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水试验异常现象解译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琪 侯树楷 +3 位作者 姚旭初 刘培斌 魏红 杨良权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本文以北运河边某工程抽水试验为例,分析了抽水试验中出现的多种异常现象,并详细解译了其产生的原因,透过对抽水试验观测数据异常现象的解译,进一步查清了工程场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并据此对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抽水试验 异常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 三维流
下载PDF
复杂干扰环境下抽水试验参数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树楷 张永祥 +3 位作者 辛小春 刘培斌 姚旭初 袁鸿鹄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76,共9页
针对复杂干扰环境下,为了准确获取场区水文地质参数,开展了2个降深的抽水试验,第一个降深抽水试验流量为173 m^3/h,抽水75h 30 min(4530 min),停抽后立即进行恢复试验,共恢复88 h(5280 min),整个试验过程共计163 h 30 min(9810 min);第... 针对复杂干扰环境下,为了准确获取场区水文地质参数,开展了2个降深的抽水试验,第一个降深抽水试验流量为173 m^3/h,抽水75h 30 min(4530 min),停抽后立即进行恢复试验,共恢复88 h(5280 min),整个试验过程共计163 h 30 min(9810 min);第二个降深抽水试验流量为84 m^3/h,抽水99 h(5940 min),停抽后立即进行恢复试验,共恢复163 h 30 min(9810 min),整个试验过程共计262 h 30 min(15750 min)。参数求解时,首先通过对抽水试验数据应用多种解析法求参数,计算出场区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21~24 m/d,然后采用数值法反演求参数,求得渗透系数为24 m/d,反演结果与多种解析法计算的结果相互对比验证,计算结果接近,结合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综合分析确定场区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23 m/d,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并已应用于工程设计,同时为在复杂环境下抽水试验求参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解析法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傍河污染地下水立体循环修复数值模拟
3
作者 刘培斌 辛小春 +3 位作者 姚旭初 侯树楷 王彪 袁鸿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16,341,共17页
为了解决傍河地下水污染问题,在通州某水系新建傍河污染地下水立体循环修复示范工程。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和RT3D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预测不同工况下地下水水质修复效果。模拟显示:在开挖河道不减渗立体循环水量1... 为了解决傍河地下水污染问题,在通州某水系新建傍河污染地下水立体循环修复示范工程。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和RT3D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预测不同工况下地下水水质修复效果。模拟显示:在开挖河道不减渗立体循环水量10000m^(3)/d的工况下,10年后其沿岸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由Ⅴ类降到Ⅲ类,局部为Ⅱ类;在减渗条件下,自然入渗量仅为2000m^(3)/d,无法形成地下水立体循环,10年后其沿岸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为Ⅳ类,局部仍为Ⅴ类。因此,开挖河道河床不采用黏土减渗,傍河污染地下水抽出-自然入渗可形成立体循环,水质修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水力调控 立体循环修复 氨氮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地下水脆弱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宇 兰双双 +2 位作者 张永祥 李芳春 侯树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36-4244,共9页
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相关人为因素分布格局各时期不同,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的时空格局转变,探求其各时期分布的特点,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对于合理制定发展规划、针对性地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朝... 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相关人为因素分布格局各时期不同,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的时空格局转变,探求其各时期分布的特点,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对于合理制定发展规划、针对性地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朝阳区的水文地质和人文社会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基于DRASTIC模型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等人为因素的地下水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Global Moran'sⅠ指数、Getis-Ord Gi*指数(G指数)定量表征了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时空格局演变,通过研究区G指数的质心和标准差椭圆定量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2004年、2010年和2016年高脆弱性地区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地下水脆弱性的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脆弱性逐年改善,而西北地区变化不大,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化肥使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GLOBAL Moran'sⅠ指数 Getis-Ord Gi*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