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和C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古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徐玉玉 侯洪澜 姚钟玮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3期262-264,共3页
本文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 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在医古文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融入PBL和CBL两种西式教学方法,内容与形式的中西合璧改变... 本文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 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在医古文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融入PBL和CBL两种西式教学方法,内容与形式的中西合璧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深刻掌握医古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塑造医古文课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理解古籍知识和运用古代医学语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 教学改革 中西合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的复杂性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社科纵横》 2012年第8期129-130,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这种复杂性的解读,才有可能无限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存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杂 文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社科纵横》 2007年第9期43-45,共3页
尚中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确立的"和美"、"和爱"、"和立"、"和达"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历史地维护着民族文化的独立统一性,也责无旁贷地担当着... 尚中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确立的"和美"、"和爱"、"和立"、"和达"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历史地维护着民族文化的独立统一性,也责无旁贷地担当着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以"和爱"思想认知社会的多样统一性,化解各种危机与冲突,以"和美"观念引领"真、善、美"社会终极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和立"、"和达"原则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无本质冲突的和谐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和
下载PDF
论庄子的语言哲学观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洪澜 《社科纵横》 2008年第5期123-124,共2页
庄子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对"道不可言"、"道不可不言"的人类思想困境的思考,也是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关注的问题,而庄子又以"诗性言说"的方式超越了这一语言困境,达到了"即言即道"的理想的自由境界,... 庄子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对"道不可言"、"道不可不言"的人类思想困境的思考,也是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关注的问题,而庄子又以"诗性言说"的方式超越了这一语言困境,达到了"即言即道"的理想的自由境界,这是对中国诗性的文化传统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哲学 言道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4-65,共2页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在中国却有大约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文学、医学等文献著作中有许多关于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病理心理等心理现象的记述、分析 ,这为中医心...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在中国却有大约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文学、医学等文献著作中有许多关于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病理心理等心理现象的记述、分析 ,这为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心理学思想 心理现象
下载PDF
医古文学科性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5-65,共1页
从医古文学科的实用价值出发 ,分析了它的人文基本属性和多学科的相关性 ,把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基本出发点来反思传统的医古文研究 ,从而在新的视角下认知医古文的学科性质。
关键词 医古文 语言学 文化学 文化语言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医药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侯洪澜 《华夏文化》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 医学文化 文化 保护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道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洪澜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中"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方法,是至诚无妄的人生态度,是依时取中的哲学观念;"和"是"和而不同"思想观念、"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德、&q... "中"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思想方法,是至诚无妄的人生态度,是依时取中的哲学观念;"和"是"和而不同"思想观念、"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德、"和美和爱"的价值追求。"中和"之道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公文语体的语言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洪澜 《秘书之友》 2008年第7期29-30,共2页
公文语体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基本语体类型,是在公文事务交际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实施效能和固定程式的书面语言系统。由于公文写作中作者具有法定性,效力具有权威性,写作目的具有实用性,阅读对象具有限制性,从而构成了公文... 公文语体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基本语体类型,是在公文事务交际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实施效能和固定程式的书面语言系统。由于公文写作中作者具有法定性,效力具有权威性,写作目的具有实用性,阅读对象具有限制性,从而构成了公文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述上,主要表现在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语体 语言特点 交际对象 语体类型 现代汉语 语言系统 公文写作 写作目的
下载PDF
华佗艺术形象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洪澜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5-56,共2页
对华佗历史形象、艺术形象进行了分析。历史形象的华佗,只是一个凝固在过去时空中的历史符号,对未来的建构极为有限。而艺术形象的华佗,是对历史形象的超越和升化,是对历史形象的审美性建构,蕴含着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诉求,它不仅... 对华佗历史形象、艺术形象进行了分析。历史形象的华佗,只是一个凝固在过去时空中的历史符号,对未来的建构极为有限。而艺术形象的华佗,是对历史形象的超越和升化,是对历史形象的审美性建构,蕴含着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诉求,它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标志着现在、建构着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历史形象 艺术形象
下载PDF
应用文的语体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洪澜 《秘书之友》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应用文是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体式的文章。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不同,应用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主要用于指挥管理、联系... 应用文是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体式的文章。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不同,应用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主要用于指挥管理、联系协调、宣传教育、信息传递等。这也决定了应用文语言表达体式的独特性,即表情达意的直接性、语言选择的社会性、词语使用的稳定性、语言结构的模式性、行业要求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 语体特征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国家机关 日常工作 实用价值 文学体裁
下载PDF
以“历史诗学”观审视“华佗之死”的文化意义
12
作者 侯洪澜 《医学与社会》 2008年第5期7-8,共2页
关键词 华佗 文化 中国医学史 自我价值感 医学成就 历史事件 伦理价值 医学家
下载PDF
《庄子》哲学的美学意蕴
13
作者 侯洪澜 《社科纵横》 2009年第4期130-131,共2页
具有形而上本体性的"道",在《庄子》的文本中不仅是思辨性的哲学理念,也是在有限的意象中包蕴无限内涵的审美形象。《庄子》将抽象的理念内附于感性的形象之中,使"有无"、"虚实"的抽象对立转化为"有... 具有形而上本体性的"道",在《庄子》的文本中不仅是思辨性的哲学理念,也是在有限的意象中包蕴无限内涵的审美形象。《庄子》将抽象的理念内附于感性的形象之中,使"有无"、"虚实"的抽象对立转化为"有无"、"虚实"的形象统一,从而跨越了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界限,使对"道"的把握从理性的认知走向了感性的体验,使哲学的概念化生为美学的境界。将这种理念落实到人生的实践,则创构了"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哲学 审美
下载PDF
老庄“道”性之论的几个关键词
14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7,共3页
"道"是老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一个用逻辑理念难以界说的哲学概念,但其所内涵的本质特性,可以通过对老庄话语体系中"大"、"一"、"无"等关键词的分析研究概括出来———这就是超越界限的无限包... "道"是老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一个用逻辑理念难以界说的哲学概念,但其所内涵的本质特性,可以通过对老庄话语体系中"大"、"一"、"无"等关键词的分析研究概括出来———这就是超越界限的无限包容性、超越分别的整体性、超越现实的内隐潜藏性,从而实现了对"道"全方位、多层次、本质性的体认。这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论“和谐”理念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15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5X期19-20,共2页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境界和状态,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建构性认同。以和谐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归属和与传统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建立了审视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关键词 和谐 传统文化 认同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追求
16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7-90,共4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美"、"和爱"的文化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追求,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美"、"和爱"的文化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追求,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和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大器晚成”异义考辨
17
作者 侯洪澜 《秘书之友》 2009年第6期37-38,共2页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曰:...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曰:“大器晚成,无所不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章句》对“大器晚成”做了如下解释:“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吕氏春秋》 考辨 异义 《老子》 大音希声 道德经
下载PDF
论稽康《养生论》中的道家本体论思想
18
作者 侯洪澜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5-56,共2页
《养生论》中倡导的"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的养生之理和"清虚静泰"的养生之法,是中医养生学对道家本体论思想的高度体认,彰显了道家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中的意义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老庄哲学思想的实践性特点。
关键词 养生 本体论
下载PDF
论医学人文教育的逻辑起点
19
作者 侯洪澜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18期23-24,共2页
医学是关于人类生命的科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关注生命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本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只有科学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对生... 医学是关于人类生命的科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关注生命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本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只有科学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对生命的关注从来就离不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合作。医学在本质上需要理性的、冷静透彻的科学思维方法,但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温暖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人文教育 逻辑起点
下载PDF
历史诗学观与实证主义历史观的华佗形象之比较
20
作者 侯洪澜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5期157-158,共2页
历史诗学观中的华佗与实证主义历史观中的华佗不尽相同。历史诗学观中的华佗是“观念存在”,是具有审美意义和伦理价值的文化符号,他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标识着现在、建构着未来;而实证主义历史观中的华佗,只是一个历史事件的主人... 历史诗学观中的华佗与实证主义历史观中的华佗不尽相同。历史诗学观中的华佗是“观念存在”,是具有审美意义和伦理价值的文化符号,他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标识着现在、建构着未来;而实证主义历史观中的华佗,只是一个历史事件的主人公,没有审美价值,对建构未来的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历史诗学观 实证主义历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