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使用点子图 把握概念准确性——由“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平行四边形”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5年第10期58-60,共3页
"点子图"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操作工具。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使小学生正确建立空间观念,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 点子图 概念准确性 平行四边形 争议与思考
下载PDF
关注评价机制 彰显课堂活力
2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20年第2期45-47,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适时把握各种评价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内容、方法到过程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课堂教...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适时把握各种评价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内容、方法到过程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课堂教学助添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评价机制 多元化 动态化 互动化 多样化
下载PDF
玩中学数学 轻松创高效
3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6年第5期55-56,共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兴地"玩"起来,体验数学的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激起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打造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兴地"玩"起来,体验数学的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激起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 玩中学习
下载PDF
肢体语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助手
4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年第10期53-54,共2页
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只注重文字语言的交流,而轻视了肢体这种特殊语言的交流,如果能把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课堂... 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只注重文字语言的交流,而轻视了肢体这种特殊语言的交流,如果能把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无限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肢体语言 教学效率
下载PDF
巧设情境 建构数学模型
5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7年第7期81-82,105,共3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较难理解的内容与学生的相关经验取得联系,运用经验对新知作出合理的解释,助于学生通过对情境中事理的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较难理解的内容与学生的相关经验取得联系,运用经验对新知作出合理的解释,助于学生通过对情境中事理的理解与分析,实现由情境到目标的数学活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提取数学模型的意识,掌握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 数学建模
下载PDF
“5∶3”与“π∶1”——由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
6
作者 侯木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08年第10期61-61,共1页
6月17日,县教研室组织安排了五、六年级升级模拟检测,其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师搞好期末总复习,把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在六年级数学试卷第五大题的第2题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试题 圆柱体 底面周长
下载PDF
肢体语言——打造高效课堂的助手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木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5年第1期44-44,共1页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而有情的无字语言,它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传递交流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肢体表达是学生易见形象的特殊动作,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而有情的无字语言,它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传递交流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肢体表达是学生易见形象的特殊动作,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充分发挥这种无字语言的作用,那么就能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距离 课堂教学 数位顺序表 辅助形式 内容形象化 一只手 计数单位 小数的 整数部分 口过
原文传递
评价方法多元 互动生成精彩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木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年第6期58-59,共2页
小学数学课堂上,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生成资源会涌动呈现,教师如何在回答应对中,机智地把握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来推进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如期而至呢?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多元评价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上,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生成资源会涌动呈现,教师如何在回答应对中,机智地把握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来推进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如期而至呢?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多元评价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教学心智,让互动生成的精彩,释放于多元评价的瞬间。笔者拟就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片断,思考如何把握和利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通过多元化评价,构建生成互动的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生成 生成资源 小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
原文传递
“间隔”能拐弯吗——由一道五年级检测试题引发的思考
9
作者 侯木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8年第6期41-42,共2页
"间隔"是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此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然而在一次五年级检测中,一道在"平行四边形花园"四周植树的问题,使多数学生和部分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导致困惑的原因是题目的具体... "间隔"是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此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然而在一次五年级检测中,一道在"平行四边形花园"四周植树的问题,使多数学生和部分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导致困惑的原因是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已知的间隔长度,若不考虑生活实际和画示意图,只是按照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数据,直接解答,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求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边,再求周长,用周长除以间隔,就可以求出植树的棵树,可是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对该题进行检验时,在示意图上出现了一种间隔“拐弯”的现象,间隔能拐弯吗?这个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试题 五年级 平行四边形 植树问题 示意图 小学数学 生活实际 学生
原文传递
规范使用点子图 把握概念准确性——由“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平行四边形”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10
作者 侯木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6年第1期30-31,共2页
“点子图”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操作工具,也是小学生几何图形学习的有效素材。点子图的设计与运用,尊重了小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应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使小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中,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概念 操作工具 数学学习 小学生 小学数学 几何图形 认知基础
原文传递
莫把“比”和“比例”的应用混淆
11
作者 侯木华 《小学数学教师》 2011年第1期166-168,共3页
日前。县教研室组织安排了小学六年级升学检测,数学试卷第六大题的第2题,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闲惑。 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服以防治感冒。生姜、红糖和水一般按照2:5:75的质量比配好后煎熬。如果小军每次喝164克的姜汤.那... 日前。县教研室组织安排了小学六年级升学检测,数学试卷第六大题的第2题,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闲惑。 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服以防治感冒。生姜、红糖和水一般按照2:5:75的质量比配好后煎熬。如果小军每次喝164克的姜汤.那么每次需要准备生姜、红糖各多少克?(用比例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 应用 比例 小学六年级 组织安排 数学试卷 教研室 生姜
原文传递
由一道填空题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12
作者 侯木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0年第1期113-113,共1页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命题,特别注重了人文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知识的运用与实践。但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命题应该注重的是命题本身的科学严谨性。最近,几个乡镇统—组织了五、六年级检测,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近...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命题,特别注重了人文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知识的运用与实践。但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命题应该注重的是命题本身的科学严谨性。最近,几个乡镇统—组织了五、六年级检测,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可是,在六年级数学试卷第一大题第4小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空题 数学命题 新课程理念 数学试卷 六年级 人文性 严谨性 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