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及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侯长周 张建锋 +3 位作者 安海 杨德函 侯晓杰 张科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5-1994,共10页
目的研究栀子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并预测其机制。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探索栀子提取物对RSV的抑制作用;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搜索栀子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在... 目的研究栀子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并预测其机制。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探索栀子提取物对RSV的抑制作用;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搜索栀子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数据库中获取RSV相关靶点,获取药物-病毒交集基因后构建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交集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栀子提取物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_(50))为4.621 mg·mL^(-1),质量浓度为3.5438、1.7719、0.8860 mg·mL^(-1)时有显著抗RSV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抗RSV作用越强。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到栀子有效化合物10个[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可视化结果显示有118个节点,主要靶点有蛋白激酶Bα(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EGFR)等;GO结果显示主要与蛋白激酶B信号的正向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BP);质膜、大分子复合物等细胞组成(CC);ATP结合、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MF)有关。KEGG通路富集到117条信号通路(FDR<0.01),主要与肿瘤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表达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检查点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C型凝集素受体(CLRs)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栀子提取物有显著抗RSV作用,可能主要以豆甾醇、吡嗪环辛烯-4a-羧酸、β-谷甾醇、藏红花酸等成分与EGFR、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等靶点相结合,通过PD-L1表达和PD-1、PI3K-Akt、CLRs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呼吸道合胞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豆甾醇 Β-谷甾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