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iporide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风青 刘慧 吴博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1,216,共3页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阻断剂cariporide和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建立的药物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实验组间心梗面积和心肌酶学变化。结果:cariporide和GSH药物后适...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阻断剂cariporide和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建立的药物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实验组间心梗面积和心肌酶学变化。结果:cariporide和GSH药物后适应可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在心肌再灌注的开始,一次性给予钠氢交换阻断剂cariporide或抗氧化剂GSH,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两种有效的药物后适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药物后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大鼠体内给药途径的探索
2
作者 侯风青 刘慧 吴博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以探讨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以及最佳时刻,并通过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新的给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给药,从右侧颈总动脉插管,经动脉瓣到左心室,显示特征性心室波待稳定后,...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以探讨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以及最佳时刻,并通过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新的给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给药,从右侧颈总动脉插管,经动脉瓣到左心室,显示特征性心室波待稳定后,经该管直接给予溶有还原型谷胱甘肽(120mg/kg)的生理盐水1ml至心室,于1min内注入,与常规右侧股静脉给药途径作对比,采用经典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验证新法给药途径的优点。结果分别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和静脉途径给药,主动脉血浆药物浓度均在1min时达峰值;相同剂量GSH(120mg/kg)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给药后主动脉血浆药物浓度[(810±100)μmol/L]明显高于静脉途径给药[(351±50)μmol/L]。在再灌注早期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注射GSH(120mg/kg)干预和静脉注射GSH(120mg/kg)干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心梗面积均显著减小[分别为(23±4)%、(39±2)%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减小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在再灌注末与静脉途径相比[(53±1)U/ml,(3.6±0.4)μmol/L],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减少更明显[(47±3)U/ml,(3.2±1)μmol/L]。结论与经静脉给药相比,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注药,可显著提高注射期间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是一条可供药物干预的新途径,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药物后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