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戊戌风云中的历史现场——评穆陶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
1
作者 吴秀明 俞清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穆陶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于纪念戊戌维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面世,旋即受到广泛关注,《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文艺评论》《中华读书报》、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站纷纷发文,一致给予好评。在当下历史小说创作总体处于沉寂、思想艺... 穆陶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于纪念戊戌维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面世,旋即受到广泛关注,《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文艺评论》《中华读书报》、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站纷纷发文,一致给予好评。在当下历史小说创作总体处于沉寂、思想艺术质量与影响力尚不景气甚至出现集体性下滑的情况下,《戊戌变法》对历史的反思、温情和敬意,以及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文艺评论 《文艺报》 《文学报》 《中华读书报》 使命意识 戊戌维新 集体性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想象——韩少功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2
作者 俞清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界在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进入“众声喧哗”的“后革命”时代。转型期的语境变革带来了重审新启蒙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契机。当个人化写作的极端演绎导致情感冷漠、思想贫瘠现象日渐突出时,文学对集体道德、公平正义等...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界在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进入“众声喧哗”的“后革命”时代。转型期的语境变革带来了重审新启蒙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契机。当个人化写作的极端演绎导致情感冷漠、思想贫瘠现象日渐突出时,文学对集体道德、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重新召唤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意义。韩少功通过回望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反观当下现实,建构了开放、“及物”的参照系;通过对革命时代及市场经济时代的整体性书写,试图剥离情绪化和对立化,重新发掘人民性、集体性和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他的社会主义想象及文学实践,在“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想象中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后革命”时代 人民性 集体性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想象
下载PDF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3
作者 俞清瑶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史”的缺失所造成的学科基本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瓶颈所在。吴秀明以历史小说为“根据地”,历经文学史研究、文学史料研究两次转向,其学术研究呈现文史互动的独特品性和追求。学者如何发挥主体独立性,在茫茫学海... “史”的缺失所造成的学科基本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瓶颈所在。吴秀明以历史小说为“根据地”,历经文学史研究、文学史料研究两次转向,其学术研究呈现文史互动的独特品性和追求。学者如何发挥主体独立性,在茫茫学海中寻找和建构符合自我个性、富有价值和研究潜力的“根据地”,吴秀明的《自选集》对此做了探讨,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建立根据地” “超越根据地” 文史互动
下载PDF
“八五新潮”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转型——以“文艺探索书系”为主要考察对象
4
作者 俞清瑶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8,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启蒙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及其他诸多思想相辅相成而又相互激荡,共同推动着“八五新潮”的蓬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京沪之间彰显出文化取向的差异,催生了极富意味的“新潮南移”,在市场大潮中更出现了立场倒置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启蒙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及其他诸多思想相辅相成而又相互激荡,共同推动着“八五新潮”的蓬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京沪之间彰显出文化取向的差异,催生了极富意味的“新潮南移”,在市场大潮中更出现了立场倒置的现象。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艺探索书系”映射出“八五新潮”的多重面向,包括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喧哗,现实主义文脉的回归以及传统文化的潜流,这构成了新潮内部的对话、融合与冲突。“八五新潮”的落幕既是又一轮社会文化转型的投影,也反映了其自身的文化矛盾及演进轨迹。回顾“八五新潮”的发生、发展及转向,关乎重返原点再出发的现场清理和历史反思,也为新时代文学的艺术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社会文化转型 艺术探索 后现代主义思潮 历史转型 文化取向 市场大潮 书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