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京剧杂谈(三题)
- 1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中 锋 伶界大王谭鑫培盛期距今不过百年,现在传到第四代,似乎难得有人向往他的“云遮月”了。偶或有人效颦,也总不是那味儿了。如今音响商店出售的须生留声,一味的都是杨宝森和他的子弟们的调门;上溯之,偶或见余叔岩的录音,不过十余段,不是全貌;至于谭鑫培的专集则绝对买不到。
-
关键词
谭鑫培
京剧
录音
音响
云遮
唱片
极限
演员
票房
境界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两斩”闲话
- 2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少年时代就听老头子们带点戏谑地说:“三斩一探,碰碑滚蛋。”这是说本世纪初京剧名伶刘鸿声肚子不宽,凡到一处,打泡戏总是《斩黄袍》、《辕门斩子》、《空城计》。这空城计从“失街亭”起到“斩马谡”止,也是一斩,连同前面两斩,就是“三斩”了。外加《四郎探母》、《托兆碰碑》几出,唱完了就走的。 刘氏死于1921年。
-
关键词
“失街亭”
少年
京剧
唱片
“斩马谡”
快板
针片
散板
上海
疙瘩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勤分余阴写丹青——扬子晚报编辑陆华和他的中国画
- 3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3-34,共2页
-
文摘
陆华作为扬子晚报副刊责任编辑,一位资深“老记”和作家,交游甚广,他的丹青之长居然成为约稿的手段哩。有一年去苏南某地采访,那里原是个偏僻的小村,素以水稻高产出名。现在呢,水稻仍是高产,但主要是乡镇工业搞得好。临别时,乡长送他一只袖珍收音机,这是超薄型的,灵敏度很高。乡长说这是他们乡一家合资企业的新产品,专供出口。并说:30年前古平同志来采访水稻高产,乡亲们只能送她两只南瓜吆。于是他想到,从南瓜到半导体高级收音机,这里面有好文章。当时就想回南京向她约稿。可又一想,人家如今是高级记者,且是有相当知名度的散文作家。
-
关键词
扬子晚报
水稻高产
南瓜
新闻写作
丹青
书画作品
合资企业
袖珍收音机
新闻记者
作家
-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萧娴的书法
- 4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
文摘
一肖娴字稚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贵州贵阳人。一九○二年生,今年八十二岁,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市书协名誉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肖娴出身于妇女没有任何权利的旧中国,妇女作为男人附庸,要想摆脱封建礼教,去创造有益社会的事业,是难乎其难的。然而肖娴却毅然决然地去追求艺术,为之奋斗终身,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二十年代中期,上海、广州、南京、香港等地报纸曾多次刊登肖娴作书润格,并对肖娴的艺术成就作简要介绍。
-
关键词
萧娴
书协
中国书法家协会
于右任
江苏省政协
艺术成就
奋斗终身
石门颂
石门铭
名誉主席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艺术原来是“女红”——记著名女书法家孙晓云
- 5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华人时刊》
1999年第9期45-45,共1页
-
文摘
南京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有虎踞龙盘之胜,六朝烟水之美,历来人文荟萃,文艺之士尤为突出。而山川秀气,特钟情于中帼。在一批中青年当代女书家中,其出类拔萃者,我首推孙晓云。 这几年评论孙晓云书法艺术的文章越来越多了,我归纳一下,评论家们封她三个重要头衔——帖派代表人物,新古典主义者和获奖专业户。前两者是个书法理论问题,两者可以合起来这样解释:一个主张传统帖学而又汲取时代和大众的审美情绪的书法家,这就是说。
-
关键词
书法家
女书
女红
书法艺术
传统帖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国妇女
书法理论
审美情绪
中青年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文人不及佳人
- 6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华人时刊》
1999年第10期41-41,共1页
-
文摘
这几年,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的名声越发的大了,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今人捧古人:风光风光,古人风光。这倒也说的是,一个民族总有自家的精英,他们风光,其实就是整个民族风光。 这些风光的古人们,大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孔夫子不用说了,他天天稳坐在夫子庙的大成殿上;李香君的媚香楼里笙歌不绝,游客们十分醉心于《桃花扇》的余韵;“王谢古居”把王谢两家安排在一起,倒也热闹。王导和谢安是东晋名相,干过保家卫国的大业,现在连他们的子孙也在这古居中一道风光着。 我作为秦淮河畔居民。
-
关键词
吴敬梓
李香君
《桃花扇》
文人
《儒林外史》
孔夫子
风光带
秦淮河
科举制度
夫子庙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移植尊严
- 7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华人时刊》
1999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现在留胡须的人多起来了,有人说这是模仿西方人的习俗,其实不然,我们这个民族的古代男子汉都留胡须,并且以美髯为荣的。 最近有青年朋友来晤,就聊到胡须问题,他说黄种人胡须不发达,不如白种人那样密集丰富。比如这位青年朋友虽有留须的兴趣,却因天生的下巴光秃。
-
关键词
青年朋友
男子汉
黄种人
谑而不虐
白种人
化学药物
人的尊严
明代中叶
名牌商标
男性美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风清凉
- 8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华人时刊》
1998年第19期36-37,共2页
-
文摘
长夏寂寥,正好读书消磨时光。若读到称意的书,便能享受到真正的读书乐。 眼下有些事已经引不出我的快乐了。譬如冗长的电视连续剧,过多的题外情节令人厌烦,即使主题甚好,水分多了,便似好酒兑了许多水,没有畅饮的价值了。又譬如听滑稽相声,自然会被逗笑的。不过笑有两种:一是见油头滑脑的动作,闻伧俗滑稽的言语而大笑,笑过之后,回头想想,会觉得连自己的笑声都格调不高;一是会心于幽默的文化内涵的笑。
-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文化内涵
戏曲
郑廷玉
消磨时光
宗教迷信
贫无立锥之地
艺术魅力
电视荧光屏
剧本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萧娴的艺术人生
- 9
-
-
作者
俞律
-
机构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22期7-11,共5页
-
文摘
在20世纪女书法家中,萧娴无疑是最杰出的。她生于1902年,逝世于1997年,可以说基本与20世纪同来同去。不平凡的世纪为每一个世人提供不平凡的经历与奋斗机会。萧娴是贵州省贵阳市人,字稚秋,号蜕阁,又号暂得居士。出生于南明河畔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萧铁珊饱读诗书,精研文墨,并拥戴革命。曾参与黄花岗之役的秘密起义准备,用棺材运送枪械武器。后与民国元老多有交往,当过任广州市长时的孙科的秘书。萧娴受家庭影响,9岁学书法,12岁就充当父亲写对联的助手,能仿父亲墨迹写大字。
-
关键词
铁珊
孙科
贵州省贵阳市
艺术人生
萧娴
饱读诗书
南明
书香门第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金陵女儿行
- 10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书画艺术》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
文摘
孙晓云,女,一九五五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中国书法进修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作品七次获全国书法大奖,由华艺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先后出版理论专著《书法有法》,出版个人书法专集、字帖、教学光碟、教材多种。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
关键词
《金陵女儿行》
书法艺术
孙晓云
艺术作品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少卿对京剧的贡献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7,共3页
-
文摘
苏少卿先生是著名戏曲家,尤其是在他的事业根据地上海,深受伶票二界敬重。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上海法租界萨波赛路某京剧票房第一次见到苏先生。他清瘦而高大,双目炯炯有神。此前我常收听他在电台的教戏节目,并听过他录制的唱片,可谓忘年神交,既有缘晤面,大慰向往之情,即拜为老师。当时他在大中华大陆电台专题节目教戏,人称“空中戏校”,影响广及全国。
-
关键词
京剧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专题节目
戏曲家
法租界
大中华
上海
电台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菊味轩诗抄(九首)
- 12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扬子江(诗刊)》
2013年第6期61-62,共2页
-
-
关键词
九首
湖上
阅江楼
芳魂
一游一豫
寄闲
梵钟
情天
西来
能容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怀陆文夫(三首)
- 13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扬子江(诗刊)》
2005年第5期56-56,共1页
-
文摘
一诗文盛会白云乡,不尽琼浆入绣肠。化作千行欢喜泪,青山影里染华章。1980年省作协组织作家会于无锡太湖,叶至诚每餐以好酒招饮,我每与陆文夫,高晓声、顾尔镡诸公同桌畅饮。陆公善品酒。
-
关键词
陆文夫
高晓声
太湖
作家
作协
品酒
白云
无锡
组织
文学创作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记者到丹青高手
- 14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收藏家》
1995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甲戌年夏,南京市作家协会举办我的作品讨论会,陆华君会上赠我一幅画,画中是老竹一竿,斜立斑驳,枝叶向一边飞动,题以"可风"二字。众文友击节称善,我则视之为一种带味的形象化的鼓励。去秋某日,陆华去著名画家宋文治处采访兼问艺。适逢宋老七五华诞,陆华剪雪松翠柯一束,配以黄山灵芝和古瓷瓶,进献以寿。宋老见之大喜,亲手将它置诸案头,说这些就象是古画上的,脱俗,有味!受此启示,陆华精心绘制一小品画,
-
关键词
南京市
小品画
形象化
采访
记者
讨论会
蒙养
作品
飞动
文友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鞠慧和他的笔墨世界
- 15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金陵瞭望》
2011年第1期74-74,共1页
-
文摘
一位画家的成功,离不开长期的孤独的奋斗,这就是说,在生活中坚守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寂寞。只有寂寞才能使人在实践中深入思考。没有深刻的思考是不会获得真正的艺术的。而在实践中,则要坚守一个同样必须遵守的原则:笔墨。
-
关键词
笔墨
世界
寂寞
实践
画家
艺术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高二适诗刍议
- 16
-
-
作者
俞律
-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0年第11期16-20,共5页
-
文摘
高二适先生逝世距今已经33年了,作为一个真才实学的学者,他宏博的学术成就是不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身后的德望和学术影响比生前尤见深远,受到越来越多的后学们的景仰。
-
关键词
高二适
学术成就
学术影响
诗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刊头题词
- 17
-
-
作者
俞律
-
机构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
-
出处
《世纪》
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
-
-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