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刚度接骨板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骨改建特性-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研究
1
作者
王友
戴克戎
+4 位作者
侯筏魁
裘世静
史定伟
张蒲
唐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9-254,共6页
本研究应用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了两种不同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皮质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状况。结果显示:1.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明显增加,但以骨吸收为主要代谢活动。2.增加的骨改建活动或起源于骨内膜...
本研究应用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了两种不同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皮质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状况。结果显示:1.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明显增加,但以骨吸收为主要代谢活动。2.增加的骨改建活动或起源于骨内膜面,或起源与骨外膜面,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走向。骨内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可沿横向血管表面进入皮质骨,最后出现于皮质骨中央哈氏管表面。而骨外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则由接骨板两侧沿皮质骨表层向接骨板中央延伸。3.高刚度接骨板固定后,骨改建活动增加以骨内膜面来源为主,为此皮质骨内骨吸收腔形成也较多。相反,低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骨外膜面的骨改建活动较活跃,吸收腔多位于皮质骨外表层,皮质骨中央骨改建活动增加和骨质疏松形成均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内固定
四环素标记
骨改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后肢大鼠增龄过程中腰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董凡
戴克戎
侯筏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2-354,共3页
作者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组织切片的Sfranin0染色,系统观测双后肢大鼠模型下腰椎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椎间盘髓核蛋白聚糖含量最高,增龄后1个月达1565±55mmol/L随着增龄蛋白聚糖开始...
作者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组织切片的Sfranin0染色,系统观测双后肢大鼠模型下腰椎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椎间盘髓核蛋白聚糖含量最高,增龄后1个月达1565±55mmol/L随着增龄蛋白聚糖开始下降,至12个月时为616±36mmol/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次为内层纤维环;外层纤维环蛋白聚糖含量最低。增龄过程中椎间盘各部位蛋白聚糖含量逐渐减少,尤以髓核为著。双后肢大鼠椎间盘蛋白聚糖减少幅度更大。研究结果支持异常高应力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蛋白多糖
大鼠
动物试验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刚度接骨板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骨改建特性-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研究
1
作者
王友
戴克戎
侯筏魁
裘世静
史定伟
张蒲
唐坚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9-254,共6页
文摘
本研究应用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了两种不同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皮质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状况。结果显示:1.接骨板内固定后,板下骨的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明显增加,但以骨吸收为主要代谢活动。2.增加的骨改建活动或起源于骨内膜面,或起源与骨外膜面,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走向。骨内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可沿横向血管表面进入皮质骨,最后出现于皮质骨中央哈氏管表面。而骨外膜面的骨改建活动则由接骨板两侧沿皮质骨表层向接骨板中央延伸。3.高刚度接骨板固定后,骨改建活动增加以骨内膜面来源为主,为此皮质骨内骨吸收腔形成也较多。相反,低刚度接骨板内固定后,骨外膜面的骨改建活动较活跃,吸收腔多位于皮质骨外表层,皮质骨中央骨改建活动增加和骨质疏松形成均相对缓慢。
关键词
接骨板内固定
四环素标记
骨改建
骨质疏松
Keywords
plate fixation
tetracycline labelling
bone remolding
分类号
R683.0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后肢大鼠增龄过程中腰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董凡
戴克戎
侯筏魁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2-354,共3页
文摘
作者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组织切片的Sfranin0染色,系统观测双后肢大鼠模型下腰椎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椎间盘髓核蛋白聚糖含量最高,增龄后1个月达1565±55mmol/L随着增龄蛋白聚糖开始下降,至12个月时为616±36mmol/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次为内层纤维环;外层纤维环蛋白聚糖含量最低。增龄过程中椎间盘各部位蛋白聚糖含量逐渐减少,尤以髓核为著。双后肢大鼠椎间盘蛋白聚糖减少幅度更大。研究结果支持异常高应力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观点。
关键词
椎间盘
蛋白多糖
大鼠
动物试验
Keywords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eoglycanComputers
分类号
R681.530.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刚度接骨板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骨改建特性-单次四环素荧光标记研究
王友
戴克戎
侯筏魁
裘世静
史定伟
张蒲
唐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后肢大鼠增龄过程中腰椎间盘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
董凡
戴克戎
侯筏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