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治疗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疗效
1
作者 詹申 温静 +4 位作者 张丽红 崔锐 侯西彬 郭姗姗 王玉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法(UGLVB)在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9-30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行静脉属支结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等。将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法(UGLVB)在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9-30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行静脉属支结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等。将患者分为传统切开结扎术式组(切开结扎组)和UGLVB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内瘘通畅情况、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入选共44例患者,UGLVB组19例、传统切开结扎术式组25例。静脉属支结扎最常见的原因是主干流量不足(84.09%),结扎的静脉属支最多见的是头静脉背侧属支(54.55%)。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共患疾病、透析龄、内瘘龄、内瘘启用时间、静脉属支结扎原因和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获成功,UGLVB组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切开结扎组(2.42±0.51 d vs 12.72±1.49 d,t=-32.256,P=0.000)。并发症方面,切开结扎组有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UGLVB组2例、切开结扎组1例出现伤口局部少量渗血,切开结扎组有1例出现神经损伤。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UGLVB与传统切开结扎术式在静脉属支结扎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手术创伤和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静脉属支 结扎
下载PDF
2条生命线的困境:起搏器和透析导管 被引量:2
2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3 位作者 余阳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置入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以及两者共存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8月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存在起搏器导线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置入带涤纶... 目的探讨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置入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以及两者共存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8月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存在起搏器导线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置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病例1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起搏器电极、导线有无移位,起搏器功能有无异常。随访期间观察透析导管、起搏器导线感染发生率、症状性静脉高压征发生率以及拔除导管时是否发生导管嵌顿。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导管尖端顺利进入右心房中上部,1例球囊扩张上腔静脉狭窄后置入导管,1例导管置入过程中顶在起搏器导线上,经调整方向后导管尖端顺利进入右心房中上部。术中及术后起搏器电极、导线无移位,起搏器功能无异常;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起搏器导线感染及起搏器功能不良。1例在置管1年后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及更换导管后好转,起搏器导线未受到感染。1例出现置管侧上肢轻度肿胀,但不需要临床干预。原位更换导管9例,拔除原导管时均未发生导管嵌顿。结论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如无重度血管狭窄,DSA下置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成功率高、安全可行,两者共存短期内未见起搏器导线感染及起搏器功能不良,很少出现症状性静脉高压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起搏器导线 带涤纶套透析导管 症状性静脉高压征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四点定位法确定左侧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皮下隧道长度 被引量:4
3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2 位作者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8年第9期571-573,共3页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首选血管通路形式,但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需要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作为长期透析通路或者过渡通路。因左侧颈内静脉、左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走行中有两个生理弯曲,而且左侧头臂静脉的走行是先向右前下方,再向右后下方走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隧道式 皮下隧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定位法 长度
下载PDF
DSA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判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2 位作者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判定皮下隧道长度的方法方法 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例为实验组,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鞘,DSA引导下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使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中上部,在体... 目的探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判定皮下隧道长度的方法方法 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例为实验组,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鞘,DSA引导下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使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中上部,在体外标记造影导管出导管鞘位置,撤出造影导管,测量导管进入体内的长度。根据这个长度确定带CUFF透析导管皮下隧道长度。22例为对照组,粗略根据体表骨性标记物确定带CUFF透析导管皮下隧道长度。结果实验组22例患者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后导管尖端均位于右心房中部或者中上部,皮下隧道无过长或过短情况发生。对照组导管尖端14例位于心房中部或者中上部、7例位于心房下部,1例位于上腔静脉近心房处。所有患者术后当日或者次日透析,血流量均在250ml/min以上。术后6个月内,44例患者当中3例导管尖端明显上移,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39例导管尖端轻度上移,2例无明显上移,对照组1例CUFF脱出更换导管。结论 DSA引导下预先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测量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左侧颈内静脉带CUFF导管置入术后多有管尖轻度上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DSA 左侧颈内静脉置管 皮下隧道 血管内造影导管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同侧所致肿胀手综合征及腔内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3 位作者 杨涛 余阳 温静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8期619-624,630,共7页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起搏器位于患者手臂同侧时是否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以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起搏器同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对照组:起搏器对侧建立AVF的患者10例。观察内容:(1)内瘘侧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有无透析导管置入史;(2)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AVF术后或者存在AVF的情况下同侧安装起搏器术后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时间;(3)中心静脉狭窄或者闭塞部位;(4)腔内治疗方法;(5)腔内治疗后复发时间;(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有无影响。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17.0(2.6,30.0)个月后开始出现肢体肿胀;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3.5年后内瘘闭塞,闭塞前内瘘侧肢体仅有轻度肿胀,无需干预;1例患者内瘘、起搏器同侧共存4.5年内瘘侧肢体无肿胀。治疗上,2例患者对侧上肢重新建立内瘘,新的内瘘成熟后关闭患侧内瘘。6例患者行单纯PTA治疗,共10例次,单纯PTA术后至肿胀复发时间为(6.0±4.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置入支架。PTA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异常。对照组:截止到观察终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结论动静脉内瘘和起搏器位于同侧时相对容易出现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病变单纯PTA效果相对较差,不建议放置支架。短期观察球囊扩张对起搏器导线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起搏器导线 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狭窄 肿胀手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
下载PDF
反向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内瘘1例
6
作者 侯西彬 任树风 +1 位作者 杨涛 王玉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924-924,共1页
患者男,48岁,主因“双下肢水肿5个月”入院。5个月前患者发现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查血肌酐704μmol/l,超声示双肾体积缩小,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建立动静脉内瘘就诊于我院。既往否认糖尿病等病史... 患者男,48岁,主因“双下肢水肿5个月”入院。5个月前患者发现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查血肌酐704μmol/l,超声示双肾体积缩小,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建立动静脉内瘘就诊于我院。既往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左侧腕部头静脉、桡动脉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为患者腕部头静脉距离桡动脉较远,约4 cm,所以做了两个切口,分别位于头静脉和桡动脉上方,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头静脉游离长度约6 cm,两个切口之间做一皮下隧道,头静脉穿过该隧道形成一个血管袢,与桡动脉行钝角端侧吻合,吻合时头静脉足尖朝向近心端,足跟朝向远心端,吻合角度约125°(见图1、图2),术后震颤杂音明显。术后40 d开始穿刺动静脉内瘘透析。随访12个月,内瘘功能良好,透析血流量均在250 ml/min以上,超声未见吻合口及附近静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 动脉内瘘 头静脉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双下肢水肿 透析血流量 皮下隧道 慢性肾衰竭
下载PDF
导管意外脱出后穿刺皮下隧道纤维鞘置入隧道式透析导管1例
7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王玉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63-264,I0002,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最佳透析通路,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透析患者会长期以隧道式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做为维持性透析通路,TCC长期留置会导致穿刺入路的外周静脉及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临床中透析导管意外脱出并不少见... 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最佳透析通路,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透析患者会长期以隧道式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做为维持性透析通路,TCC长期留置会导致穿刺入路的外周静脉及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临床中透析导管意外脱出并不少见,由于之前反复长期置管导致可用静脉资源耗竭,给再次置管带来极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导管 维持性透析 动静脉内瘘 皮下隧道 外周静脉 纤维鞘 透析通路 隧道式
下载PDF
球囊扩张在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侯西彬 詹申 +2 位作者 侯方 崔锐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 目的探讨存在纤维鞘和(或)上腔静脉狭窄、闭塞时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指征和球囊直径的选择,并分析上腔静脉狭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术中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130例次,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导管置入困难的患者12例次,观察置管困难原因及处理过程。结果(1)事先未应用球囊扩张导致撕脱鞘置入困难的患者共68例次,导管留置总时间(导管在同一血管内纤维鞘中)2.5~16.0年,中位时间5.0年;(2)拔管困难患者12例,均出现撕脱鞘置入困难,应用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3)奇静脉显影患者28例次,均伴有上腔静脉或者腔房交界处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置入导管23例次,导丝引导置入导管5例次;(4)扩张纤维鞘球囊直径范围6~12 mm;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病变球囊直径范围7~12 mm;(5)之前没有置管史,也没有更换过导管的21例患者中,原导管尖端在右心房的9例患者中有6例上腔静脉无明显狭窄,12例原导管尖端在腔房交界处和上腔静脉的患者均出现腔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狭窄;(6)所有病例术后均无血管破裂、症状性肺栓塞、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1)撕脱鞘置入困难是球囊扩张纤维鞘的绝对指征,拔管困难以及导管留置时间2.5年以上的患者可能需要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才能置入撕脱鞘;(2)上腔静脉近心端或腔房交界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尤其是伴有奇静脉显影的患者建议事先用球囊扩张病变部位后再置管;(3)扩张纤维鞘建议首选8 mm直径球囊,扩张上腔静脉和腔房交界狭窄,建议首选10 mm直径球囊,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需逐级扩张;(4)导管尖端放置在右心房时上腔静脉狭窄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隧道式透析导管更换 纤维鞘 中心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左侧颈内静脉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应用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涛 张丽红 +4 位作者 侯西彬 詹申 李大胜 任树风 王玉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究经左侧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6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左侧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A组、B组,考察2组间相应参数的区别,观察透析早期泵控血流量... 目的:探究经左侧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6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左侧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A组、B组,考察2组间相应参数的区别,观察透析早期泵控血流量与相应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B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1.5±21.6)、(235.2±44.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导管动静脉端所处位置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泵控血流量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存在相关性(r=0.302,P=0.017)。结论:经左侧颈内静脉置入永久性导管的患者早期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较高,导管末端位置并不是早期导管功能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可减少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颈静脉 肾血流量 有效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血液透析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涛 张丽红 +3 位作者 詹申 李大胜 侯西彬 王玉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透析泵控血... 目的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 功能不良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与氧化应激状态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冠英 楚修林 +5 位作者 侯西彬 李建峰 田津生 唐冠军 王红宇 刘新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研究抑郁评分与MDA、SOD、GSH-PX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研究抑郁评分与MDA、SOD、GSH-PX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和45例。对两组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采血检测MDA、SOD、GSH-PX。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抑郁评分、血MDA、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抑郁评分与血MDA水平成正相关,与SOD、GSH-PX水平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 9,-0.887 1,-0.818 4(P均=0.000 1),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是抑郁的危险因素(P=0.002),SOD、GSH-PX是保护因素(P分别为0.017、0.04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MDA水平成正相关,与血SOD、GSH-PX水平成负相关,MDA是抑郁的危险因素,SOD、GSH-PX是保护因素。可望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缓解其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冠英 楚修林 +6 位作者 李建峰 田津生 侯西彬 冯忖 唐冠军 王红宇 刘新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HD及HDF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血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血液透析(HD)组及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HD及HDF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血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血液透析(HD)组及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于透析后达干体重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并采血检测CRP、HCY、IL-6、AGEs。结果:入组前HD组与HDF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HD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较入组前无明显下降(P>0.05),HDF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HDF组与HD组相比,上述指标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HDF较HD能有效地降低血CRP、Hcy、IL-6、AGEs进而使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糖基化终末产物
下载PDF
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涛 侯西彬 +2 位作者 詹申 王新玲 王玉柱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598例经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锐 郑欣 +3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詹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况,干预失败原因等。研究主要终点是置管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1598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3.27±11.86)岁,男性659例(41.2%),X线使用率34.7%。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5.4%(1525/1598),用X线和未用X线的置管成功率为97.8%比94.2%(χ^(2)=11.292,P=0.001)。总体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比经左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高(96.6%比90.1%,χ^(2)=22,375,P<0.001);未用X线时,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经左颈内静脉(χ^(2)=56,871,P<0.001);应用X线后,经右颈内静脉和经左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χ^(2)=1.424,P=0.233)。置管失败原因有导管尖端异位(包括导管尖端血管内异位和血管外异位)、非X线下导丝置入受阻、介入开通中心静脉失败。导管尖端异位病例均未用X线,占未用X线人群的3.3%(34/1043);未用X线,导丝置入受阻置管失败27例;介入干预病例237例,成功置管225例,未开通中心静脉置管失败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OR=1.700,95%CI:3.203~9.362,P<0.001)和未用X线置管(OR=1.653,95%CI:2.650~10.28,P<0.001)是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X线的应用可以增加经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经左颈内静脉置管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应用X线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15
作者 唐冠英 王红宇 +5 位作者 楚修林 刘新静 唐冠军 侯西彬 田津生 李建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5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超纯透析液透析(UPD)组25例和常规透析液透析(CHD)组30例。比较2... 目的观察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5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超纯透析液透析(UPD)组25例和常规透析液透析(CHD)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抑郁状态、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UPD组患者SDS评分及TNF-α、IL-6、IL-1β水平均下降(P<0.05),CHD组SDS评分、TNF-α、IL-6、IL-1β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UPD组SDS评分、TNF-α、IL-6、IL-1β及抑郁程度均低于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评分与TNF-α、IL-6、IL-1β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UPD能更有效地清除MHD患者血TNF-α、IL-6、IL-1β、IL-8,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超纯透析液透析 常规透析
下载PDF
超声技术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2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内瘘 闭塞 血栓 超声 腔内治疗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入纠正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2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导管相关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导管功能。方法 回顾40例因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同时纤维鞘存在缺损,造影剂经纤维鞘缺损处流...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导管相关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导管功能。方法 回顾40例因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同时纤维鞘存在缺损,造影剂经纤维鞘缺损处流出,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造影剂显影良好。18例患者应用导丝引导透析导管经纤维鞘缺损处进入中心静脉,以避开原有纤维鞘对导管的包绕,将导管置入右心房。另22例患者应用原位导管更换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右心房。结果 2组患者均在介入治疗术后次日应用导管透析,透析时血流量为250ml/min,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为(241±2.92)ml/min比(240±4.18)ml/min,Kt/V值为(1.3±0.05)比(1.28±0.04),2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20)。6个月时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换组透析流量和Kt/V值均高于原位透析导管更换组,分别为(202±3.74)ml/min比(240±4.47)ml/min(P=0.020)和(1.04±0.04)比(1.28±0.03)(P=0.010),2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入可以纠正导管功能不良,此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透析导管 纤维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人工血管内瘘闭塞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3 位作者 焦志欣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2-402,共1页
近两年我科尝试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的方法处理人工血管内瘘闭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57.7±12.8)岁,所有患者均为前臂“U”形... 近两年我科尝试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的方法处理人工血管内瘘闭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57.7±12.8)岁,所有患者均为前臂“U”形袢式人工血管内瘘。人工血管内瘘闭塞48h以内,自体静脉血栓长度小于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内瘘闭塞 腔内治疗 超声引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内瘘 静脉血栓 患者
原文传递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冠英 王红宇 +5 位作者 楚修林 刘新静 唐冠军 侯西彬 田津生 李建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0期713-71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及普通透析(CHD)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抑郁程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7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及CHD组,每组 各36例。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于透析后达干体重时应用抑...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及普通透析(CHD)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抑郁程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7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及CHD组,每组 各36例。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于透析后达干体重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并采血 检测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 患者抑郁评分及IL-6、Hcy、MDA、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HFHD组抑郁评 分及血IL-6、Hcy、MDA水平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 < 0.05),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 < 0.05),CHD 组各项指标较入组前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比较,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 MHD患者抑郁评分与IL-6、Hcy、MD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7,0.463,0.769),与SOD水平呈负相 关(r=-0.571)。结论 HFHD较CHD能更有效地清除血IL-6、Hcy、MDA、水平,并升高SOD水平,进而使 患者的抑郁状态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高通量透析 普通透析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