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大豆对建鲤抗氧化、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俞涛涛 张家国 +4 位作者 黄小霞 华茂圳 蒋乐霞 黄宝生 张长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饲用安全性,试验以480尾平均体质量(60±10)g的建鲤幼鲤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15%和30%经过高温预处理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试验饲料,以同等添加比例的高温预处理非转基因大豆饲料作...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饲用安全性,试验以480尾平均体质量(60±10)g的建鲤幼鲤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15%和30%经过高温预处理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试验饲料,以同等添加比例的高温预处理非转基因大豆饲料作为对照,饲养周期为180d,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生长指标,采用可见光法、干粉法等测定相关肝胰脏与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和30%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肌肉常规营养组分均未见显著影响(P>0.05),建鲤肝胰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30%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显著降低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降低建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对建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影响建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否为转基因这一因素还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建鲤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用作水产动物饲料原料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俞涛涛 张家国 +2 位作者 张长峰 黄宝生 黄小霞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从转基因大豆的实质等同性研究、转基因大豆对鱼类的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率、鱼体成分和血清免疫能力的影响、组织病理、草甘膦的残留、环境毒性和外源基因片段在机体内残留7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大豆用作水产动物饲料原料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从转基因大豆的实质等同性研究、转基因大豆对鱼类的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率、鱼体成分和血清免疫能力的影响、组织病理、草甘膦的残留、环境毒性和外源基因片段在机体内残留7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大豆用作水产动物饲料原料的安全性研究进展,提出了建立健全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重视转基因饲料在养殖过程中的基因漂移研究以及填补转基因大豆对亲本及子代的安全性研究空白等前瞻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水产动物 饲料原料 安全性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营养学实质等同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小霞 张家国 +4 位作者 张长峰 俞涛涛 华茂圳 孙崇德 王林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实质等同性,对两种大豆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大豆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大,除酪氨酸外,转基因大豆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大豆,其...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实质等同性,对两种大豆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大豆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大,除酪氨酸外,转基因大豆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大豆,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远低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粗脂肪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转基因大豆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非转基因大豆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转基因大豆的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占比远高于非转基因大豆,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比则远低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大豆球蛋白含量较高,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较低。因此,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在营养学上不具有实质等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实质等同性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抗营养因子
下载PDF
降温速率对斑石鲷无水保活过程中生理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华茂圳 黄宝生 +4 位作者 俞涛涛 蒋乐霞 张家国 张长峰 孙崇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目的】研究冷驯化降温速率对斑石鲷生理应激的影响,缓解无水保活运输中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应激反应。【方法】按照1、3、5℃·h^(−1)的降温速率将斑石鲷从17.5~18.5℃降温至临界温度10℃致其休眠,并在该温度下进行... 【目的】研究冷驯化降温速率对斑石鲷生理应激的影响,缓解无水保活运输中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应激反应。【方法】按照1、3、5℃·h^(−1)的降温速率将斑石鲷从17.5~18.5℃降温至临界温度10℃致其休眠,并在该温度下进行无水保活,分别在0 h、2 h、4 h和6 h采样检测斑石鲷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h^(−1)降温处理组无水保活6 h后斑石鲷存活率最高,为76.7%。同时,随着无水保活时间的推移,各个降温处理组鱼的皮质醇(Cortiso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血糖(GLU)和乳酸(LAC)含量较降温前均显著升高(P<0.05),而肾上腺素(EPI)、肝糖原(Liver glycogen)、肌糖原(Muscle glycogen)含量较降温前均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当无水保活时间为6 h,处理组斑石鲷血清各指标较降温前差异最为显著(P<0.05),其中,1℃·h^(−1)降温处理组鱼的血清EPI、皮质醇以及肝脏ALT、肝脏肝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3、5℃·h^(−1)降温处理组(P<0.05),表明1℃·h^(−1)降温速率使斑石鲷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应激反应;5℃·h^(−1)降温处理组试验鱼血清AST、MDA、LAC含量较1、3℃·h^(−1)降温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而3℃·h^(−1)降温处理组鱼血清EPI、AST、ALT、MDA、LAC和肝脏肝糖原含量则显著低于1、5℃·h^(−1)降温处理组(P<0.05),表明3℃·h^(−1)降温速率使斑石鲷产生的应激程度最小,肝损伤程度最低。【结论】以3℃·h^(−1)降温速率冷驯化后无水保活6 h,斑石鲷产生的应激反应最低,建议将其冷驯化过程中的降温速率设为3℃·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降温速率 无水保活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