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酒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夏迪 谭旭 +4 位作者 王丽 李宗军 侯爱香 赖令 王远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黄酒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属于开放的酿造体系,微生物体系较为复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解析了黄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风味物质,试图寻找与黄酒特性密切相关的优势微生物,... 黄酒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属于开放的酿造体系,微生物体系较为复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解析了黄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风味物质,试图寻找与黄酒特性密切相关的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黄酒的品质。该文结合目前的一些研究,重点对不同黄酒酒曲、黄酒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与关键风味物质(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深入研究黄酒风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为将来工业化生产优质黄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酒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辣椒素和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特性及对人粪便微生物体外培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婷 王玮媛 +2 位作者 彭澳 侯爱香 李宗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4,共9页
为了探究辣椒素和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辣椒素标品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24 h体外厌氧发酵模式探究其对肠道微生... 为了探究辣椒素和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辣椒素标品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辣椒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24 h体外厌氧发酵模式探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微辣(0.028 g/L)到特辣(0.112 g/L)范围内,辣椒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5.25%、12.87%、19.45%,均低于标准辣椒素。在特辣(0.0924~0.2918 g/L)范围内,辣椒水提物与辣椒素能增加培养体系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在培养6 h时,其对乳酸菌、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和总厌氧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拟杆菌无明显抑菌效果;培养12 h时,其对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其余菌均为促进作用;培养24 h时,其对总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培养24 h的发酵体系中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分别为0.11、0.04;B/E值在培养12 h时最大,分别为1.60、1.61。本研究为辣椒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辣椒水提物 抗氧化作用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陈酿技术对水果白兰地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彬缤 周珊珊 +4 位作者 徐杰 居荣芳 何佳 李宗军 侯爱香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2期86-90,94,共6页
成熟白兰地拥有馥郁的橡木风味和纯正的金黄色,本文简述了目前主要陈酿技术如橡木及代替木材陈酿、超声波催陈、超高压催陈、电压催陈和其他催陈工艺对水果白兰地品质的影响。发现这些催陈技术对水果白兰地中的酚类、醇类、醛类和单宁... 成熟白兰地拥有馥郁的橡木风味和纯正的金黄色,本文简述了目前主要陈酿技术如橡木及代替木材陈酿、超声波催陈、超高压催陈、电压催陈和其他催陈工艺对水果白兰地品质的影响。发现这些催陈技术对水果白兰地中的酚类、醇类、醛类和单宁等成分有重要影响,为今后水果白兰地陈酿品质的提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白兰地 陈酿 橡木桶 催陈技术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湖南芥菜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和品质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爱香 王一淇 +1 位作者 黄晴 李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7-245,共9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自然发酵和接种不同发酵剂发酵湖南芥菜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研究,并同时比较其亚硝酸盐含量、pH值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控温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较相似,...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自然发酵和接种不同发酵剂发酵湖南芥菜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研究,并同时比较其亚硝酸盐含量、pH值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控温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较相似,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酯类,均在40.02%以上,而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差较大,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醇类,仅为5.51%。4组芥菜共分离鉴定出64种(11类)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接种植物乳杆菌与戊糖片球菌组合的发酵芥菜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组分21种(9类),酯类物质7种;接种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肠系膜明串珠菌组合的发酵芥菜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组分24种(10类),酯类物质8种;控温自然发酵芥菜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0种(9类),酯类物质5种;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32种(10类),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6种。人工接种发酵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p H值都比自然发酵低,人工接种发酵和控温自然发酵芥菜感官评分相近,其评分都高于大池室温完全自然发酵芥菜。因此,接种人工发酵剂对保障发酵芥菜的商品性和安全性具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 挥发性风味组分 芥菜 亚硝酸盐
下载PDF
优良果醋菌种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爱香 谭欢 +2 位作者 周传云 李里 冯杰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7-31,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自然发酵苹果醋醪液中分离筛选出优良菌株G-7,其产酸量为35.55g/L,传代5次性能稳定,对醋酸分解速度小;其产酯量为0.826g/L,最适发酵温度为32℃,耐酒精、耐酸性能好。株菌G-7初步鉴定为恶臭醋杆菌属。
关键词 醋酸菌 果醋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蕨菜提取液活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茜璐 肖愈 侯爱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6期45-50,共6页
目的:比较蕨菜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探究不同活性成分与蕨菜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蕨菜水提物和醇提物为原料,测定了其总黄酮、总酚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测定了蕨菜提取液的DPPH·、ABTS+·、·OH的清除能力和... 目的:比较蕨菜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探究不同活性成分与蕨菜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蕨菜水提物和醇提物为原料,测定了其总黄酮、总酚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测定了蕨菜提取液的DPPH·、ABTS+·、·OH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试验浓度0.2~1.0 g/mL范围内,在同浓度下,蕨菜水提液的抗氧化综合评价值均大于蕨菜醇提液,预示蕨菜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大于蕨菜醇提液。蕨菜提取液抗氧化综合评价值与蕨菜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11(P<0.01)、与蕨菜提取液中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0(P<0.05)、与蕨菜提取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56。结论: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蕨菜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更强,蕨菜中的黄酮物质与酚类物质在抗氧化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其中黄酮类物质对蕨菜提取液的抗氧化性有较多贡献,酚类物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活性物质 抗氧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天然保健苹果醋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侯爱香 廖卢艳 +2 位作者 覃思 谭欢 李宗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4,共5页
文章研究将从自然发酵苹果醪中选育出的优良醋酸菌株GUC-7用于发酵制取天然的苹果醋液,再选择苹果汁、蜂蜜和甜菊糖苷等原料对苹果醋液进行调配,设计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配方:每100mL溶液中加苹果醋10mL,加苹果汁8mL,蜂蜜4g,甜菊糖... 文章研究将从自然发酵苹果醪中选育出的优良醋酸菌株GUC-7用于发酵制取天然的苹果醋液,再选择苹果汁、蜂蜜和甜菊糖苷等原料对苹果醋液进行调配,设计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配方:每100mL溶液中加苹果醋10mL,加苹果汁8mL,蜂蜜4g,甜菊糖苷0.05g,制得风味独特的天然保健苹果醋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苹果醋 甜菊糖苷 发酵
下载PDF
果醋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侯爱香 谭欢 +2 位作者 周传云 张金桃 张春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X期16-20,共5页
以产酸和产酯量为考察指标,对果醋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比较,选择了固态发酵工艺。同时研究了酒精度、发酵温度、接种量、起始糖度、摇床转速、初始pH值等因素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对产醋酸和产酯量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 以产酸和产酯量为考察指标,对果醋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比较,选择了固态发酵工艺。同时研究了酒精度、发酵温度、接种量、起始糖度、摇床转速、初始pH值等因素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对产醋酸和产酯量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果醋固态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组合为:酒精浓度7%vol,接种量10%,起始pH值为4.5,产酸量达63.48g/L,产酯量达0.99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发酵 工艺 果醋
下载PDF
面筋食品中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优势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侯爱香 刘静 +3 位作者 李珂 李宗军 王佐 吴根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食品 细菌 霉菌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侯爱香 周传云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282-284,共3页
本文总结了菌种、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乳酸菌EPS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乳酸菌EPS的生物合成量的方法,旨在加深乳酸菌EPS的研究和推动其应用。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下载PDF
以大教师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爱香 夏延斌 +2 位作者 李宗军 杨建民 陈钦华 《高等农业教育》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及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探讨新时期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即以大教师观为指导,主导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助教学和科研,推动研究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同时为研究生做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 研究生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OPO乳脂粉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爱香 成焕 +1 位作者 李宗军 李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为进一步明晰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乳脂粉的营养机制,扩大OPO的食用范围,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含量OPO乳脂粉24 h... 为进一步明晰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乳脂粉的营养机制,扩大OPO的食用范围,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含量OPO乳脂粉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的变化,并分析肠道微生物,计算益生元指数和B/E(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值。结果显示:OPO乳脂粉的添加,能迅速降低发酵液的pH值,下降幅度与OPO含量呈正比;能大幅度增加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其中,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明显;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肠杆菌和拟杆菌的生长,提高益生元指数和B/E值,其中OPO含量50 g/kg组在24 h发酵过程中益生元指数最高,在发酵12 h内双歧杆菌增加数量、B/E值均与OPO含量呈正比。因此,综合考虑益生效率,推荐添加组为50 g/k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肠道微生物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益生元指数 OPO乳脂粉
下载PDF
构建一、二课堂互动平台,全面提升食科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爱香 覃思 +1 位作者 王远亮 李宗军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9期49-52,共4页
调查分析了食科类高校第一、二课堂开展现状,探讨了通过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建立结合食科类专业特点的"食之语"、"食之践"、"食之特"等一、二课堂互动平台,整合家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途... 调查分析了食科类高校第一、二课堂开展现状,探讨了通过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建立结合食科类专业特点的"食之语"、"食之践"、"食之特"等一、二课堂互动平台,整合家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途径来全面提升食科类大学生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食品科学 综合素质
下载PDF
茯砖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爱香 李宗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7期63-67,共5页
综述了茯砖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特性,展望了茯砖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茯砖茶 金花 茶多酚
下载PDF
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侯爱香 颜道民 +4 位作者 孙静文 郑旭 李赛丹 肖润花 贝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红茶 茯砖茶 体外发酵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猪油脂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爱香 覃思 +2 位作者 王远亮 李宗军 廖卢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微生物脂肪酶催化酸解、酯交换、水解、醇解和酯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猪油脂生物转化制备结构脂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猪油脂生物转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猪油脂 脂肪酶 微生物 催化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爱香 陈学先 +2 位作者 王远亮 周红丽 李宗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7期18-22,共5页
采用问卷方式对湖南省县域居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和主要类型、食品安全的社会信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责权与处理方式、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需求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针对调... 采用问卷方式对湖南省县域居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和主要类型、食品安全的社会信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责权与处理方式、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需求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针对调查结果显示出的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体系、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规范系统的"食育"体系等途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质量 监管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应用PBL教学法和5S原理的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侯爱香 李宗军 +2 位作者 吴卫国 王远亮 胡亚平 《轻工科技》 201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简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陈旧、内容落后的现状,分别分析PBL教学法和5S原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提出将PBL教学法和5S原理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PBL教学法 5S原理
下载PDF
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爱香 夏延斌 +1 位作者 张晶 陈钦华 《广西轻工业》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从我国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需求出发,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困境,探讨做好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需完善的方面,即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注重校企一体、学研产结合;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 从我国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和需求出发,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困境,探讨做好地方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需完善的方面,即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注重校企一体、学研产结合;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分阶段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健全就业服务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毕业生 就业 现状
下载PDF
建设“食育、食践、食创、食语”食品科学类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爱香 李宗军 周红丽 《轻工科技》 2014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食品科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完善食科类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食育"内容,加强教学"食践"改革,完善和增加"食创"途径,扩大"食语"阵地建设... 食品科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完善食科类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食育"内容,加强教学"食践"改革,完善和增加"食创"途径,扩大"食语"阵地建设,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服务型人才、食品应用型人才、食品科技型人才和符合中国食品产业要求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育 实践 创新 创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