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微粒在凝血紊乱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迎媚 陈波 +2 位作者 吴龙月 侯金晓 付金月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3-698,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来源微粒(microparticle,MP)及其携带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患者高凝状态中的作用,以及化疗/分化治疗药物对MP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PCA)的... 目的:评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来源微粒(microparticle,MP)及其携带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患者高凝状态中的作用,以及化疗/分化治疗药物对MP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PCA)的影响。方法:提取5例APL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48 h,收集含MP细胞培养液和去MP细胞培养液,从一定体积的含MP细胞培养液中提取MP。采用ELISA法检测MP上TF的表达,应用凝血酶生成实验检测含MP细胞培养液和去MP细胞培养液的PCA,利用人TF特异抗体检测TF在MP相关PCA中的作用。测定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处理APL细胞48 h后MP的PCA。结果:对照者骨髓MNC释放的MP几乎无TF表达,而APL细胞来源的MP明显表达TF。无论是APL患者骨髓MNC还是对照者骨髓MNC,释放的MP均具有明显的PCA,但与对照者骨髓MNC释放的MP相比,APL患者骨髓MNC释放的MP的PCA更高。TF在对照者骨髓MNC释放的MP的PCA中几乎无作用,而在APL患者骨髓MNC细胞来源的MP的PCA中发挥重要作用。DNR处理的APL患者骨髓MNC能使其释放的MP的PCA增高,而ATO和ATRA的作用则完全相反。结论:APL患者骨髓MNC来源的微粒具有明显的PCA,而TF在这一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疗药物DNR可增强APL患者骨髓MNC释放的MP的PCA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粒 组织因子 凝血功能紊乱
下载PDF
CD56表达情况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雪 张露露 +3 位作者 王童 侯金晓 王芝涛 秦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82,共6页
目的:分析CD56表达情况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5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根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 目的:分析CD56表达情况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75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根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6^(+)组和CD56^(-)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绘制两组患者的PFS和OS曲线,比较生存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评估CD56在初诊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175例初诊MM患者中,CD56^(-)组57例(32.6%),CD56^(+)组118例(67.4%);CD56是否表达与ISS分期、ECOG评分、血小板、β_(2)-微球蛋白、肌酐、是否伴有髓外病变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髓外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CD56^(+)组(29.8%vs12.7%,P=0.006)。整个队列中位随访时间23.6(1.0-78.6)个月。CD56^(+)组和CD56^(-)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8.6(1.2-77.6)和12.2(1.0-49.0)个月,中位OS分别为27.6(1.4-77.7)和19.7(1.0-78.6)个月;CD56^(+)组2年PFS率明显高于CD56^(-)组(57.6%vs 36.8%,P=0.010),CD56^(+)组2年OS率高于CD56^(-)组,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74.6%vs 64.9%,P=0.15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分型为IgG型、高ECOG评分、血小板数减少、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伴有髓外病变、CD56^(-)的初诊MM患者PFS均显著缩短(P<0.05);高ECOG评分、血小板数减少、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伴有髓外病变、CD56^(-)的初诊MM患者OS均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分型为IgG型、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伴有髓外病变、CD56^(-)均是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血小板数减少、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伴有髓外病变均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而CD56与OS无明显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大部分初诊MM患者存在CD56阳性表达,CD56表达缺失与不利的生物学和临床参数及不良预后有关,提示CD56在初诊MM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56 预后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释放的微粒的数量及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海涛 赵淑艳 +4 位作者 刘志宇 侯金晓 张迎媚 杨东光 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2-977,共6页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释放的微粒(MP)的数量及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5例初发APL患者骨髓APL细胞;提取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NR(0.1,0.5,1.0和2.0μmol/L)处理...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释放的微粒(MP)的数量及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5例初发APL患者骨髓APL细胞;提取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NR(0.1,0.5,1.0和2.0μmol/L)处理APL细胞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MP。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的微粒的形态学特点,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MP数量;应用一步复钙时间法测定MP的促凝血活性。结果:提取的微粒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空囊性结构,其直径为100 nm左右,符合微粒的形态学特点。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释放的MP数量相比,骨髓APL细胞释放的MP数量增加(P<0.05)。DNR促进APL细胞释放MP,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73,P<0.01)。与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释放的MP相比较,APL细胞释放的MP促凝活性显著增高(P<0.05)。DNR处理可显著增强MP的促凝活性,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78,P<0.01)。结论:DNR可促进APL细胞释放MP,并且增强这些MP的促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粒 柔红霉素 凝血功能紊乱
下载PDF
不同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丛珊 孟令伶 +1 位作者 王艳 侯金晓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6例儿童AL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激素诱导缓解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PIC... 目的探讨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6例儿童AL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激素诱导缓解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配合程度、置管相关并发症及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多数(65.03%)完全配合,对照组患儿多数(62.24%)仅部分配合,观察组患儿的置管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儿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导管阻塞、血栓和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和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置管前和置管后30天,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本组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LL患儿,在激素诱导缓解7天后进行PICC置管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且不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ICC置管 儿童
下载PDF
新形势下医学专业兼职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大川 侯金晓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桥头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新旧模式的变革。该文从高校医学专业兼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论述新形势下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优化教学思路,加强医德教育,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桥头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新旧模式的变革。该文从高校医学专业兼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论述新形势下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优化教学思路,加强医德教育,开展危机事件下的心理急救,保证医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兼职班主任 新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急救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和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史家岚 李金梅 +11 位作者 侯金晓 曹峰林 刘述川 周晋 高春艳 王晶 谭小燕 李甲楠 刘明 刘岩 马瑞爽 杨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例初发APL患者的APL细胞,以12份...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例初发APL患者的APL细胞,以12份健康志愿者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用1μmol/LATO、DNR分别处理APL细胞24h,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PL细胞的Ps暴露,通过凝血时间和凝血因子生成实验测定相关的凝血活性。乳黏素作为检测APL细胞PS暴露的探针和凝血抑制剂。结果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比较,ATO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减少;而DNR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明显增加。ATO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长[(220±41)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少(均P〈0.05);而DNR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短[(80-1-20)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多(均P〈0.05)。加入乳黏素后,DNR处理组APL细胞的促凝活性降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Xa及凝血酶生成均减少(均P〈0.05)]。结论APL细胞的PS暴露量与其促凝活性呈正相关。ATO通过减少APL细胞表面的PS暴露而减弱其促凝活性,DNR通过增加APL细胞表面PS暴露而增强其促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砷剂 柔红霉素 磷脂酰丝氨酸类 乳黏素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联合柔红霉素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凝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昆鹏 侯金晓 +2 位作者 刘亚波 祁森 苏雁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与柔红霉素(DNR)联合应用对原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及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和凝血的影响。方法:采用ATO、DNR、ATO+DNR处理APL和NB4细胞等3组体外液体培养法,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采用...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与柔红霉素(DNR)联合应用对原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及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和凝血的影响。方法:采用ATO、DNR、ATO+DNR处理APL和NB4细胞等3组体外液体培养法,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用复钙时间检测各组APL和NB4细胞的促凝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NB4细胞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和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ATO与DNR联合用药处理APL和NB4细胞后,其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提高4-8倍,促凝血活性明显降低,NB4细胞的TF和annexinⅡ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ATO与DNR联合用药能有效促进APL和NB4细胞凋亡,且不加重凝血紊乱,其可能是通过降低TF和annexinⅡ的表达抑制凝血和纤溶亢进等改善APL的凝血功能,此联合用药对于原发高白细胞型APL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柔红霉素 促凝活性 凋亡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及依托泊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迎媚 刘秀华 +4 位作者 史家岚 吕成芳 于洪娟 侯金晓 曹峰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416-419,480,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促凝血活性中的作用及不同药物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新采集APL细胞组、APL细胞单纯培养组、APL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组及APL细胞依托泊苷(VP16)处...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促凝血活性中的作用及不同药物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新采集APL细胞组、APL细胞单纯培养组、APL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组及APL细胞依托泊苷(VP16)处理组。提取10名初发APL患者的骨髓APL细胞进行实验,提取1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凝血实验的正常对照。分别用1μmol·L-1ATRA和1μmol·L-1VP16处理APL细胞24 h,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PS暴露情况。利用凝血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总的促凝活性及细胞表面磷脂的促凝血活性。利用PS特异结合蛋白乳粘素对各组细胞进行凝血抑制实验。结果:新采集的APL细胞存在一定量的PS外翻,并且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存在更高的促凝血活性(P<0.05),ATRA对APL细胞的PS外翻及促凝活性有抑制作用(P<0.05),VP16则对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01)。乳粘素可以拮抗APL细胞至少70%的促FXa和FIIa生成活性。结论:PS暴露在APL细胞促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化治疗药物ATRA和化疗药物VP16分别通过减少和增加APL细胞表面PS的暴露来减轻和加重凝血紊乱。乳粘素通过与PS特异结合可以有效地阻断暴露的PS的促凝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PL凝血紊乱的抗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磷脂酰丝氨酸 乳粘素 全反式维甲酸 依托泊苷
原文传递
浅议与APL预后密切相关的因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博杨 侯金晓 +2 位作者 李慧波 付钥钥 周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2期2397-2400,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亚型。近年来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靶向治疗日益规范化,APL的预后已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成为AML中预后最好的亚型,但仍有15%的患者发生复发。越来越的学者致力于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亚型。近年来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靶向治疗日益规范化,APL的预后已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成为AML中预后最好的亚型,但仍有15%的患者发生复发。越来越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影响APL预后的因素,以往很多人们关注过的因子在近来的研究中也发现在APL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FLT3、CD56、Fas等,以及新近证实的一些特殊基因的表达也影响着APL的预后,BAALC低表达与APL预后正相关,与其相反Ets相关基因(ERG)高表达与APL预后负相关。在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们在APL预后研究的进展,这些因素的发现,使人们对APL发病机制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便于临床上早期对AP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高风险的APL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也可成为日后治疗APL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预后因素 FLT3 CD56 FAS 基因
原文传递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冬雪 李晓霞 +1 位作者 侯金晓 周晋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901-904,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呈高度异质性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DLBCL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LBCL的发病与乙肝...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呈高度异质性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DLBCL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LBCL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乙肝 特征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