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奉化孔庙礼乐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俞珊瑛 张牵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宁波奉化孔庙部分明清铜器等文物被查抄至红卫兵展览馆,后拨交给奉化文管所保存。这批铜器共15件,器类有香炉、花瓶、烛台、牺尊、壶、编钟等,性质较为复杂,包括了祭器、乐器、文房或陈设器等。其中明朝冠耳铜炉、环耳铜... 20世纪60年代,宁波奉化孔庙部分明清铜器等文物被查抄至红卫兵展览馆,后拨交给奉化文管所保存。这批铜器共15件,器类有香炉、花瓶、烛台、牺尊、壶、编钟等,性质较为复杂,包括了祭器、乐器、文房或陈设器等。其中明朝冠耳铜炉、环耳铜瓶、三兽足铜烛台、牺尊,清兽面纹铜壶、龙纹铜瓶等,根据形制特征,再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推定为孔庙祭器,清云龙纹编钟则为雅乐器。宁波奉化孔庙的这批礼乐器为认识明清时期铜器的器类、形制,特别是仿古铜器的生产与流动等提供了可资研究的线索,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礼乐器 明清 奉化孔庙
下载PDF
跋《周虢叔旅鈡拓片轴》
2
作者 俞珊瑛 《文博》 201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道光十一年(1831),张廷济购入一件西周时期的虢叔旅鈡,其后作此拓本持赠杭州振绮堂汪远孙,并嘱东轩吟社钱师曾、黄士珣、胡敬作赋。此次社集之作,悉数收入《清尊集》中。因甬钟的枚部高凸于钟体器表,较为难拓,所以采用类似分纸拓的技法... 道光十一年(1831),张廷济购入一件西周时期的虢叔旅鈡,其后作此拓本持赠杭州振绮堂汪远孙,并嘱东轩吟社钱师曾、黄士珣、胡敬作赋。此次社集之作,悉数收入《清尊集》中。因甬钟的枚部高凸于钟体器表,较为难拓,所以采用类似分纸拓的技法。张廷济在处理此件拓本时,技术上略有缺陷,与同时期的六舟全形拓钟相比,后者的技法堪称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虢叔旅鈡 张延济 东轩吟社 分纸拓 清代
下载PDF
越文化青铜乐器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俞珊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0,共8页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在越国时期的乐器中,出现了成组的中原风格的编甬钟、纽钟等,说明越国的上层贵族已华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文化 青铜乐器 类型 年代 特征
原文传递
曲阜孔庙雍正八年祭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俞珊瑛 布明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80,110,共9页
孔子博物馆藏有一批清雍正八年(1730)曲阜孔庙祭器,包括青铜铏6件、爵25件、簋21件、簠21件、豆81件。本文论述了这批祭器的铸造背景,并就清代前期的文庙祭祀礼仪、雍正八年祭器的样本与图式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祭器 雍正八年 曲阜孔庙
原文传递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商周青铜器 被引量:4
5
作者 俞珊瑛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7,F0002,F0003,共7页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商周青铜器,包括鼎、簋、爵、斝、觚等,来源不一。本文对其中15件礼器作了初步整理与分析,认为它们在器型、纹饰、铭文等方面皆具有较为明确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青铜器 商周 浙江省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东阳南寺塔出土北宋经函中的彩绘乐舞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08年第4期18-28,5,共12页
1963年,在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清理出一件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经函须弥座上所绘之10人乐舞图,与唐代以来佛教的净土思想有关。此类乐舞在北宋中原地区的佛寺中十分盛行,于11世纪中叶之前北传至辽地,并对11世纪末宋、辽... 1963年,在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清理出一件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经函须弥座上所绘之10人乐舞图,与唐代以来佛教的净土思想有关。此类乐舞在北宋中原地区的佛寺中十分盛行,于11世纪中叶之前北传至辽地,并对11世纪末宋、辽墓葬中"散乐"图的大量出现产生重要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寺塔 经函 乐舞 净土 散乐
原文传递
说觚 被引量:1
7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三代青铜觚一开始是作为饮酒器出现的,大约到二里冈期,觚的功能演变为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的礼器。秦汉以来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一度沉寂,至宋因金石学的兴盛被世人竞相收藏、研究。几乎同时,它又逐渐成为了陈设品或插花器,用于人们的... 三代青铜觚一开始是作为饮酒器出现的,大约到二里冈期,觚的功能演变为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的礼器。秦汉以来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一度沉寂,至宋因金石学的兴盛被世人竞相收藏、研究。几乎同时,它又逐渐成为了陈设品或插花器,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明末清初,又走入了另一个古物吉祥世界。觚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在不断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演变
原文传递
医院物体表面及医疗器械HBsAg污染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俞珊瑛 吕日铨 王文清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检测医院9种物体表面,HBsAg污染率为8.3%,医疗器械8种,平均污染率为3.10%。说明医院中物体和器械的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情况相当普遍、广泛,其传染性、危害性很大,提示应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关键词 表面抗原 流行病学 医院内感感
原文传递
浙江黄岩委羽山北宋大晟钟考
9
作者 俞珊瑛 罗永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黄岩委羽山大有宫藏有一件北宋时期的铜钟,现存放于黄岩县博物馆。根据对铜钟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的考证,证实该钟是北宋大晟编钟中流散民间的一件,类型上可归入大型钟一类,这是迄今为止浙江发现的第2件大晟钟,也是体型最大的一件。... 黄岩委羽山大有宫藏有一件北宋时期的铜钟,现存放于黄岩县博物馆。根据对铜钟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的考证,证实该钟是北宋大晟编钟中流散民间的一件,类型上可归入大型钟一类,这是迄今为止浙江发现的第2件大晟钟,也是体型最大的一件。综合文献内容和相关史实,推测黄岩大晟钟的入藏时间应在宋、金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晟钟 大型钟 北宋 黄岩 浙江
原文传递
浙江出土青铜器研究
10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10年第3期27-39,5,共14页
本文在对浙江出土先秦青铜器作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地区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作了考察,发现在不同时期分别运用了浑铸法、分铸法两种成型技术为主的工艺。再结合这些器物的出土情况,明确其相对年代,并对不同期段青铜器的流动情况作了探索。
关键词 青铜器 技术 分期 流动 先秦 浙江
原文传递
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几件吴越式青铜器
11
作者 俞珊瑛 《苏州文博论丛》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吴越式青铜器,其来源不一。本文择要介绍了柱足鼎、铜铎、越式鼎、铜提筒等器,并就器物的性质、类型与年代、铸造工艺等相关问题做了论述,这对吴越青铜器的研究是个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 柱足鼎 铜铎 越式鼎 铜提筒 吴越青铜器
原文传递
杭州湖墅路出土的两件西周青铜器
12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1957年,杭州湖墅路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分别为簋与鼎,年代皆在西周中晚期。两件青铜器的特征明确,为我们研究周代吴越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工艺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扁体簋 越式鼎 西周 吴越
原文传递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人物戏剧砖雕考
13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1987年,黄岩灵石寺塔发现一批戏剧人物砖雕,其制作年代属五代吴越国时期。本文考证了此批砖雕的戏剧形式,认为是五代时期流行的参军戏,其刻划的人物服饰具有明显的五代风格,体现了由唐到宋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砖雕 参军戏 服饰特色
原文传递
浙江商周时期的钺
14
作者 俞珊瑛 《收藏家》 2021年第3期57-62,共6页
浙江商周时期的兵器有钺、铍、剑、戈、戟、?、矛、镦、镞等,其中钺的数量较少,共收集到4件青铜钺,2件半环形玉钺。一、青铜钺根据不同的形制特征,可将青铜钺大体分为宽圆刃斧形钺与风字形钺二种。(一)宽圆刃斧形钺共2件。其一,乳钉纹钺... 浙江商周时期的兵器有钺、铍、剑、戈、戟、?、矛、镦、镞等,其中钺的数量较少,共收集到4件青铜钺,2件半环形玉钺。一、青铜钺根据不同的形制特征,可将青铜钺大体分为宽圆刃斧形钺与风字形钺二种。(一)宽圆刃斧形钺共2件。其一,乳钉纹钺(图1),1974年湖州市废品仓库拣选。长方形直内,刃部延展成半圆形,侧角上翘。两肩下有二枚乳钉、一对方穿。钺身中央有一凸缘的大圆孔。通长19.4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形制特征 乳钉纹 直内 半环形 青铜钺 玉钺 圆刃
原文传递
衢州孔氏家庙的两件清代乐钟
15
作者 俞珊瑛 《收藏家》 2020年第6期65-70,共6页
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渡,被赐家于衢州,为孔氏南宗始祖,衢州遂为孔氏后裔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宋绍兴六年(1136),权以衢州学为家庙。宝祐三年(1255),建孔氏家庙于城北菱湖芙蓉堤畔,规制一... 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渡,被赐家于衢州,为孔氏南宗始祖,衢州遂为孔氏后裔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宋绍兴六年(1136),权以衢州学为家庙。宝祐三年(1255),建孔氏家庙于城北菱湖芙蓉堤畔,规制一如曲阜孔庙。元季毁于兵,明永乐初迁于崇乐坊,明正德十五年(1520)迁于西安县儒学旧址,即今家庙所在地。现孔庙主体建筑有头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思鲁阁、圣泽楼等,庙前设有"金声""玉振""棂星""大成"四门,金声、玉振两门之外,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块牌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成门 明正德 明永乐 建炎 两庑 迁于 孔氏南宗 衍圣公
原文传递
杭州兴福寺元延祐六年铭仿古铜炉研究
16
作者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2019年,杭州兴福寺遗址出土了一件铸有元延祐六年(1319)纪年铭文的鬲式铜炉,属仿古样式,形制、纹饰皆可在《宣和博古图》中找到样本来源。根据器物铭文,铜炉为某信士施财铸造、舍入杭州兴福寺大佛宝殿供养之器,原为香炉花瓶一副并座,花... 2019年,杭州兴福寺遗址出土了一件铸有元延祐六年(1319)纪年铭文的鬲式铜炉,属仿古样式,形制、纹饰皆可在《宣和博古图》中找到样本来源。根据器物铭文,铜炉为某信士施财铸造、舍入杭州兴福寺大佛宝殿供养之器,原为香炉花瓶一副并座,花瓶及座皆已不存。供奉者未具名,推测其身份不是普通百姓,很可能是官员或者信奉藏传佛教的士绅。此套炉瓶供器出自民间铸铜作坊,且铸造地点原万寿观营与兴福寺距离较近,仅在2公里左右,推测为就近找了家作坊定制古铜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鬲式铜炉 延祐六年 民间仿古铜器 杭州
原文传递
六舟拓周伯山豆考
17
作者 俞珊瑛 《收藏家》 2019年第3期85-88,共4页
道光十六年(1836)初,六舟经吴廷康引荐,与程木庵相识于杭州。同年二月,应邀赴新安传拓程氏铜鼓斋藏历代金石器。此后,六舟分别在道光二十年(1840)、二十一年(1841)、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1842~1844)数度赴徽州,为程木庵传拓古器物,数量... 道光十六年(1836)初,六舟经吴廷康引荐,与程木庵相识于杭州。同年二月,应邀赴新安传拓程氏铜鼓斋藏历代金石器。此后,六舟分别在道光二十年(1840)、二十一年(1841)、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1842~1844)数度赴徽州,为程木庵传拓古器物,数量颇可观,其中就有一件'周伯山豆'。一、'周伯山豆'及定名见于《钟鼎插花图轴》(图1),纸本,纵103、横32厘米。钱镜塘旧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画面为'周伯山豆'拓片,上绘设色菊花、折枝梅花。其下题跋:'周伯山豆,是器藏新安程氏,款字倒制,其文曰‘伯山父作尊豆万年宝用’十字,乃器中之仅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全形拓 凤鸟纹
原文传递
郦承铨先生其人其艺
18
作者 汪济英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04年第4期12-14,共3页
郦承铨先生是当代富有成就的学者、书画家,对浙江省文博事业贡献卓著。文章就其生平、艺术成就等,作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 郦承铨 生平 书画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