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慧方 时朋飞 +2 位作者 俞筱押 田子业 李星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4,共8页
选取贵州省1176个红色旅游点、3380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调共生模型、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RT决策树模型探究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模式、共生空间格局和共生环境。结果表明:(1)在共生模式上,两大资源的共生协调... 选取贵州省1176个红色旅游点、3380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调共生模型、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RT决策树模型探究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模式、共生空间格局和共生环境。结果表明:(1)在共生模式上,两大资源的共生协调值较低,共生模式以濒临失调共生及初步失调共生为主,整体呈低水平同步发展特征;(2)在共生空间格局上,两大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圈层分化、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一环三区”的共生格局;(3)在共生环境上,两大资源的共生环境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呈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文旅环境是主要共生环境,经济社会共生环境是次要共生环境,而乡村社会环境对共生关系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 共生系统 地理加权相关系数 CART决策树
下载PDF
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适配性分析
2
作者 朱慧方 时朋飞 俞筱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空间错位类型及引致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数字乡村以较低与中等等级为主,贵阳周边及省域边缘区空间差异明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中等及以下等级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贵阳周边、黔东南及黔北。②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类型复杂,以低水平错位为主,整体差异较小。③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具有多因性,经济水平、社会支撑及文化条件是主要引致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的现实关系及分布机理,可为贵州省释放数字红利、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空间适配 空间错位 引致因素
下载PDF
云南石林喀斯特小生境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俞筱押 李玉辉 马遵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此进行研究。从喀斯特溶痕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角度看,石林的小生境可分出节理溶沟、裂隙溶沟、楔状槽沟、深溶蚀坑、溶蚀石堆、...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此进行研究。从喀斯特溶痕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角度看,石林的小生境可分出节理溶沟、裂隙溶沟、楔状槽沟、深溶蚀坑、溶蚀石堆、浅溶蚀盘、溶蚀穿洞、溶蚀井或圆形溶槽和溶蚀廊道等9种。这些小生境的长度在31-340am,宽度在10-261am。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四个群落中调查了各个小生境的木本植物,共记录40科92种,个体数11420株,其中以溶蚀廊道的木本植物总数最多,溶蚀穿洞最少。物种和数量保持最稳定的小生境是溶蚀石堆和裂隙溶沟。各小生境群落问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很低。裂隙溶沟、深溶蚀坑、楔状槽沟、溶蚀石堆等小生境在人为强烈干扰后,仍保留有部分乡土植物繁殖体,其他小生境缺乏,这些繁殖体对生态严重退化区的喀斯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生境的尺度影响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保护喀斯特地质遗迹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地质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生态恢复 地质公园
下载PDF
菜蕨的生态群落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俞筱押 田华林 郭治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204,共3页
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蹄盖蕨科(Athyriaceae)菜蕨属植物,由于其嫩叶可作野菜且属于品质上乘的野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局部地区开始栽培,但其主要繁殖方式为采挖野生植株进行移栽,对野生菜蕨的生境破坏较大,导致野生菜蕨种... 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蹄盖蕨科(Athyriaceae)菜蕨属植物,由于其嫩叶可作野菜且属于品质上乘的野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局部地区开始栽培,但其主要繁殖方式为采挖野生植株进行移栽,对野生菜蕨的生境破坏较大,导致野生菜蕨种群日益萎缩。因此,对菜蕨的生态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蕨适宜在比较阴湿的生境里生长,其共有种均属于广布种,且这些物种进入菜蕨生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菜蕨的野生环境受到破坏,种群萎缩但还不至于使物种濒于灭绝。菜蕨可通过根萌繁殖增加菜蕨的种源,从而有利于菜蕨的保护,但还必须保护野生菜蕨资源,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蕨 生态群落 生态位 繁殖体 野生环境
下载PDF
贵州南部伯乐树群落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俞筱押 田华林 郭治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贵州南部伯乐树群落特征,为贵州的伯乐树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保护对策支持。【方法】在踏查的基础上,对贵州南部的三都县、丹寨县和都匀市的伯乐树野生种群特征及其群落特征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贵州南部伯乐... 【目的】研究贵州南部伯乐树群落特征,为贵州的伯乐树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保护对策支持。【方法】在踏查的基础上,对贵州南部的三都县、丹寨县和都匀市的伯乐树野生种群特征及其群落特征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贵州南部伯乐树群落物种丰富,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49种,隶属于116属67科;科组成以樟科(Lauraceae)物种数最多,其次为壳斗科(Fagaceae),仅调查到1个种的科为33个;属分布型以热带亚热带为主,占70.16%,未调查到特有属;伯乐树在乔木层的重要值仅为3.57,灌木层为0,草本层仅为5.00。径级结构分析显示,幼苗层(DBH〈3cm)的个体最多,占调查到个体数的83.58%,其次为大树(DBH〉15cm),比例为11.19%,缺乏DBH在5~15cm的个体,属于衰退种群。种间关系分析显示伯乐树群落中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的种对数为2 968对,说明群落的物种之间存在较多的竞争,与伯乐树显著正相关的物种有9种。【结论】贵州南部的伯乐树群落属于衰替种群,同时可能与其竞争的物种有9种。保护中应该控制个别种群的扩大和减少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径级结构 种群特征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世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筱押 李玉辉 胡向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5,共6页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Bibexcel和Histcite等文献计量软件对世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文献的发展态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检索的242篇相...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Bibexcel和Histcite等文献计量软件对世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文献的发展态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检索的242篇相关研究文献刊载于111种期刊,每种期刊平均发表文章2.18篇;分18个研究方向;共有834位作者,55个国家或地区,373个研究机构参与。分析还表明,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 和Plant and Soil等影响力较大的SCI期刊;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最多的机构;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碳储量、生物量、土壤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1992-1996年是国际人工林碳储量研究发展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人工林 碳储量 文献计量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下载PDF
种群密度制约原理在生态恢复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俞筱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33,82,共4页
种群密度制约是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而且被列为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现有资料表明:该原理在国内的研究多处于证明阶段,缺乏实际应用。本文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途径下如何应用种群密度制约原理,认为:在... 种群密度制约是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而且被列为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现有资料表明:该原理在国内的研究多处于证明阶段,缺乏实际应用。本文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途径下如何应用种群密度制约原理,认为:在人工重建生态系统时,应该注意种群的合理密度;在实施自然恢复的生态系统中,应该增加人类活动的积极干扰,控制植物种群的密度,使植被得以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制约原理 生态恢复 应用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Ⅰ.概念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俞筱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喀斯特生态系统因其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下,正在呈现出退化甚至石漠化的趋势,时其治理采用退耕还林、人工种植和封山育林的方法促进石漠化区植被的恢复。目前较多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有无性繁殖体的残存,从而导致较快... 喀斯特生态系统因其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下,正在呈现出退化甚至石漠化的趋势,时其治理采用退耕还林、人工种植和封山育林的方法促进石漠化区植被的恢复。目前较多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有无性繁殖体的残存,从而导致较快的自然恢复速率。本文从物种特征、干扰与溶痕生境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构建植物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研究框架,为后期调查研究服务。植物物种具有萌生能力是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的内因,而干扰类型、溶痕生境特征是物种萌生繁殖体残存的外因。干扰类型、强度限影响物种的萌生个体数量,而溶痕生境通过气特殊的土壤特征、光照条件、形态特征等形成"安全岛",使溶痕生境的可达性降低,从而使植物的萌生繁殖体得以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萌生 干扰 溶痕生境
下载PDF
《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俞筱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根据《植物地理学》的学科特点、课程任务和发展动态,探析在《植物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动手能力考核等,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材优化 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 学风
下载PDF
喀斯特洼地石灰岩水平溶蚀凹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玉辉 丁智强 +5 位作者 覃娜 俞筱押 陈兴波 周天秀 刘澄静 何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1-430,共10页
以云南石林喀斯特洼地灰岩水平凹槽为模拟对象,用氧化钙粉柱(CaO)和岩盐柱(NaCl为主)进行水平凹槽发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湖水、水渠、静水湖泊和湿地中形成了半环形颈状水平凹槽、环形颈状水平凹槽、倾斜凹槽、双层水平凹槽,湖... 以云南石林喀斯特洼地灰岩水平凹槽为模拟对象,用氧化钙粉柱(CaO)和岩盐柱(NaCl为主)进行水平凹槽发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湖水、水渠、静水湖泊和湿地中形成了半环形颈状水平凹槽、环形颈状水平凹槽、倾斜凹槽、双层水平凹槽,湖岸高坡土层中不发育凹槽。岩盐柱溶蚀水平凹槽深度发育速度(1.2~4.56 cm/h)大于钙粉柱水平溶蚀凹槽发育速度(0.000 4~0.008 9 cm/h)。相同成分岩石的水平凹槽发育速度在流水和静水中的差值为3~22倍.水中发育速度是土层中的2倍。石林地区喀斯特洼地石灰岩凹槽类型多样。实验和调查结果对比,发现能指示湖泊湿地水位变动凹槽类型主要有半环形颈状水平凹槽、环形颈状水平凹槽、环形半曲面凹槽,分别对应湖泊岸坡、湖泊、湿地中心。实测水平凹槽平均深度63.95±33.40cm。用碳酸盐岩综合侵蚀率(化学溶蚀率的1.5倍,1 35 mm·ka^(-1))与气岩界面溶蚀率(5.2 mm·ka^(-1))的差值(129.8 mm·ka^(-1))为水平溶蚀凹槽发育速率,算得到石林喀斯特洼地石灰岩水平凹槽持续发育时问为4.92±2.573 ka。据此推断,约5 000年前,石林喀斯特洼地石灰岩底部开始发育水平凹槽,湖泊湿地密度16%(0.15 km^2/km^2),属高原喀斯特湖泊湿地区,现今湖泊湿地密度不到0.5%。这有可能表明研究区从5 000年前的湿润降雨丰沛期转向了现代干湿季气候与人类强烈活动干扰,湖泊湿地面积发生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岩石 溶蚀凹槽 实验地貌学 湖泊湿地 第四纪
下载PDF
云南石林公园植被重大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玉辉 冯正清 +1 位作者 俞筱押 马遵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19,共8页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复原了石林公园原生性植被及与石林的关系;研究了植被变化历史与原因。结果表明,人地关系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石林公园植被变化的动力。乃古石林景区出现的地带性植被萌生林展现了岩溶区石漠化地段植被自然恢...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复原了石林公园原生性植被及与石林的关系;研究了植被变化历史与原因。结果表明,人地关系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石林公园植被变化的动力。乃古石林景区出现的地带性植被萌生林展现了岩溶区石漠化地段植被自然恢复的一种过程,即保护岩溶地质遗迹能使残留的繁殖体(桩和根)得到萌生成熟,增加新繁殖体(有性繁殖体和无性繁殖体),实现乡土植被的恢复。但目前石林公园的现状植被与石林岩溶地质遗迹景观还存在不相适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生态恢复 石林岩溶地质遗迹 云南
下载PDF
中国岩溶研究进展的哲学认知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玉辉 章程 +2 位作者 庄晓东 丁文荣 俞筱押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13,共13页
喀斯特和岩溶科学术语源于欧洲和中国对同一客观实体(碳酸盐岩地形)的认知历史和差异性定位。中国岩溶研究从聚焦岩溶系统溶蚀动力的解构性工程属性和资源利用研究转向全面融合岩溶动力、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岩溶系... 喀斯特和岩溶科学术语源于欧洲和中国对同一客观实体(碳酸盐岩地形)的认知历史和差异性定位。中国岩溶研究从聚焦岩溶系统溶蚀动力的解构性工程属性和资源利用研究转向全面融合岩溶动力、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岩溶系统建构属性研究。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中国岩溶研究发现和深化了岩溶系统“解构”和“建构”的矛盾运动机制,而人类活动影响着这对矛盾运动的时空尺度和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包括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深度研究控制小流域岩溶生态系统解构的侵蚀基准面自然演化与人为影响的规律和制约岩溶生态系统建构的植被演替(生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间的矛盾对立运动规律,将有助于岩溶山水田林湖草生态共同体建设,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学 岩溶石漠化 生态系统 碳汇 侵蚀基准面 植被演替
下载PDF
人工恢复喀斯特植被问题初探
13
作者 俞筱押 余瑞 《农技服务》 2011年第2期242-242,250,共2页
介绍了人工恢复喀斯特植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生态恢复 植被
下载PDF
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低头贯众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治友 俞筱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4-1148,共5页
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对低头贯众[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Christ) Cop.]孢子进行培养,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低头贯众孢子深棕褐色,二面体形,极面观椭圆形,孢子萌发不具假根或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 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对低头贯众[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Christ) Cop.]孢子进行培养,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低头贯众孢子深棕褐色,二面体形,极面观椭圆形,孢子萌发不具假根或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由3~8个细胞构成;片状体上偏斜具毛状体,宽达10个细胞;原叶体的发育为叉蕨型(Asplenium-type).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具乳头状毛状体,假根分叉,根尖膨大,精子器壁由3细胞构成和颈卵器弯曲等表现出进化的特征,但假根含有叶绿体又表现了原始的系统学特征.研究认为孢子萌发较慢,假根尖膨大和毛状体等似乎是该种配子体对石灰岩土壤特殊生境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头贯众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基于群落与景观尺度的喀斯特区森林活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遵平 李玉辉 俞筱押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9,共7页
森林活力是多尺度约束下的森林更新能力。我国现存的喀斯特区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落尺度上的人工林、次生林结构和景观尺度上的片段化,结合群落和景观尺度的森林活力评价能为喀斯特区的原生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石... 森林活力是多尺度约束下的森林更新能力。我国现存的喀斯特区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落尺度上的人工林、次生林结构和景观尺度上的片段化,结合群落和景观尺度的森林活力评价能为喀斯特区的原生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区分布的4种森林植被的群落样地调查和相关地图的矢量化与量算,以森林植被恢复的"目标群落"为参照,构建5个评价项目及其计算指标,评价了石林喀斯特区森林植被恢复的森林活力。主要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活力依滇青冈林、云南木樨榄—滇青冈林、团花新木姜子林、云南松林的顺序降低;影响该区森林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景观尺度下的森林斑块的抗干扰能力和森林物种源水平;该区整体森林活力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活力 目标群落 喀斯特区 云南石林 尺度
下载PDF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农户西红柿生产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娟 胡向红 俞筱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394-21395,共2页
运用C-D生产函数理论,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农户西红柿生产行为特征和绩效,并依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户 生产函数 投入要素
下载PDF
试论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恢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向红 俞筱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57-3858,3864,共3页
通过对生态恢复的界定和考察环境伦理观念的变迁,探讨了在不同的生态恢复阶段环境伦理教育的重点问题,即在生态恢复实践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抚育观、监管观。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环境伦理 责任 森林抚育 生态系统监管
下载PDF
石林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格局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遵平 李玉辉 俞筱押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石林风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强烈作用的区域,利用ArcView软件,把该区划分为10种土地利用类型;以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指标,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选取乃古石林和大小石林... 石林风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强烈作用的区域,利用ArcView软件,把该区划分为10种土地利用类型;以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指标,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选取乃古石林和大小石林景区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现状格局呈明显的破碎现象,云南松林是景观的基质,乃古石林景区随空间幅度的扩大出现较明显的格局分异点,石林、石芽地一直是该区的主导土地类型,草地面积则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 土地利用格局 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向红 俞筱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0-154,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灌木、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在4.31~5.38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8.84~15.22 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灌木、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在4.31~5.38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8.84~15.22 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4.25~8.28 t/hm2之间;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演替进程逐渐增大.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各演替阶段枯落物不同分解层持水作用较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土壤容重也随演替进程而增大,变化范围为1.07~1.22g/cm3;各演替阶段内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土壤饱和持水量随演替进程呈增大趋势,然而灌木土壤的有效持水量高于其他两个演替阶段,表明灌木在持水性能方面也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自然恢复 枯落物层 土壤层 生态水文功能
下载PDF
石林植被恢复地团花新木姜子种群特征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晶晶 俞筱押 +2 位作者 周涛 张勇 陈有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喀斯特地区生境严酷、地貌复杂、退化现象普遍,其植被恢复和重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调查了石林地区不同恢复群落中团花新木姜子种群的分布格局、繁殖方式、径级结构等特征,结果发现:群落演替由最初到顶级,团花新木姜子呈由均匀到集... 喀斯特地区生境严酷、地貌复杂、退化现象普遍,其植被恢复和重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调查了石林地区不同恢复群落中团花新木姜子种群的分布格局、繁殖方式、径级结构等特征,结果发现:群落演替由最初到顶级,团花新木姜子呈由均匀到集群再到均匀的分布特征;团花新木姜子兼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恢复前期以无性更新为主,后期有性更新占优势;在恢复过程中,该物种先以数量优势占据生境,后期由于竞争保留少数大径级植株,其产生的大量实生幼苗只有少数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分布格局 更新方式 径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