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复旦大学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访谈 |
俞吾金
金瑶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俞吾金教授访谈 |
俞吾金
欣文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3
|
重建思想的维度——俞吾金教授在岭南大讲坛的讲演 |
俞吾金
|
《中华魂》
|
2012 |
0 |
|
4
|
主持人的话 |
俞吾金
吴晓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2
|
|
6
|
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3
|
|
7
|
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9
|
|
8
|
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趋势 |
俞吾金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29
|
|
9
|
意识意识形态:哲学之谜的解答 |
俞吾金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5
|
|
10
|
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3
|
|
11
|
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 |
俞吾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6
|
|
12
|
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 |
俞吾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13
|
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
俞吾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1
|
|
14
|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5
|
比较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反思 |
俞吾金
汤勤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6
|
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 |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17
|
从实用理性走向实践智慧 |
俞吾金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9
|
|
18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兼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俞吾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19
|
如何重写西方哲学史 |
俞吾金
林晖
|
《东南学术》
|
2002 |
3
|
|
20
|
“主体间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
俞吾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