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客家山歌歌词语音上的修辞美 被引量:2
1
作者 俞红秀 李惠瑛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闽西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是比较接近诗词的民歌。它以七言四句为基本形式,"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式结构,节奏鲜明,音节配合整齐;典型的一二四句押韵与古诗中的"起承转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声调平... 闽西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是比较接近诗词的民歌。它以七言四句为基本形式,"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式结构,节奏鲜明,音节配合整齐;典型的一二四句押韵与古诗中的"起承转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声调平仄交错,富有抑扬之美;重叠的运用,形成复沓美;谐音双关,既委婉又富有逗情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客家山歌歌词 语音 修辞美
下载PDF
颜色词“黄”修辞义及其生成 被引量:3
2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考察颜色词"黄"的多个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频繁运用及生产实践、民族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颜色词 修辞义
下载PDF
颜色词“黑”修辞义及其生成 被引量:2
3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词 修辞义
下载PDF
政治色彩与现代时尚——《来来往往》两种符号修辞的文化读解 被引量:1
4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从符号修辞的角度,对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服饰、话语、消费等符号修辞的读解,展示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并揭示不同时代人们的观念、情感、思想的深层变化,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文化 符号修辞 政治色彩 现代时尚
下载PDF
颜色词“白”修辞义及其生成 被引量:1
5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3-37,共5页
"白"多项修辞义主要从"日光"、"帛"、"曰"分别派生而来,它们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等有密切联系。"白"在汉语里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修辞义且用于消极义项的明显... "白"多项修辞义主要从"日光"、"帛"、"曰"分别派生而来,它们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等有密切联系。"白"在汉语里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修辞义且用于消极义项的明显高于积极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词 修辞义
下载PDF
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主体互联式思考——博克认同说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人是修辞的动物也是象征的动物。人在修辞活动中,总是通过象征行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认同。认同说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的深刻意义。围绕博克的认同说,阐述三种认同观及其现实意义,启发生存主体——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
关键词 同情认同 对立认同 误同
下载PDF
闽西客家“豸”文化历史探源及现代价值
7
作者 俞红秀 兰寿春 詹晓青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8-32,共5页
闽西客家“豸”文化是以中原传统文化中的獬豸崇拜为基础,在闽西客家人不断迁移和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豸”的神性进行不断的引伸、完善、升华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崇拜文化,体现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它的核心价值是:公正、法治... 闽西客家“豸”文化是以中原传统文化中的獬豸崇拜为基础,在闽西客家人不断迁移和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豸”的神性进行不断的引伸、完善、升华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崇拜文化,体现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它的核心价值是:公正、法治、廉洁、刚强。闽西客家“豸”文化建设对推进闽西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建设及旅游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豸”文化 历史探源 本质内涵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亚氏《修辞学》中几个关键词的阐释
8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被西方修辞学界推为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对西方修辞学影响深远。从《修辞学》中的几个关键词来介绍这部修辞学著作,以期为后人探讨研究现代修辞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修辞术 说服方式 或然式证明 修辞式推论 隐喻
下载PDF
普通话朗读教学“铸魂润心”育人探究——以《习近平讲故事》为例
9
作者 俞红秀 林妹珍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1,98,共7页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普通话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普通话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结合彰显新时代新思想特色的《习近平讲故事》,通过创新文本、创建红土客家等经典朗读资源库、深挖思政元素、探索情境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朗读进社区进中小学活动等途径,使普通话朗读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以此推进普通话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朗读教学 《习近平讲故事》 普通话
下载PDF
中西文化传播中的色差修辞
10
作者 俞红秀 《东南传播》 2007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本文从文化这个复合体所包含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等方面阐述中西语言中的颜色观,着重分析其差异及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关键词 色差 文化 传播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其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雄文 俞红秀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3期245-246,共2页
在新形势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特点.本文从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出发,分析其成因及改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价值取向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五种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雄文 俞红秀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5-88,共4页
面对急剧递增的就业人数和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良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等,阻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文着重分析这五种不良心理的特点、... 面对急剧递增的就业人数和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良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等,阻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文着重分析这五种不良心理的特点、表现及如何调适克服,来帮助大学生认识不良心理的危害,从思想上彻底排除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 心理障碍 调适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成因及其改善对策
13
作者 李雄文 李小燕 俞红秀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在新形势下,由于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分析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特点,探究了其具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心理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高校应推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被引量:8
14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全程化就业指导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指导模式,更加适应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能够更好地迎接入世后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全程化就业指导的作用及全程化就业指导实施的三个阶段来论述。
关键词 高校 全程化 就业指导
下载PDF
分裂 变形 死亡——卡夫卡的异化世界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卡夫卡作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
关键词 卡夫卡 小说 分化
下载PDF
扬弃掩盖 显露真相——谈双关在李贺哑谜诗中的运用
16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31-33,共3页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贺哑谜诗上面掩盖的面纱,显露其庐山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哑谜诗 双关 表现手法 写作意图 诞生原因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关于加强就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俞红秀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要树立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就业观,摆正角色定位,才能从就业压力中、就业困惑中走出来。
关键词 就业 教育 困惑 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