和国内民众支持,推动中日交涉,国民党开始有计划地对外公布日军暴行,此举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五三惨案的社会记忆逐渐生成。此后,国民党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揭露日军暴行,持续形塑五三惨案的社会记忆。但国民党在塑造惨案记忆时有意忽略其对日妥协导致中国军民被屠杀的事实,遭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三惨案 蒋介石 国民党 个体记忆 社会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