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Cav-1、sTNFRⅡ/Ⅰ比值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思文 侯海洋 +2 位作者 侯海维 殷齐辉 闫楚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4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陷窝蛋白-1(Cav-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I/I比值与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s分为CALs组(n=45)和NCALs组(n=... 目的探讨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陷窝蛋白-1(Cav-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I/I比值与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s分为CALs组(n=45)和NCALs组(n=91)。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经体表面积(BSA)校正的冠脉内径和血清Cav-1、sTNFR II、sTNFR I及sTNFR II/I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Ls组血清Cav-1、sTNFR II/I比值与冠脉内径校正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合并CALs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sTNFR II/I比值对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合并CALs的预测价值。结果CALs组患儿的血清Cav-1、sTNFR II、sTNFR I、sTNFR II/I比值均显著高于NCALs组(Z值分别是2.968、4.056、4.308、2.697,P<0.05)。CALs组患儿的LMCA-Z_(校正)、LAD-Z_(校正)、RCA-Z_(校正)值均明显大于NCALs组(Z/t值分别是2.257、1.977、2.5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d、IVIG治疗延迟、ESR≥45mm/h、CRP≥40mg/L、Cav-1≥45ng/mL、sTNFR II/I比值≥4是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合并CALs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174、2.285、1.617、1.423、1.472、2.12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项指标相比,Cav-1联合sTNFR II/I比值对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合并CALs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5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合并CALs患儿的血清Cav-1、sTNFR II/I比值升高,且二者均为CALs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川崎病急性期合并CALs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急性期 冠状动脉损伤 陷窝蛋白-1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下载PDF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侯海维 颜建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检测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血栓性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共32例,对其进行分组观测,采取乳胶凝集法对两组观测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受试人群进行血液采集,将试剂滴入血...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检测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血栓性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共32例,对其进行分组观测,采取乳胶凝集法对两组观测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受试人群进行血液采集,将试剂滴入血液样本中,待血浆与试剂充分融合之后,对患者混合后的血浆样本进行观察,发现样本中出现乳胶凝集说明样本呈阳性,如果无凝集现象发生说明样本呈阴性,在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上述检测后,同时测定急性脑梗患者与恢复期的脑梗患者的TT、PT、KPTT、Fg、3P试验。统计两组的检测阳性例数与阳性率,及对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测结果显示出具有统计上的显著特点,从各种不同性血栓疾病来看,阳性率均已经超过85.0%,而对照组的健康体检患者在测试后的结果显示出阴性,阳性率为0.0%。两组结果有明显的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急性脑梗患者与恢复期的脑梗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各项指标上恢复期的脑梗患者的指标更加接近健康人群。结论通过判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加强对血栓性疾病的检测,检测结果的价值具体体现在通过对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能够预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血栓性疾病,从而加强对疾病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栓性疾病 检测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