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特色及代表关目研究
1
作者 俞正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137,共7页
绍兴目连戏是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门类的代表,曾广泛流布于旧绍兴府所辖的绍兴、诸暨、上虞、嵊州、新昌等地。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脱胎于佛经“目连救母”故事,与北宋《目连救母》杂剧一脉相承。绍兴目连戏形态独特... 绍兴目连戏是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门类的代表,曾广泛流布于旧绍兴府所辖的绍兴、诸暨、上虞、嵊州、新昌等地。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脱胎于佛经“目连救母”故事,与北宋《目连救母》杂剧一脉相承。绍兴目连戏形态独特,具有诸多旧抄本和与众不同的演出风格。其中《哑背疯》《女吊》《跳无常》等经典关目,集中体现了戏曲艺术和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色。绍兴目连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加强整理、研究和保护,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目连戏 源流 特色 代表关目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改造
2
作者 俞正来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43-47,52,共6页
黑格尔“市民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概念源于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学者对当时社会经济现实的概括,与古代、中世纪或近代契约论者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不同,它属于近代特有的、经济意义上的、作为经济社会的“市民... 黑格尔“市民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概念源于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学者对当时社会经济现实的概括,与古代、中世纪或近代契约论者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不同,它属于近代特有的、经济意义上的、作为经济社会的“市民社会”概念。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反映了近代“国家”(政治)与“市民社会”(经济)二分的现实,蕴含着近代个体性和整体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内在张力。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也批判了黑格尔颠倒“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神秘主义、保守主义、折衷主义。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改造,间接地接触了政治经济学,深化了对现实的理解,为接下来巴黎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布鲁塞尔时期的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市民社会 改造
下载PDF
绍兴非遗研究: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特色及代表出目
3
作者 俞正来 《华夏文化》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一、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绍兴目连戏,是目连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连戏,是指以佛教《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为核心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戏剧的总称。目连戏脱胎于佛经故事,成型于北宋杂剧,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史。东汉初年,... 一、绍兴目连戏的源流绍兴目连戏,是目连戏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连戏,是指以佛教《佛说盂兰盆经》“目连救母”故事为核心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戏剧的总称。目连戏脱胎于佛经故事,成型于北宋杂剧,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史。东汉初年,随着佛教初入汉地,佛教典籍也被陆续翻译成汉文。西晋时期,有西域三藏法师竺法护(约3-4世纪)者,精通多国语言,翻译了包括《佛说盂兰盆经》在内的佛经七十四部一百三十七卷。《佛说盂兰盆经》,便是目连故事的最早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目连戏 佛说盂兰盆经 竺法护 三藏法师 佛教典籍 佛经故事 演变历史
下载PDF
“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考论
4
作者 俞正来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3-67,共5页
曹雪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留下了“十七间半”、右翼宗学、克勤郡王府、槐园、白家瞳、曹家坟等遗迹,其中位于崇外地区的“十七间半”故居,是江南曹家自雍正五年(1727年)被抄,迁回北京后的第一住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清代档... 曹雪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留下了“十七间半”、右翼宗学、克勤郡王府、槐园、白家瞳、曹家坟等遗迹,其中位于崇外地区的“十七间半”故居,是江南曹家自雍正五年(1727年)被抄,迁回北京后的第一住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清代档案可据,有《京城全图》可证,有遗迹遗物可寻的曹雪芹故居遗址。该处建筑于上世纪末因修建、拓宽广渠门内大街而拆除,于2019年初正式动土复建,成为红学界的一大幸事,亦反映了人们对《红楼梦》文化的认知在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间半” 曹雪芹故居 复建 《红楼梦》文化
下载PDF
论黑格尔的“回忆”--兼述《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绝对认知”章
5
作者 俞正来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回忆”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除了一般的“回想”“再现”之意,还有“深入内核的过程”“内在化的行动”之意。借助“绝对精神”的“回忆”这一模式,黑格尔克服了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缺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方法论,使哲学... “回忆”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除了一般的“回想”“再现”之意,还有“深入内核的过程”“内在化的行动”之意。借助“绝对精神”的“回忆”这一模式,黑格尔克服了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缺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方法论,使哲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回忆” 深入内核 《精神现象学》 “绝对认知”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宗教关怀与社会发展
6
作者 俞正来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0-41,共2页
宗教意识形态使人们在追求彼岸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此岸的世界,有意无意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明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上,把握基督教文明有助于我们抓住西方文明的精髓。其次,分析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即人性根源,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文关... 宗教意识形态使人们在追求彼岸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此岸的世界,有意无意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明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上,把握基督教文明有助于我们抓住西方文明的精髓。其次,分析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即人性根源,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文关怀的视角,处理好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关系。最后,分析我国传统信仰的特点和现阶段信仰的特征,正确处理传统与外来、伦理和科学、信仰与发展等问题,发挥宗教在转型时期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西方文明 宗教关怀
下载PDF
黑格尔论数学方法的局限性
7
作者 俞正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2-46,52,共6页
黑格尔在构建和阐述其哲学体系时对数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批判,包括数学的对象、数学的运动、数学与唯物论的关系等方面,从而突显了哲学方法在处理客观对象、运动过程、运动根源等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黑格尔对数学方法的批判是当时时代... 黑格尔在构建和阐述其哲学体系时对数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批判,包括数学的对象、数学的运动、数学与唯物论的关系等方面,从而突显了哲学方法在处理客观对象、运动过程、运动根源等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黑格尔对数学方法的批判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数学方法 局限性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清代悼亡文学:《纳兰词·悼卢氏》与《芙蓉女儿诔》赏析
8
作者 俞正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48-154,共7页
纳兰性德和曹雪芹是有清一代文学双星,其悼亡作品以其真切、细腻、凄婉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本文拟选取《纳兰词》中纳兰性德悼念其妻卢氏的《青衫湿遍·悼亡》、《于中好》、《亡妇忌日有感》,以及《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祭... 纳兰性德和曹雪芹是有清一代文学双星,其悼亡作品以其真切、细腻、凄婉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本文拟选取《纳兰词》中纳兰性德悼念其妻卢氏的《青衫湿遍·悼亡》、《于中好》、《亡妇忌日有感》,以及《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祭悼其丫鬟晴雯的《芙蓉女儿诔》进行品读、赏析,并对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关系略作梳理。旨在通过诗文赏析,深化对两位文学巨匠的认知,体悟悼亡文学的缺憾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文学 纳兰词 红楼梦 芙蓉诔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
9
作者 俞正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特性,是在资本运动中发展、生成起来的。资本是其本质规定,知性科学是其外在形式。马克思对资本和知性科学两方面都有过深刻批判,充分揭示出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根据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考察现代性逻辑...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特性,是在资本运动中发展、生成起来的。资本是其本质规定,知性科学是其外在形式。马克思对资本和知性科学两方面都有过深刻批判,充分揭示出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根据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考察现代性逻辑的演化历史,反思现代性的不足与缺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均衡发展,因而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双重维度 资本逻辑 知性科学
下载PDF
评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正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篇前三章系统地阐述了其分工思想:第一,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使制造业臻于完善,使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第二,分工起源于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天性,这种天性使人能通过...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篇前三章系统地阐述了其分工思想:第一,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使制造业臻于完善,使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第二,分工起源于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天性,这种天性使人能通过契约和买卖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取得最大效益。第三,分工的程度受交换能力,即市场广狭和交通便利程度的限制。马克思曾评价古典学派的使命只是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取财富,并将之表现为范畴、规律,证明这些范畴、规律比封建社会的范畴、规律更有利于财富的生产。亚当·斯密作为苏格兰启蒙主义的代表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创始者,极力主张分工专门化和贸易自由化,其分工理论有其历史意义,但是也有局限性。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亚当·斯密的上述论述做一点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生产力 人类倾向 市场 历史维度
原文传递
道德何以败坏?——亚当·斯密论“同情”的消极作用
11
作者 俞正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2-42,共11页
在《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第一篇"论合宜感"和"论各种情感的合宜程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同情(sympathy)"原理及其在各种场合中的运用;在第三章"论处境顺逆对人类评... 在《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第一篇"论合宜感"和"论各种情感的合宜程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同情(sympathy)"原理及其在各种场合中的运用;在第三章"论处境顺逆对人类评价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中,亚当·斯密论述了人们"同情"快乐的天性、雄心抱负和地位差别的起源、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藐视穷人和小人物这种倾向对道德败坏的消极作用。本文拟从亚当·斯密的"同情"原理出发,围绕"道德何以败坏"问题,依次对第三章的内容作一个解读。具体分为:亚当·斯密的"同情"原理及在两种处境中的应用;雄心抱负的起源和等级差别的原因;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藐视穷人和小人物对道德败坏的消极作用;总结和评价。旨在通过文本解读,对第三章的内容做一个系统展示,说明亚当·斯密认为的"同情"与道德败坏的关系,揭示其新增部分的用意,并略陈几点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操论 同情 道德败坏 处境顺逆 消极作用
原文传递
亚当·斯密和黑格尔论斯多葛派道德哲学的比较
12
作者 俞正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2-40,共9页
斯多葛派从晚期希腊发展到罗马时代,时间跨度很大,某些教义也发生了原则性变化,但是作为核心和"蛋黄"的伦理学部分却改动很少,基本上一以贯之。本文拟以斯多葛派道德哲学为契机,以《道德情操论》、《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 斯多葛派从晚期希腊发展到罗马时代,时间跨度很大,某些教义也发生了原则性变化,但是作为核心和"蛋黄"的伦理学部分却改动很少,基本上一以贯之。本文拟以斯多葛派道德哲学为契机,以《道德情操论》、《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为文本依据,分别阐述亚当·斯密和黑格尔对它的看法,旨在通过两者论述的比较,深化对英国经验传统和大陆理性传统之间微妙对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黑格尔 斯多葛派 道德哲学
原文传递
殖民地与贸易——亚当·斯密论殖民地问题
13
作者 俞正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13,共8页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四篇第一章的结尾,亚当·斯密总结了重商主义的两个原则:1、财富由金银构成;2、无金银国家要通过贸易差额来输入金银。于是,建立海外殖民地、使殖民地产业享有某些特权,就成了鼓励出口,使贸易差...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四篇第一章的结尾,亚当·斯密总结了重商主义的两个原则:1、财富由金银构成;2、无金银国家要通过贸易差额来输入金银。于是,建立海外殖民地、使殖民地产业享有某些特权,就成了鼓励出口,使贸易差额有利,从而增加国内金银量的手段之一。亚当·斯密作为经济自由主义的首倡者,在第七章中就殖民地贸易问题对传统的重商教条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本文拟按该章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古今建立殖民地的动机;第二、殖民地繁荣的原因,以及欧洲政策对殖民地发展的阻碍;第三、欧洲从美洲和东印度获得的利益,以及专营贸易如何损害这种利益;第四、北美殖民地独立问题。旨在通过对该章文本的解读,深化对亚当·斯密在论述殖民地问题时所阐发的自由贸易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富论 殖民地 重商主义 专营贸易 自由贸易 北美独立
原文传递
财富源于农业?——亚当·斯密对重农学派的批判
14
作者 俞正来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国富论》第四篇第九章,亚当·斯密对十八世纪中期法国的重农学派(Physiocrats)进行了批判,指出财富不仅仅来源于农业,而是包括农业在内的一切生产性部门。由此,他评价了重农学派的历史功过,强调了财富积累的自然秩序,阐发了其... 在《国富论》第四篇第九章,亚当·斯密对十八世纪中期法国的重农学派(Physiocrats)进行了批判,指出财富不仅仅来源于农业,而是包括农业在内的一切生产性部门。由此,他评价了重农学派的历史功过,强调了财富积累的自然秩序,阐发了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文章拟围绕该章内容分为四个小节,前两节介绍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观点,后两节阐述亚当·斯密对重农学派的批判及评价。旨在通过对该章文本的解读,对重农学派的历史意义及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农学派 非生产阶级 自然秩序 经济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