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耐低氮性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俊杰 杜蒲芳 +5 位作者 石婷瑞 侯沛佳 柴新宇 赵瑞 汪妤 李红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32,共12页
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限制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筛选和培育耐低氮小麦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以11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在低氮(0.1 mmol·L^(-1))和正常氮(5 mmol·L^(-1))条件下苗期水... 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限制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筛选和培育耐低氮小麦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以11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在低氮(0.1 mmol·L^(-1))和正常氮(5 mmol·L^(-1))条件下苗期水培,测定根干重、茎叶干重、根冠比、植株干重、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和二级初生根数等相关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性。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干重、根冠比和初生根数目显著提高,茎叶干重、植株干重和最大根长不同程度的降低,7个苗期性状指标在两个氮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3.575%、22.904%和17.873%,累积贡献率达84.351%。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1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3份耐低氮型小麦(齐大195、金丰7183和天民198)和2份强耐低氮型小麦(山农0917和鲁麦8号)。不同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小麦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低氮性 模糊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