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国贺 刘伟靓 +2 位作者 侴琳 赵晓丽 张蕾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4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分娩并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妇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分娩并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妇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9%)高于对照组(83.7%),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9±3.1s)、凝血酶原时间(PT)(11.1±0.2s)、D二聚体(D-D)(1.6±0.2 mg/L)低于对照组(28.2±3.4s、12.1±0.3s、1.6±0.2 mg/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5±0.7 g/L)高于对照组(4.1±0.6 g/L),产后2h(173.6±16.6 ml)和24h出血量(326.2±46.7 ml)、产后出血总量(499.8±31.6 ml)少于对照组(218.4±20.5 ml、486.5±32.8 ml、704.9±26.7 ml),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血钙、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凝血因子 疗效
下载PDF
p53、p21、MDM2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血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侴琳 王慧 赵晓丽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955-958,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p53、p21、MDM2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血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手术切除的异位内膜组织50例作为异位组、... 目的探讨p53、p21、MDM2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血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手术切除的异位内膜组织50例作为异位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自愿刮宫术取得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40例作为在位组,刮宫术取得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5例作为对照组,异位组及在位组病人(共90例,为观察组)。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p53、p21、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异位组p53、p21表达阳性率(12.00%、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7.14%、31.43%)及在位组(35.00%、30.00%),P<0.05;异位组MDM2表达阳性率(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及在位组(7.50%),P<0.05;在位组与对照组比较(35.00%、30.00%、7.50%比37.14%、31.43%、5.71%),p53、p21、MDM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位组分泌期p53、p21表达(66.67%、60.00%;61.11%、61.11%)均明显高于组内增生期(15.00%、10.00%;13.64%、13.64%),P<0.05,对照组、在位组、异位组分泌期MDM2表达阳性率(6.67%、11.11%、47.83%)与组内增生期(5.00%、4.55%、55.56%)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p53表达与p21表达呈正相关(r=0.721,P<0.01);p53表达与MDM2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p21表达与MDM2表达无相关性(r=0.308,P>0.05)。观察组血清p53、p21水平[(0.86±0.23)kU/L、(1.04±0.12)k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19)kU/L、(1.68±0.24)kU/L],MDM2水平[(2.19±0.33)kU/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15)kU/L],P<0.05。结论 p53、p21、MDM2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 刮宫术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癌基因蛋白质p21(ras) 原癌基因蛋白质c-mdm2 因果律
下载PDF
茜草炭复合提取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增殖、凋亡及内膜组织VEGF、NF-κB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贾晓慧 侴琳 周晓丽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茜草炭复合提取物(QC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增殖、凋亡及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探讨茜草炭复合提取物(QC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增殖、凋亡及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QCS低剂量组、QCS中剂量组、QCS高剂量组。干预4周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异位病灶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技术检测在位内膜细胞的增殖、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NF-κB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病灶体积减小,孕三烯酮组及QCS中、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效果显著优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及QCS中、高剂量均能显著促进在位内膜细胞凋亡,抑制增殖(P<0.05),且高剂量组效果显著优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组及QCS中、高剂量组在位内膜VEGF、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且高剂量组下调效果显著优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茜草炭复合提取物能通过促进在位内膜凋亡、抑制其增殖及下调内膜组织中VEGF、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等机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炭复合提取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增殖 在位内膜凋亡 内膜组织VEGF 内膜组织NF-κB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侴琳 王国贺 +2 位作者 张丽丽 朱雁虹 张慧玲 《感染.炎症.修复》 201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4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妇的产程、手术时间、胎...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4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妇的产程、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情况、失血量、是否伴感染相关性基础疾病、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入侵性检查次数、住院时间等,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集切口处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对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生殖道感染、术前未用抗菌药物、阴道检查次数≥3次、手术时间≥1 h、失血量≥400 ml及有基础疾病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81株,占46.2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6.00%)和肠球菌属(25株,占14.29%)。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有生殖道感染、术前未用抗菌药物、阴道检查次数≥3次、手术时间≥1 h、失血量≥400 ml及有基础疾病相关;其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分布
下载PDF
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侴琳 贾晓慧 +2 位作者 朱雁虹 张慧玲 彭书玲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1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探讨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茵栀黄汤煎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对患者血清TNF-α、脐血血清TNF-α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茵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能明显改善静脉血及脐静脉血清TNF-α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茵栀黄汤 临床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侴琳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治疗过程为期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并跟踪随访患者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治疗过程为期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并跟踪随访患者1年。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小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月经来潮,其中39例(68.4%)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即绝经,余18例(31.6%)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可见月经来潮,但是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全部绝经。③9例(15.8%)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副反应,包括潮热5例,恶心3例,关节痛1例,在治疗结束后所有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基睾丸素 绝经前期子宫肌瘤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连环素与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侴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子宫内膜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子宫内膜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PTEN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β-连环素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促进细胞增值、抑制凋亡导致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β-连环素与PTEN蛋白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β-连环素 @PTEN蛋白
下载PDF
宫颈癌中高危型HPV、p16、COX-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侴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6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p16基因、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宫颈活检或手术标本l51例为观察...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p16基因、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宫颈活检或手术标本l51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宫颈组织50例为对照组,检测高危型HPV、p16、COX-2。HPV16/18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16、COX-2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为52.3%,p16检测阳性率为53.6%,COX-2阳性率为51.6%;HPV阳性率以CIN1与CIN2分布最多;p16主要分布在CIN2、CIN3及鳞状细胞癌组;COX-2主要分布在CIN1及鳞状细胞癌组,CIN1、CIN2、CIN3、鳞状细胞癌;以上指标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p16及C0X一2的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作用,可在临床筛查、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 环氧合酶一2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侴琳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Ⅰ、Ⅱ期9例为轻度组,Ⅲ、Ⅳ期14例为重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IL-2水平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Ⅰ、Ⅱ期9例为轻度组,Ⅲ、Ⅳ期14例为重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IL-2水平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改变。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2、IL-6及CD4+、CD8+的改变可以作为预测其发生的有效指标。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周围血单个核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并产生IL-2、IL-6,高水平IL-6影响外周CD4+的数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周围血单个核细胞 CD4^+ 酶联免疫吸附法 T淋巴细胞亚群 间接免疫荧光法 CD8^+ IL-6 IL-2水平 方法应用 有效指标 激活状态 参考依据 发病机制 高水平
下载PDF
阴道内埋线法行阴道紧缩术
10
作者 侴琳 《中原医刊》 2004年第1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阴道紧缩术 阴道松弛 阴道内 埋线法 正常 治疗 年龄增长 阴道粘膜 夫妻性生活 后壁
下载PDF
宫腔粘连分离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雌激素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晓丽 侴琳 +1 位作者 周晓丽 席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IUA)分离术中应用宫内节育器(IUD)和激素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I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E2组和IUD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IUA分离术,E2组...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IUA)分离术中应用宫内节育器(IUD)和激素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I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E2组和IUD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IUA分离术,E2组采用单纯雌激素治疗,IUD组单纯放置IUD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加放置IUD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血清E2和LH水平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0%)、月经改善率(95.0%)高于E2组(80%、77.5%)和IUD组(80%、72.5%),术后再粘连发生率(20.0%)低于E2组(40.0%)和IUD组(27.5%)(P<0.05)。治疗后3组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在IUA分离术中应用IUD联合雌激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清E2、LH水平,有助于改善月经,降低术后再粘连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内节育器 雌激素 复发 月经改善
下载PDF
中药辩证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侴琳 《今日药学》 CAS 2018年第7期460-462,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辩证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枸橼酸氯米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 目的分析中药辩证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枸橼酸氯米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促排卵汤、促卵泡汤、促黄体汤等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妊娠率及月经量化评分,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H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和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排卵率、月经量化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辩证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氯米芬 促排卵汤 促黄体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药辩证周期疗法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孕产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特点研究
13
作者 侴琳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产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产妇27例为研究组3,6例单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产前检查、贫血发生、治疗情况... 目的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产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产妇27例为研究组3,6例单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产前检查、贫血发生、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5例双胎妊娠孕产妇合并贫血的27例,发生率为21.6%。97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贫血的36例,发生率为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贫血纠正率29.7%,治疗8周后纠正率51.9%,明显低于单胎组的贫血纠正率86.1%(P<0.0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对孕期及围产儿具有不良影响,预防双胎妊娠贫血的发生,应从孕早期开始预防性补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双胎妊娠 缺铁性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