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弥散功能及容量与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清天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及容量与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诊治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46例)及重度组(32例),检测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残气容积(...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及容量与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诊治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46例)及重度组(32例),检测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及RV/TL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计算各项指标的预计值百分比(%pred)。结果 DLCO、RV/TLC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CO重度组为(87.30±12.65)%pred低于轻度组(94.39±10.74)%pred及中度组(93.11±12.38)%pred,RV/TLC重度组为(55.92±6.91)高于轻度组(45.63±7.44)及中度组(47.16±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C%pred、RV%pred中度组为(119.34±12.08)%pred和(160.28±22.54)%pred与重度组(128.31±13.77)%pred和(195.15±34.65)%pred均高于轻度组(108.50±14.52)%pred和(135.86±28.75)%pred,重度组高于中度组,FEV1%pred、FEV1/FVC中度组为(70.58±4.81)%pred和(59.76±8.22)与重度组(52.09±6.81)%pred和(50.74±9.20)均低于轻度组(84.21±3.30)%pred和(65.11±10.62),重度组低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DLCO%pred与TLC%pred、RV%pred、RV/TLC间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FEV1%pred、FEV1/FVC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肺容量呈现增加、弥散功能呈现下降趋势,弥散功能与容量指标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 肺容量 慢性持续期 哮喘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德伟 杜玲玲 侯清天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口服4周,严格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引流组患者中65例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为3~5 d,2例少量出血,无1例出现气胸、继发肺部感染;常规穿刺组7~14 d胸水吸收,6例发生少量出血、4例发生小量气胸。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穿刺 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呼吸功能训练对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患者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肖富俊 侯清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OV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OV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OV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OV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睡眠质量、肺功能指标、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呼吸暂停指数、觉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夜间最低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mMRC评分、SGRQ评分分别为(1.05±0.22)分、(31.05±3.42)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加快OVS患者动脉血气复常,改善呼吸状况,减轻肺功能损伤,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重叠综合征 呼吸功能训练 无创正压通气 睡眠质量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